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青稞主栽品种(系)对条纹病和云纹病的抗性鉴定
2016-09-02闫佳会陈海民
闫佳会, 姚 强, 陈海民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16)
青海青稞主栽品种(系)对条纹病和云纹病的抗性鉴定
闫佳会*,姚强,陈海民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西宁810016)
本研究旨在明确青海青稞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对条纹病和云纹病的抗性,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青海主栽的30个青稞品种(系)进行了条纹病和云纹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青稞品种(系)对2种病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缺乏免疫品种。对条纹病表现高抗的有13个品种(系),占鉴定总数的43.3%,其中主栽品种有3个,即‘门农1号’、‘昆仑13号’、‘巴青1号’。品系17发病率最低。对云纹病表现高抗的有品系1、品系2、品系6、品系17、品系28、RQKQ-3、RQKQ-5、RQKQ-6、RQKQ-7、RQKQ-8、‘门农1号’、‘互青2号’、‘北青6号’和‘昆仑10号’,共14个,其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表现中抗的共有8个,分别为品系5、品系11、RQKQ-1、RQKQ-9、‘巴青1号’、‘北青3号’、‘北青7号’和‘昆仑13号’。
青稞品种(系);条纹病;云纹病;抗性鉴定
大麦在我国种植已有5 000多年历史,是人们日常食用的最主要的谷类作物之一。青稞又称裸大麦、元麦。我国的大麦种植区是世界上大麦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区,包括西藏地区、青海省以及四川省的甘孜州、云南省的迪庆、甘肃省的甘南自治州等地。大麦是唯一可以在海拔4 000m以上高寒地区正常生长的农作物。他们适应青藏高原复杂多变的地形和气候变化,表现出抗寒、耐旱、抗盐碱、耐瘠薄以及多粒、大粒,成熟早等优良性状[12]。青稞作为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的农作物,具有不可替代的栽培与生态地位。随着经济增长、食品、饲料等相关加工业的发展,青稞消费增长趋势还在日益增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变革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田间青稞病害的种类、发病程度及发生规律发生了巨大变化,病害不仅发生更普遍,而且危害更严重[34]。其中青稞条纹病和云纹病的发生面积最大,一般病株死亡率可达30%~40%,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58]。
目前,青稞条纹病和云纹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为喷施杀菌剂和种植抗病品种,但是由于针对云纹病的化学农药很少, 且防效不高,而选用抗病品种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有效措施[910]。本研究选用青海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青稞品种和部分后备品种进行条纹病和云纹病田间抗性鉴定与评价,旨在为生产上利用抗病品种防治青稞病害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青稞品种(系)
供试材料:RQKQ-1、RQKQ-2、RQKQ-3、RQKQ-5、RQKQ-6、RQKQ-7、RQKQ-8、RQKQ-9、品系1、品系2、品系5、品系6、品系11、品系12、品系17、品系19、品系23、品系28、品系51、‘门农1号’、‘柴青1号’、‘巴青1号’、‘互青2号’、‘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0号’、‘昆仑12号’、‘昆仑13号’。 ‘北青7号和‘肚里黄’分别为条纹病和云纹病感病对照品种,以上品种均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提供。
1.2试验区设置
试验区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试验田,属于青海青稞主产区。每品种种4 行,行长5m,行距0.25m,待鉴定品种按顺序排列为一个小区,重复4次。设‘肚里黄’为云纹病感病对照, ‘北青7号’为条纹病感病对照。田间管理只进行人工除草,未使用任何杀菌剂。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病害调查。
1.3鉴定方法及病害调查
1.3.1条纹病和云纹病的抗病性鉴定
青稞条纹病抗病性类型划分标准[11]:0级(免疫),无发病株;1级(高抗),发病株率在5%以下;2级(中抗),发病株率5%~10%;3级(感病),发病株率11%~15%;4级(高感),发病株率15%以上。
青稞云纹病抗病类型划分标准[10]: 0级(免疫),病情指数为0; 1级(高抗),病情指数<10;2级(中抗),病情指数为10~20;3级(感病),病情指数为21~50;4级(高感),病情指数>50。
1.3.2病害调查
2014年8月3日,田间调查以“株”为单位,每品种随机调查100株,计算发病株率;记载病株严重度、统计病情指数。
病株率(%)=(发病株数/总调查株数)×100;
病情指数=[(∑病株数×相应级别)/(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别)]×100。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青稞品种(系)对条纹病的抗性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供试30个青稞品种(系)中有13个品种(系)表现为高抗,其中,‘门农1号’、‘昆仑13号’和‘巴青1号’为主栽品种,品系17发病率最低。高抗品种(系)占鉴定总数的43.3%。表现中抗的品种有6份,包括品系5、品系19、品系51、RQKQ-2、‘昆仑10号’、‘昆仑12号’;表现感病的有品系28、‘北青6号’、‘柴青1号’、‘互青2号’和‘肚里黄’;表现高感的有品系1、品系23、RQKQ-5、RQKQ-6、‘北青3号’和‘北青7号’。供试的30个品种(系)中没有发现免疫材料(表1)。对病情指数进行Duncan’s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抗的品系6、品系12、品系17、RQKQ-3、RQKQ-7、RQKQ-9、‘门农1号’与感病、高感品种(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2不同青稞品种(系)对青稞云纹病的抗性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青稞品种(系)对云纹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品系1、品系2、品系6、品系17、品系28、RQKQ-3、RQKQ-5、RQKQ-6、RQKQ-7、RQKQ-8、‘门农1号’、‘互青2号’、‘北青6号’和‘昆仑10号’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属高抗类型。品系5、品系11、RQKQ-1、RQKQ-9、‘巴青1号’、‘北青3号’、‘北青7号’、‘昆仑13’号表现为中抗。表现感病的材料有品系12、品系23、品系51、RQKQ-2、‘柴青1号’和‘昆仑12号’,表现高感的材料有品系19和‘肚里黄’(表2)。对病情指数进行Duncan’s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表现高抗的品系1、品系6、品系17、品系28、RQKQ-8与‘北青6号’之间抗性差异不显著;感病品种‘肚里黄’与其余29个品种(系)之间抗性差异显著。供试30份青稞品种(系)未见免疫材料。
表1 不同青稞品种(系)对青稞条纹病的抗性评价结果1)
1) 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据后具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不显著。下同。
Thedataarethemean±SD,andsamelowercase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nosignificantdifferenceat0.05level.Thesamebelow.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青海广泛推广种植的青稞品种和部分后备品种对条纹病、云纹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缺乏免疫品种。品系12对条纹病表现高抗,但对云纹病抗性较差;品系1、品系28、RQKQ-5、RQKQ-6、‘互青2号’、‘北青6号’对云纹病表现高抗,但对条纹病表现为感病或高感;品系2、品系6、品系17、RQKQ-3、RQKQ-7、RQKQ-8、‘门农1号’对云纹病、条纹病均表现高抗。王信等[10]通过田间接种鉴定评价了26 个青稞(大麦)品种(系)对云纹病的田间抗性, 发现了一些可以用于抗病育种的材料,也证明了多数材料属于抗病类型(高抗+中抗的材料占鉴定品种或种质的69.3%),但也缺乏免疫品种。我国对青稞抗性鉴定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只是针对青海省青稞进行了抗病性评价,还需广泛收集其他省份的青稞进行评价,为抗病育种提供新抗源。
表2 不同青稞品种(系)对青稞云纹病的抗性评价结果
[1]马得泉. 中国西藏大麦遗传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卢良恕. 中国大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3]朱海霞, 郭青云, 陈海民, 等. 青稞条纹病流行动态及敌萎丹对病害流行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12):127130.
[4]赵鹏. 一种青稞叶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 西宁:青海大学, 2013.
[5]靳生杰, 洪平, 张丽琼. 玉门市大麦条纹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13):3536.
[6]许佳君, 盛海安, 刘敏. 10%二硫氰基甲烷EC 等不同药剂拌种防治大麦条纹病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2(2): 132.
[7]郎淑平. 嘉兴市大麦条纹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9):155160.
[8]陈桂华, 褚金云, 金保根, 等. 金山区大麦条纹病暴发情况及原因分析[J]. 上海农业科技, 2009(5):134134.
[9]吴宽然, 杨建明, 朱靖环,等. 大麦条纹病抗性及防治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25(4):903907.
[10]王信, 姚强, 郭青云. 青海省青稞(大麦)主栽品种对云纹病抗病性鉴定初报[J].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3):2021.
[11]马启龙,陈丽娟,杨林贵,等.甘肃大麦地方品种抗条纹病鉴定初报[J].作物品种资源,1991(3):2830.
(责任编辑:杨明丽)
Identificationofresistanceofmajorbarleycultivars(lines)toleafstripeandleafscaldinQinghaiProvince
YanJiahui,YaoQiang,ChenHaimin
(QinghaiKeyLaboratoryofAgriculturalIntegratedPestManagement,ScientificObservingandExperimentalStationofCropPestinXining,MinistryofAgriculture,QinghaiAcademy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Sciences,Xining810016,China)
BarleyleafstripediseaseandleafscalddiseaseareveryimportantdiseasesinbarleygrowingregionsinQinghaiProvince.Theresistanceof30barleycultivars(lines)collectedfromQinghaiProvincetoleafstripeandleafscaldwasidentifiedundernaturalconditionsinthefields.Theresultsshowedthatresistanceleveltoleafstripeandleafscalddifferedsignificantly,however,therewaslackofimmunecultivars.Forbarleyleafstripe,therewere13cultivars(lines)withhighresistance,whichaccountedfor43.3%ofthetotalidentifiedcultivars(lines).Tobarleyleafscald,lines1,2, 6, 17, 28,RQKQ-3,RQKQ-5,RQKQ-6,RQKQ-7,RQKQ-8,andcultivars‘Mennong1’, ‘Huqing2’, ‘Beiqing6’and‘Kunlun10’werehighlyresistant,lines5, 11,RQKQ-1,RQKQ-9,andcultivars‘Baqing1’, ‘Beiqing3’, ‘Beiqing7’and‘Kunlun13’weremoderatelyresistant,andtheotherswerehighlysusceptibleorsusceptible.
barleycultivars(lines);leafstripedisease;leafscalddisease;resistanceidentification
20150402
2015071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5)
E-mail:zfhyjh@163.com
S435.123
A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6.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