APP下载

国产电影为何越来越烂

2016-09-02

看天下 2016年23期
关键词:烂片国产电影

路蔷

“从侮辱这些烂片中获得快感”——过去的两个月,自媒体影评人桃桃林林在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上连发数篇文章吐槽七、八两月“连绵不断”的烂片,甚至为此专门开了一个全新的栏目:“爱·上烂片”。

据中国娱乐网的资料显示,7月1日至8月21日,共有近80部各种类型的国产电影在院线上映,而去年整个第二季度上映的国产电影才86部。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国产电影扎堆上映,完全是对去年暑期档热闹景象的觊觎——去年此时,《捉妖记》《煎饼侠》和《大圣归来》这“三大爆款”在暑期强势大卖,冠军《捉妖记》以超过24亿的票房差点成为全年冠军,因此,暑期档强大的消费力也迅速成了电影人眼中的“唐僧肉”。

只是,创纪录的数量换来的却是国产片口碑的全面崩塌。

7月31日晚,自媒体“毒舌电影”发布了8月的观影片单。在计划8月公映的39部影片中,有31部是国产电影,截至本刊发稿,这31部国产片中,有4部推迟上映、9部尚未上映,已经公映的18部影片,豆瓣网平均评分为5分(10分满分)。难怪被影迷们称为“毒Sir”的影评人在文中特意感谢了这份片单,因为看过片单后,“我八月没花一分冤枉钱”。

当然,烂片成灾并不只是8月特有的现象,影评人刘小流统计了一下从2016年1月1日至今所有上映的国产电影的豆瓣评分,统计结果如下——

170部国产电影里,7分以上只有寥寥11部, 5-7分有47部,3.5-5分有58部,3.5分以下的多达64部。而这八个月来,有72%的国产电影评分都在5分以下。

“可能对于投资人来说,一部电影赚钱在他们眼里就是成功,就可以拍续集,但票房和观众无关,在观众眼里,你们失败得一塌糊涂。”刘小流说。

制片人说:这是一个局

纵观暑期档集中上映的这近80部影片,热门“IP”改编、青春片、爱情喜剧和小成本恐怖片成为主流,而这些类型题材的电影也几乎成了国产烂片的重灾区。在“IP”受到资本追捧的背景下,对于“IP”的过度依赖和过度开发是很多人认为如今电影市场上“烂片当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IP和某些类型片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影评人崔汀认为IP无罪,好莱坞同样对此很热衷,改编自动漫的超级英雄大片、系列电影始终占据着美国电影市场的大半江山。但IP到了中国则变成了一种赚快钱的工具,“现在有太多新的影业公司,囤积了大批的IP,直接进行开发、拍摄,通常一年就差不多可以完成,投资回收更快。”崔汀说。

由此可见,IP成为烂片源头的真正病根是IP背后那些同质化的跟风之作,和各种利用粉丝效应圈钱的手段,青春片、惊悚片、喜剧片、粉丝电影,都是来钱最快的类型片。这些电影也符合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对于“绝对意义上烂片”的定义:在工业制作、电影语言,以及基本的趣味意义上都是恶烂或充满错误的。

为什么电影越拍越烂,但却能够越拍越多?导演李安曾指出过问题的所在。

“现在资本多的现象是好的,因为它是一个电影的生计。”今年6月,在由腾讯娱乐主办的《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为主题的论坛上,导演李安如此说道,但李安的重点在后半句:“市场好,大家有一种浮躁的感觉,大家都争相出风头,做(电影)生意很容易造成一种抢钱的印象,但对这个还处在幼苗阶段的工业来说,可能会有一种揠苗助长的负面效应。”

毫无疑问,资本造就了市场的繁荣,而资本的蜂拥而入的现实情况是:大量不懂艺术、不懂电影的人带着钱进入这个行业,金融、房地产、电商等领域的投资人纷纷成立影业公司,目的就是赚快钱。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上,有几十家新影业公司成立,宣布新片片单数量多达400部。

作为制片人,曾为吴天明导演作品《百鸟朝凤》下跪的方励对资本涌入带来的热钱效应了解得更为深刻。他直言自己见了太多资本的“丑恶嘴脸”,“中国电影超过90%都是赔钱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热钱进来?因为资本进来就是为了做局,做一个‘大家都能玩的局。”

方励以“联合出品”举例,“为什么现在电影里‘联合出品越来越多,因为很多都是买来的,这些机构的背后都是基金公司,他们跟投就是为了自己公司的投资产品可以忽悠到更多的投资人接盘,电影好不好他不管,他就要那个名,票房根本不重要,这个局的接盘人看到就好,这样就可以跟后面的出资人讲故事,拿后面的钱付前面的。”

“实际上,这就是泡沫,就是在透支明天。”方励说。

导演说:不介意被骂

作为一部影片的核心人物,导演通常被认为是影片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是烂片的“始作俑者”。但在烂片的生产流程中,导演这一听上去很神圣的职业只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棋子。

如果一部电影的诞生就是为了做局,那么它的操作模式通常就是高价找两个明星,找个好控制的导演,最安全的题材和最快的速度把片子做出来。

“好控制”三个字已经足以解释那些盘亘在无数观众心头的疑问——为什么有大牌出演的电影,导演却是无名之辈?为什么有些不知名的导演拍的全是烂片,却总有电影拍?因为,好控制。

除了好控制的导演,也有相当一部分还算知名的导演也在制造烂片,这又是为什么?

事实上,在大资本的裹挟和制作周期、明星效应压力下的导演,还能做出多少个性化的表达,也是值得怀疑的问题。《盗墓笔记》上映前,记者采访李仁港导演,接受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超级IP电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李仁港直言制作周期太短,如果给自己多一些时间,会做得更好。而这也是很多香港导演在来到内地后纷纷仆街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深导演被烂片裹挟,新导演的成长也未见得乐观。大量的新戏投拍给了新导演更多出作品的机会,很多只有一两部作品的年轻导演也有了执导热门商业片的机会。像今年上半年口碑过关的《路边野餐》就是新人的亮眼之作。不过,只要出现一个“爆款”,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就会被各路资本抢夺。浮躁的环境下,能够坚持自己的创作者只会越来越少。

当然,环境差并不能成为导演们自甘堕落的理由,烂片不断既是外因,也是内因。

靠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走红的导演王岳伦就曾在多次采访中解读过导演与烂片的关系。他认为所谓的“烂片”分两种,一种是当时不觉得,过几年回头看很烂,另一种是因为一些利益的缘由,接拍不愿意拍的片子,但王岳伦也认为十分正常,“毕竟现在都是市场化运作。”

对于自己执导的影片口碑不佳、被质疑“抄袭痕迹严重”,王岳伦回应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是看谁抄得好。”他既不介意大家指摘他“借鉴”别人,也不介意别人把他的电影归类到“烂片”的行列,“对我来说,拍电影关键就是抓准了观众那根‘弦,捏对了观众要的‘点。”

但如果观众骂他的电影是烂片,他则会有些不忿:“电影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业产品,好片就是大家都好,烂片就去怪罪导演。其实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每部影片都是成百上千人的心血在里边。”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导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加入烂片大军,影评人们也只得怒其不争。在一篇名为《不想看烂片,就离这些导演远一点》的文章中,影评人毒Sir 写道:“现在的中国,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下,导演几乎没有门槛,演员,作家,主持人,人人都可以当导演,他们卖人气,卖资源,卖颜值,就是不卖电影。”

文章的结尾,他特意提到了近年来影片口碑连续下降的陈凯歌导演,“尽管他后来力有不逮,拍了不少平庸甚至烂作,但一部《霸王别姬》,足以让他在中国电影留名。而拍《小时代》《栀子花开》的‘导演们,就算现在一天10亿刷爆中国票房纪录,但这些电影在观众心里加起来的重量,仍不及一部《霸王别姬》的十分之一。”

演员说:钱要到位,也别太累

2011年,作为国产烧钱烂片的开山之作,《战国》在当时遭到了大规模的网络声讨,该片的主演孙红雷因为这部戏也备受质疑,连他本人在日后各种采访中提到这部片子,都承认是“烂片”,《战国》也成了孙红雷表演生涯的一大的“槽点”,可谓影响深远。不过,五年过去了,观众会猛然发现,如今作为一部电影的主创,从导演、编剧到演员,他们为参与一部“烂片”所付出的声誉成本越来越小,而影片质量也不再是演员挑戏的最重要考量。

如今,在网上经常会流传各种版本的“烂片鉴定指南”,那些经常用来拼凑出一部电影的创作元素和创作者都被贴上了“烂片代言”的标签。其中一条便是小鲜肉电影。

近几年,国产青春片迅速崛起,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吸金大户。因此,人气够旺的“小鲜肉们”也成了电影市场上被疯抢的“唐僧肉”,至于会不会演戏,则完全不在片方的考虑范围之内。于是,“人傻、钱多、速回”使得小鲜肉们纷纷投入电影的怀抱。

“在中国做偶像明星太容易了。”自称已经被国产电影恶心到了的影评人刘小流生动地描述了小鲜肉们的生存环境:“从韩庚和SM解约,我们就知道在韩国做一个偶像歌手,太辛苦却没有更多的回报。但在中国完全不是这样,他们常常依靠一两部烂片在业界弄点动静 ,然后由越来越肤浅无聊的综艺节目接盘洗地,让演艺圈的老大哥夸两句‘小伙子很有礼貌‘小伙子很努力、‘小伙子很体贴,观众一看,这小伙子的确不错哦,然后他们就成了大众明星。”

小鲜肉们自身的态度也印证了旁人的观察。

一位服务于某当红男艺人团队的工作人员曾经跟记者讲述过他为自家艺人推荐剧本的经历,一些他觉得十分不错的剧本经常会被艺人以“拍摄地条件太艰苦”“周期太长”等理由驳回。事实上,很多新晋艺人一方面天天苦于自己“没代表作”,一方面又希望在舒服的拍摄环境中“多快好省”地赚钱——“剧本安全、钱到位、风景秀丽不遭罪、快开工快结束,这就是标准。”

是什么造成了演员可以如此地不上进?导演李安一语中的——

“明星吸引人,大家都喜欢看八卦,本身这是文化的一部分,无可厚非,它会把电影炒热,这是好事。但是作为电影人自己心里面要有数,最后看的是打动人心的品质,思想也好,感情起伏也好……现在大家的当务之急是去‘抢明星,而不是在内容上做好发挥。这样久而久之,市场已经把这个明星定了,你只需要交货就可以了,不管他好坏,把钱都花在了明星身上,把电影的制作和场景做的都不够好。”

观众说:我不看总行了吧

以上论述似乎在说明一个事实——拍烂片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那么,观众算什么?

事实上,当所有人都拿观众当傻子的时候,观众貌似觉醒了。

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国电影单月总票房约为4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5亿元减少近10亿。其实,今年的电影市场从第二季度起就呈显出近年少有的负增长趋势,并一直延续到了8月。“最冷”暑期档——这就是观众对于遍地烂片最直接的回应。

最受关注的《盗墓笔记》拥有超级IP加两位当红“小鲜肉”鹿晗、井柏然这样的顶级配置,在上映之初就直白地喊出20亿的票房目标,却在上映半个多月后才刚刚突破10亿大关,然而这个成绩已经是今年暑期档的票房冠军了,但放在去年,它只能是勉强排进前三。观众对该片的评价更是一言难尽,豆瓣评分仅为4.9分。

7月21日上映的《绝地逃亡》公映累计票房8.8亿元,这已经是7月票房成绩最好的影片了,结果还是逃不过被观众吐槽的命运,许多人称这大概是成龙最难看的一部电影。

7月29日上映的《封神传奇》拥有极其强大的明星阵容,李连杰、范冰冰、黄晓明、Angelababy、古天乐、梁家辉,这些一线明星足够排列组合出几部大片,但匪夷所思的美术造型和不知所云的故事使该片在豆瓣的评分低至3.1分。另两部在暑期档上映的港片《寒战2》《使徒行者》算是整个暑期档质量、口碑相当不错的作品了,但票房成绩相当一般。

被业内人士看好的文章转型之作,爱情喜剧片《陆垚知马俐》、商业类型明确的《宝贝当家》、 走文艺小清新路线的《六弄咖啡馆》以及翻拍自好莱坞同名电影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等作品,市场和口碑也都难以达到预期水平。

这其中有商业营销的原因,“票补”(业内流行的一种做法,一般是影片与在线选座网站合作,推出各种低票价活动,吸引观众买票,贴补方为发行方或片方)的降温被认为是导致今年电影市场“退烧”的原因之一。“去年暑期档,大量票补带动了电影消费,今年暑期档这种优惠明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家的观影兴趣。”影评人崔汀说。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影片质量。暑期档内无片可看,这是很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在“桃桃淘电影”的公众号平台上,桃桃林林经常以“舍身看烂片”的精神让大家躲避那些无法形容的“谜之烂片”。例如,《笔仙撞碟仙》《七月半2:前世今生》《岛囧》这类都不能确定是否可以称之为电影的作品。“我并不在乎这些观点是否能给他们帮助,或是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我只希望给有些人提个醒,让他们懂得羞耻。这差不多是很多华语电影创作者早已遗忘的东西。”桃桃林林这样解释为何自己对烂片始终“笔下无情”。

而导演李安的一席话则让之前还大谈特谈小龙虾的中国电影人们个个语塞: “拍电影很艰辛,观众对新鲜的东西要求非常高。当事情变成不只是观众不喜欢这个类型,他连看电影这回事都觉得不是很重要的时候,我们就会自食其果。”

猜你喜欢

烂片国产电影
崛起的底层:当下国产电影的底层叙事
调查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机智神回复
神回复
“垃圾观众”
神回复
俄观众对国产影片有信心
中国电影国际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培根体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