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2016-09-02蒋廷媛
蒋廷媛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蒋廷媛
目的评价我院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Ⅰ、Ⅱ类切口患者478例,以2013年1~6月的237例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的24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未给予干预措施;观察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时,实施干预性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规范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s for typeⅠandⅡincisions.Methods 478 patients with typeⅠandⅡincisions treated between January and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in which 237 patients treated between January and June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and another 241 patients treated between July and December were chosen as observation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not given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en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s were used,the interven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The rationality and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u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asonable rate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length of stay,hospitalization expenses,and cost of antibacteria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use for typeⅠandⅡincisions helps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antibacterial use and reduc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of patients.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Ⅰ、Ⅱ类切口患者478例,其中男304例,女174例,年龄16~80(38.7±7.9)岁。Ⅰ类切口手术包括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Ⅱ类切口手术包括单纯胆囊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及附件手术。以2013年1~6月的23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1例,女86例,平均(38.4±8.3)岁;Ⅰ类切口手术125例,Ⅱ类切口手术112例。以2013年7~12月的241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53例,女88例,平均(38.9±8.1)岁;Ⅰ类切口手术130例,Ⅱ类切口手术111例。两组性别比、年龄、手术切口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措施对照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未给予干预措施;观察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时,给予下列相应干预措施。
1.2.1建立管理制度成立以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负责人、感染科负责人、药剂科负责人、临床专家为主要成员的管理小组,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以及相应的质量评价及奖惩制度等。医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第一责任人,并设抗菌药物专管员制度,负责本科抗菌药物整治的具体工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主要有以下内容:(1)Ⅰ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提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或只在术前应用1次;(2)Ⅰ类切口手术推荐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Ⅱ类切口手术根据情况使用一、二代头孢菌素,手术时间>3 h者推荐应用头孢曲松,可能感染厌氧菌的患者联合应用甲硝唑;(3)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时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以50~100 ml输液溶解药物后20~100 min内静脉滴注;(4)若手术时间超过预防用药半衰期两倍时间,追加抗菌药物1次;(5)术后持续用药时间应不超过24 h,如为老年患者,或伴有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严重系统性疾病等症状时,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但不超过48 h,最长不超过72 h。
1.2.2药师指导派遣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ADR)监测和用药方案调整等工作,向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做好抗菌药物的宣教工作,并向医护人员讲解药物配伍、药物相互作用、溶媒选择等方面知识,保证药物合理、安全的应用。同时将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及原则编订成册,发放给医护人员,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每月月底组织药师与医师交流会议,以详细探讨合理用药原则。
1.2.3监测评估由药师和医院药事管理专家对Ⅰ、Ⅱ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点评,反馈给全院及各科室。对不合理使用者进行诫勉谈话,以引起重视、持续改进,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目标。
1.3方法对两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主要包括适应证、药物选择、溶媒选择、给药途径、用量用法、给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另外统计用药品种、单一用药率、二联用药率、三联用药率及频繁换药率;统计手术部位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情况。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3],其他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学》[4]中相应标准;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等指标。
1.4评价标准能严格按照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用药的为合理,凡不符合规范的为不合理,诸如以下情况:(1)无适应证给药;(2)选用的抗菌药物难以覆盖手术部位可能感染病原菌,或超抗菌谱,或药物选择起点高;(3)术前2 h之前给药;(4)手术时间超过3 h或出血量≥1500 ml,而未追加用药;(5)术后用药时间超过72 h;(6)药物配伍禁忌。
1.5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合理用药分析观察组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合理用药分析
2.2两组用药情况分析对照组应用了5类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共12个品种;观察组应用了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等3类抗菌药物,共8个品种。观察组的合理用药率显著提高,而二药联用率显著下降(P<0.05,表2)。
表2 两组联合用药情况
2.3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3%(6/237);观察组发生率为1.66%(4/241),对照组切口感染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发生肺部感染,观察组1例发生尿路感染。
2.4两组住院情况及费用比较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住院情况及费用比较
3 讨论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选择是依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或污染的可能性,以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5]。有研究[6]表明,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与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其术后感染率无明显差异。Ⅰ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提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或只术前应用1次;Ⅱ类切口可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抗菌药物的选择也与预防感染的效果及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密切关系,须根据切口可能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来选择药物,如对于易发生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切口,应选择对其作用强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等。原国家卫生部“38号文件”也规定,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及腹外疝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并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根据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有关要求,本院于2013年7月开始,对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了干预,结果表明,经过干预后,抗菌药物适应证及药物选择合理性均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多数外科医师和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时机有了一致看法,即在手术期间最易发生感染的时间应用抗菌药物。过早给药会导致术中血药浓度不够,而过晚给药可能错过细菌定植或发生感染时间。因此,选择术前2 h或麻醉诱导开始给药,可让药物覆盖整个手术过程至术后4 h。本研究中对照组给药时机不合理8例,观察组6例,提示给药时机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抗菌药物的长时间使用可能造成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反而起不到预防感染的效果。结合文献报道及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将术后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标准定为不超过48 h。结果显示,经行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明显改善,但切口感染率仍较高(1.66%),需应进一步做好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工作。
本研究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菌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证实干预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同时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之,在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3833-3835.
[1]赵济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1):52-53,61.
[2]王建英,李延兰,罗冰芝,等.医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
[3]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Ⅱ[J].中国外科杂志, 2003,41(7):552.
[4]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56,490.
[5]李雅,杨小力.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3(6):50-52.
[6]宋欣颖,周晓峰,黄惠群.2009年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 11-13.
Analysis of perioperative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s for typeⅠandⅡincisions
Jiang Tingyua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ection,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ang City,Yichang,Hubei,443000,China
R 978.1
A
1004-0188(2016)03-0292-04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3.022
443000湖北宜昌,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Keywords]perioperative;antibacterials;rationality;specification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长期存在争议,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指导,但临床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其中Ⅰ、Ⅱ类切口手术的抗菌用药问题尤为突出[1]。我国每年约20万人因用药不合理而死亡,其中近40%死因为抗生素[2]。本研究对2013年6~12月的241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旨在为Ⅰ、Ⅱ类切口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