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把如厕当社交
2016-09-02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苑基荣
走在印度果阿邦椰树掩映的美丽海滩上,徜徉在印度城市一些街道中,流连在印度著名景点附近,你可能时时需要注意,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这不是为了防偷盗,而是因为椰树下、海滩上、街道边、美景旁,一不小心就会遇到排蹲或单蹲的男士或女士,或者一堆堆不雅之物。如果遇到女士蹲在那里,你不要害羞或惊慌失措,她们不会在意,甚至还会瞅着你咯咯笑。
海滩上边方便边聊天
早晨沿着印度果阿邦海滩和岸边向远处一瞧,你会看到海边或河边不远的地方蹲着长长一排人影,乍看起来就像一丛丛被浪潮冲刷到岸边的海草。印度裔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对此的比喻非常贴切:“果阿的居民和古罗马帝国的公民看法一致,大便是一种社交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时,他们得蹲在一起,边方便边聊天。”
一些印度人大便有一套严格程序,不用手纸,只用水;不用右手,只用左手。右手是吃饭用的,是劳动之手,拿餐具和握手一定不要用左手,这是不洁的。在印度,人们会经常发现大街上或景点旁有水龙头,这很多是排便后用于清洁的。记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偏僻一点的街道上竟然看到一堆堆大便,清洁工很自然地上前清扫,甚至直接用手去清理。一些新德里公交站点旁边就是“公厕”,这个公厕不是公共厕所,就靠着墙角,人们撩起缠腰布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面前直接小解,附近几十平米内不但土壤硬化为白色的盐块状,而且很远就能闻到那种难闻的味道。稍微文明一点的地方,在公交站点旁边放几块铁皮遮挡一下,人们就在铁皮后面解决。
出租车司机拉希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德里老城老厕所多一些,在大街靠墙的地方垒几块砖头作为隔扇,直接大小便,不过这类越来越少。尤其是在总理莫迪推动下,新德里开始大规模建设公共厕所,正在取代老厕所。记者在新德里街道上看到,这些新厕所修建的都比较现代,里面有的是蹲坑,有的是马桶。这些厕所分几类,带冲洗间和洗手间的要收费10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只带洗手池的一般2卢比或5卢比,也有免费的;没有洗手池和冲洗间的基本都免费。这些公共厕所外墙是大幅广告,与街道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人群融为一体。
进印度农村要捏住鼻子
印度人喜欢随地大小便。据印度媒体报道称,目前全球有25亿人因无法接触厕所而在露天排泄,印度就占了6.5亿。尽管在现代文明熏陶下,类似首都新德里等大城市在这档子事上越来越含蓄,但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依然我行我素。即便在记者居住的古尔冈市,算作印度最为现代的标志性城市之一,记者依然看到人们在街边解决个人问题。用出租车司机拉希曼的话来说,就那么点小事,去厕所多麻烦,耽误时间不说,还要费劲找厕所,再说古尔冈市也基本没有公共厕所,大街上多方便,况且大家还能顺便聊上几句。
在印度北方一些邦美丽的小村庄,进村可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通常情况下要闭上眼睛,捏住鼻子,因为周遭的垃圾和排泄物太刺鼻。印度农村有着更强更浓厚的露天排泄的文化,强烈抵制和排斥如厕方式,他们认为户外运动更有益于健康。
此前在拉贾斯坦邦、中央邦等北方5个邦的一项入户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把露天排便看成是卫生健康道德的生活。依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这五个邦占印度全国没有厕所人口的45%。即使在家里安装了厕所,人们依然喜欢大自然的方式。
以野外作业为荣
这种对随地大小便集体熟视无睹的还有另外一个解释。有分析称,印度人不愿意正视面临的困境,喜欢退缩到幻想中,躲藏在宿命论里,把人间的一切交给上天,然后冷眼旁观。印度媒体报道,奥运会上印度拿不到奥运金牌,没关系——“那是基因突变的人才做的事。”印度的造船技术是古代科技的巅峰,民主政治也是印度的一大成就,路桥塌陷或发大水,这是上天的意思,神降灾祸。这些看似不着调的论调却经常充斥媒体报端,成为印度人自我娱乐和陶醉的工具。“野外作业”也是如此,印度人不但不以为耻,反而认为其他民族的做法才是不干净的。很多印度人抱怨到国外上洗手间不适应,坐便旁没有擦洗屁股的水龙头。
不过,目前在莫迪的推动下,印度正在全民重视这件事,城市里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含蓄。有些邦甚至推出家中没有厕所不得竞选公职人员的要求。但农村陋习依然难改,政府给安上厕所也不去。正如印度卫生专家所说,不能仅仅依靠建造更多的洗手间,首先是需要让人们养成使用厕所的习惯,让人们爱上使用厕所。
还有印度媒体为政府支招说,为消除露天“作业”,印度应向邻国孟加拉国学习。孟加拉国的卫生技术人员会对各社区卫生条件好坏进行评比,差的带来严重后果,刺激人们建厕所。这种方法让孟加拉露天如厕的人数从2000年的19%下降到2012年的3%。孟加拉的重点是在建设基础设施前改变人们的行为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