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2016-09-02侯锡林教授通讯作者李天柱副教授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鞍山114051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三环复旦学术

■ 侯锡林 教授 孙 伟 通讯作者 李天柱 副教授(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鞍山 114051)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侯锡林 教授 孙 伟 通讯作者 李天柱 副教授(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鞍山 114051)

本文以复旦复华、东软集团等四家典型企业作为案例,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究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总结归纳出“合作-自主发展”、“合作-合作发展”、“自主-合作发展”三条典型路径,并分析了影响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因素,进而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得出了我国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启示。

学术创业 企业发展路径 影响因素 多案例研究

引言

近年来,“学术创业”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有文献主要从创业模式、影响因素、发展机制及融资策略等方面对学术型创业企业进行研究(马向阳等,2010;苏晓华等,2012;买忆媛等,2006;陈欣,2008),但对于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以复旦复华、达安基因、东软集团、中科三环四家典型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典型发展路径及影响因素,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术型创业企业提供借鉴。

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学术型创业企业。Shane(2004)认为,学术创业是为了开发产生于学术机构的一套智力资本而创建一个新企业;O’Shea(2004)认为学术创业是大学和其产业伙伴为了学术研究能够产业化而进行的努力和活动,其前提条件是大学内部有大量的科学研究,并且其中一部分有商业化的潜力;Stuart和Ding(2006)把学术创业简述为“科学转向追求利润的过程”;李华晶(2008)将学术创业从狭义上定义为“由大学学者设立商业企业使自身研究成果商业化的过程,即学术研究者和学术组织所参与的学术上的创业活动”。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合,本文将学术型创业企业理解为:由学者或学术组织创立,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科技人才为主体,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学术优势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技术密集型企业。

企业发展路径。对于企业发展路径的含义,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解释。腾响林(2011)认为,企业的发展路径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和积累能力的过程和方式,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称;朱晓蒙(2011)将企业发展路径定义为以核心能力为运作基础,通过资源和能力的合理分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组合形成的途径或成长轨迹。本文综合已有观点,认为企业发展路径是指企业获取并利用资源、培育并借助企业能力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轨迹。

企业发展阶段。对于企业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划分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在划分阶段数上有所不同,而且划分的依据也各不相同(王炳成,2011)。爱迪思(1997)以企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为依据,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再生与成熟、老化三个阶段;王养成等人(2004)将企业生命周期进一步划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老化阶段。虽然相关研究在企业生命周期划分的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同,但都是以一个企业从初创到最终消亡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特点为依据进行阶段划分的。本文按照相同的思路将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初创期、发展初期、加速发展期和扩张期四个阶段。

(二)研究对象选择

由于企业的发展是与时间高度相关的,具有较强的纵向性,并且属于“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因此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案例研究中的案例选择需要有较大的典型性和极端情形,同时还要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刘丽华等,2005)。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广泛查阅企业的资料,本文选择复旦复华、东软集团等四家企业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原因是这四家企业都是在各自领域发展较早的学术型创业企业,拥有当时我国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能够从当时同领域众多的创业企业中脱颖而出并壮大起来,如今已经成为所处行业的领军企业,因此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此外,虽然它们都是高技术企业,但所处的行业各不相同,由于不同行业的学术型创业可能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因此选择这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全面性,也更具合理性。

由于本文后面主要依据企业的发展历程展开研究,将对各企业做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此处不再对企业进行介绍。

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三条典型路径

学者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金,利用自身已有的科技成果或知识资本创立企业,成为学术创业的典型模式。我国的学术型创业企业大多是由大学或科研院所的学者发起,通过获取各种资金而创办的,本文将其称之为“学者+资金”的模式。如复旦复华是复旦大学教师陈苏阳等人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积累资金创建的;达安基因是中山大学教授何蕴韶在校办企业的基础上发起组建的;东软集团是东北大学教授刘积仁通过与日本ALPINE株式会社合资联合创办的;中科三环是王震西院士利用中科院的基金发起创立的。

虽然起点相同,但企业创建以后,不同的学术型创业企业可能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根据本文选择的典型案例,可以归纳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三条发展路径。

发展路径一:复旦复华—“合作-自主”发展模式。在发展初期,复旦复华通过与其他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1986-1988年,复旦复华利用自己开发成功的两种产品UPS不间断电源和全密封免维护蓄电池与我国香港企业合资成立了上海华裕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华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其中,UPS不间断电源填补了国内在该产品上的空白,全密封免维护蓄电池的生产和销售在当时国内占据着领先地位。1991年,复旦复华又与日本企业合资成立了中和软件有限公司和复旦盛荣信息系统株式会社,以开拓日本软件市场为先导,正式进军软件行业。

发展初期的合作使复旦复华积累了大量资金,1992年公司实现销售7190.85万元,比1991年增长了140%,利润达到1080万元,企业也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在加速发展阶段,复旦复华通过上市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1993年,复旦复华投资1000万元,在美国创办了美国环球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进行不间断电源等科技产品的开发经营。1994年,复旦复华和子公司美国环球控制系统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克虏伯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大功率不间断电源装置(UPS)、全密封免维护蓄电池和能量控制系统(EMS)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同年,复旦复华投资创建了国内首家由企业自筹资金按市场化运作的高新技术园区—上海复华高新技术园区,由此进入高新技术园区的开发建设领域。在这一阶段,复旦复华逐渐建立起UPS不间断电源等主导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网络,销售收入趋于稳定,到1999年复旦复华的不间断电源系列产品在国内品牌产量中约占70%,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20%;同时软件产品通过不断打开海外市场而得以迅速发展,1999年实现营业额近亿元。

当通过主导产品UPS和软件产品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后,复旦复华开始了其兼并、收购的扩张路径,通过并购使复旦复华进入了新的产业领域,加速了产业的转型。2001年,复旦复华以1793万元的价格成功地收购了原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由此进入生物医药产业的主战场。随着跨国公司扩大对中国市场的进入,复旦复华的主导产业UPS产品和市场占有率受到严重冲击,2001-2002年,复旦复华实行产业调整和转型,剥离了UPS的生产和配套加工业务。2002年底,复旦复华形成了软件、生物医药、园区房产多产业共同主导的业务体系。通过对于红旗制药厂的收购,使本来具有一定技术和业务基础的复旦复华在生物医药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2013年,复旦复华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成为复旦复华产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2015年初复旦复华总市值超过68亿元。

图1 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典型发展路径

发展路径二:东软集团、中科三环—“合作-合作”发展模式。东软集团和中科三环虽然产业定位不同,但都坚持着“合作-合作”的发展道路。在发展初期,东软集团和中科三环都是选择与其它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来应对资金方面的困境。1991年,刘积仁教授创建的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与日本ALPINE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沈阳东工阿尔派音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进行软件外包服务和国内软件市场的开发;1993年,经过改制后的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沈阳东工阿尔派音软件研究所合并,成立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车载音响系统、汽车仿真软件等方面的开发和设计。中科三环也有着类似的发展路径:1986年,中科三环和宁波磁场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钕铁硼生产和出口企业;1987年和1990年,中科三环分别与美国瑞达斯公司和韩国乐喜金星金属公司合资成立了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和天津三环乐喜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企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后,由于生产和营销网络不断铺设,客户的数量和需求持续增加,使得东软集团和中科三环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此时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取资金已不能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与其它企业合资或合作成为了企业在这一阶段的最佳选择。1998年,宝钢集团通过出资2.4亿元,与东软集团合资成立了宝钢东软信息产业集团,致力于计算机软件及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中科三环所实施的合作战略更为深刻:1995年,中科三环通过联合美国Sextant公司和东方有色金属公司,完成了对美国MQ工厂的收购,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1999年,由中科三环作为主发起人,联合美国TRIDUS等多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利用合作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开展钕铁硼磁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01年,中科三环参股南方稀土和科力稀土两家稀土原料企业,通过与上游企业的合作,确保了原材料的供应;同年11月,中科三环通过合资和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南京金宁三环高技术磁业有限公司,进行软磁铁氧气产品的生产。

扩张期往往是企业的战略调整期和转折期,在这一阶段企业会推行新的战略或者进入新的领域。东软集团、中科三环都是通过与其它企业合资、合作并伴随着兼并、收购的活动而不断实现扩张的。2001年初,东软集团推行了“数字领地”战略,在电信、能源、烟草、医疗卫生等诸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极大地开拓了市场;2004年,荷兰飞利浦集团投资5.8亿元,与东软集团合资成立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数字医疗设备;2006年,SAP、Intel分别对东软集团投资1000万欧元和4000万美元,在企业管理软件和解决方案等领域与东软展开合作;2009年,东软集团出资900万欧元收购了芬兰Sesca公司拥有的高端智能手机软件开发业务,进入智能手机软件开发领域;2012年,东软集团与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沈阳熙康阿尔卑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覆盖全球的健康产业链。中科三环在这一阶段有着相同的发展路径:2003年,随着计算机硬盘驱动器音圈电机(VCM)市场的打开,中科三环打破了日本和欧美等跨国公司的垄断,进入钕铁硼产品的高端应用领域,从此高端产品成为中科三环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年,中科三环对美国麦格昆磁公司旗下的工厂Ugimag进行整体并购,获得了生产设备、关键技术和相关业务;2004年,中科三环与日本富士电器株式会社以及南京金宁电子集团合资,成立了南京金宁三环富士电器有限公司,在高端软磁铁氧体这一新领域展开合作;2005年,中科三环通过与德国真空熔炼公司合资,成立三环瓦克华磁性器件有限公司,开发和生产高档的钕铁硼磁体。通过以上的发展过程,东软集团成为一家以软件产业为主导,向数字医疗设备、健康管理与服务产业逐渐渗透的高技术企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2015年初公司市值超过330亿元;中科三环凭借“合作-合作”的发展模式坚持在钕铁硼永磁这一新材料产业发展,并且取得巨大成功,2015年初企业的市值超过224亿元。

发展路径三:达安基因—“自主-合作”发展模式。与上述企业发展初期的方式不同,达安基因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产品盈利来解决企业初期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自主发展是企业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从1994年开始,达安基因通过在多家医院建立基因诊断实验室,为医院提供技术服务,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服务网络(余菲菲,2014);1996年,达安基因在国内成功研发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这一技术上的空白(梁婷等,2008)。与此同时,对这一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也随之开始:1998年,达安基因的5个荧光定量PCR产品通过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检验,为PCR产品的生产打下基础;1999年,达安基因成功推出了乙肝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这是我国第一个荧光PCR诊断试剂产品,随后荧光PCR诊断试剂的市场被打开。

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后,达安基因的诊断试剂市场不断扩大,通过银行贷款、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资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此时通过引进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成为了达安基因的选择。2001年,达安基因通过联合广州生物工程中心、红塔投资、东盛投资等企业进行改制,成立股份制公司。随着合作企业资金的不断注入,达安基因在构建生产和营销网络的同时持续推出新的产品。2003年,达安基因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这一新产品,通过对病毒基因的准确检测,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后“甲胎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癌胚抗原(CEA)定量测定试剂盒”等多种试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通过,持续不断地实现生产销售。

由于在核酸诊断试剂领域已经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扩张期的达安基因选择通过并购、与其他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开拓新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07年7月,达安基因出资5466万元收购了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始了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将诊断试剂的生产扩展到了免疫领域;通过借鉴欧美的发展经验,达安基因于2007年9月与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合资设立了高新达安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在一些一、二、三线城市逐渐建立独立的医学实验室,开启了诊断试剂行业新的盈利模式;2012年,达安基因与美国的Life Technologies公司合资成立了广州立菲达安诊断产品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利用Life Technologies在分子诊断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促进相关分子诊断试剂的研发。与国内外企业在各方面开展合作的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达安基因的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问题。“自主-合作”的发展模式使企业逐渐形成了立足于生物医药产业,贯穿于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下游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2015年初达安基因的总市值超过290亿元。

(二)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同为学术型创业,但不同的企业其发展路径却不尽相同。研究发现:由创业企业无法回避的共同因素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主线条,称之为核心因素;同时,还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因素将企业带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上,称之为调节因素。

1.核心因素。李天柱等人(2010)通过对美国生物制药企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认为,资金是影响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根本因素,而研究发现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和必要条件,真正影响企业发展路径的不是资金,而是获取资金的方式。由于学术型创业企业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于资金有着巨大的需求,能否在每一阶段获得充足的资金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学术型创业企业从技术研发到生产销售再到营销网络的构建和完善,无一不面临着资金获取的问题,在跨越每一阶段的资金障碍时,不同筹资方式的选择,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创立企业之前,大学或科研院所的学者产生了创建企业以开发科技成果或使已有科技成果商业化的想法,在创立企业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资金获取方式。复旦复华是几位年轻教师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积累资金创建的;达安基因和中科三环分别是利用中山大学和中科院的资金建立起来的;由于缺乏像达安基因和中科三环这样的条件,东软集团则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资的形式创建的。

在发展初期,随着科技成果被开发出来并开始实现商业化,初步的生产和销售条件亟需解决,初创期的资金投入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继续发展,这时对于资金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开始通过不同途径获取资金,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复旦复华、东软集团和中科三环都选择了与其他企业合资、合作的形式,通过自身研发成功的技术成果,利用从合作企业获取的资金开始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迅速形成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能力,相关领域的市场迅速被打开。而达安基因由于在成立之初很难找到合资的企业,又不具有获取风险投资的条件,因此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提供技术服务、销售产品盈利等方式自主筹资,由于企业较早地与多家医院确立了提供技术服务的合作关系,也在初期的产品销售上实现了突破,因此这种自主的筹资方式使企业顺利地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

在加速发展阶段,由于原有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其他产品也在持续地研发、生产并进入市场,生产和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张需要进行大量投资,此时资金的获取又成了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复旦复华是学术型创业企业中最早意识到改制和上市必要性的企业,于是在1992年就独立地完成了企业的改制和上市,通过发行股票为企业筹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实现了自主发展;东软集团和中科三环在这一阶段则都采取了两种融资途径:一种是通过将企业改制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另一种是与其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以使企业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受益。达安基因一方面是与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企业合作在吸收资金的同时完成改制,另一方面是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以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

当企业进入扩张期后,原有的产品市场已经完全打开,生产和营销网络已经得以完善,企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销售收入,然而在这一阶段企业往往会不满足于现有市场的发展,于是新的战略、新的市场领域应运而生。由于前期的发展使企业获得大量资金,资金问题已不完全是企业发展的阻碍,并购成了企业在这一阶段的频繁活动,通过并购往往会使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同时与其他企业合资、合作依然是许多企业选择的扩张手段,通过合资、合作能够使企业获得合作伙伴的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使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复旦复华通过并购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将其发展为主导产业;东软集团、中科三环和达安基因则是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发展新的盈利模式。

2.调节因素。影响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因素除了筹资方式以外,还存在很多调节因素。不同的是,筹资方式对于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决定性的,而调节因素对于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则是阶段性的、起调节作用的,是企业在路径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影响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调节因素有:

市场资源和经营风险。能否获得市场资源并降低经营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路径选择时经常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处于初创期和发展初期的企业来说,由于尚未构建起营销网络,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管理者缺少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因此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借助合作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资源,学习合作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经验以降低经营风险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如复旦复华通过与日本企业合资,利用日本企业已有的营销渠道、客户群体、市场信誉等资源顺利打入日本软件市场,同时通过学习日本企业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及时掌握相关市场的发展动态,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技术因素。当企业想在某一技术领域寻求突破时,与掌握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企业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并吸收对方的技术,顺利进入新的领域是很多企业的做法。如达安基因通过与基因测序领域领先的企业Life Technologies合作,利用Life Technologies的Big DyeCycle Sequencing技术和基因测序设备,扩展了毛细管电脉冲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企业成功进入基因测序临床市场。

经营战略因素。在加速发展期以后,随着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得以发展,企业开始重视经营战略的制定,此时经营决策和发展路径选择越来越受到经营战略因素的影响,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目标来制定经营战略,为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指导。复旦复华在加速发展阶段以后选择自主发展,东软集团、中科三环和达安基因走上合作的道路都是企业经营战略影响的结果。

对我国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启示

每年从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产生的科技成果众多(胡罡等,2014),为学术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科技成果商业化建立起来的学术型创业企业也有着相当的数量(易高峰等,2010),然而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大多处于初创期和发展初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目前实现上市的企业仅有几十家。如何从众多的学术型创业企业中脱颖而出,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是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本研究为我国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如下启示:

(一)根据资源特性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

对于学术型创业企业而言,创业模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能否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关系到创业的成败。对于能够获得大学和科研院所资金和人才等方面支持的创业者,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关键资源,在已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企业,称之为“大学或科研院所支持模式”;在拥有良好的融资条件,并且掌握的科技成果能够获得风险投资青睐的情况下,创业者可以将科技成果进行资产估价,通过吸引风险投资来创建企业,即“风险投资支持模式”;当创业者既不能获得风险投资,也无法通过高校或科研院所获得充足资金时,可以选择“战略联盟”的创业模式,与同领域或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利用合作企业的资金创立企业,在技术、生产和营销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

(二)明确企业发展阶段并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由于学术型创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不同,主要矛盾不同,因此在明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同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发展路径。在发展初期,企业开始将科技成果商业化的愿景付诸实施,此时面对的主要任务是将科技成果开发出产品,并进行初期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在这一阶段可以选择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自主发展,主要是针对通过自主融资可以顺利获得足够资金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在发展初期资金需求较小,可以通过银行贷款、销售产品盈利以及向其他企业技术许可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并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另一种是与其它企业合资、合作,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不能通过自主融资获得充足资金或者想借助其它企业以降低经营风险的企业,这类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在获取资金的同时利用合作企业的市场资源并学习其生产销售和管理经验,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竞争力。在加速发展期,企业开始完善原有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网络,这一阶段企业仍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方式:一是通过上市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在之后的企业发展中坚持独立自主;二是选择合作的方式,在发行股票实现融资的同时,与其他企业进一步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保证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持续的竞争力。在扩张期,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网络逐步得以完善,通过产品销售可以持续、稳定地获得大量收入,因此资金已经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此时企业可以仅采用并购的方式拓展新业务,进入新领域,通过对所并购企业的技术、人才、生产和销售渠道等资源加以吸收和利用,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可以与其它大型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源互用、优势互补,顺利在新的领域打开市场,形成新一轮的扩张。

(三)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

目前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三种产业布局:一是坚持在一个产业发展,实行产品的多元化;二是推行多个产业共同主导的多元化产业布局;三是形成以一个产业为主导,逐渐向其他产业渗透的产业化格局。对于像达安基因、中科三环这样的企业,由于在所处行业和产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且掌握核心专利和技术,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能力,不需要通过进入其他产业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可以立足于一个产业,坚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对于像复旦复华这样的企业,由于原有产品市场遭受其他竞争者的冲击而失去了在一个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这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在相关技术、资金等资源获取上的优势,向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调整,通过已经积累起来的资金、生产销售和管理经验,迅速向其他产业扩张,形成多产业主导的发展格局;对于像东软集团这样的企业,由于在原有产业已经取得成功,而在原有产业发展中成熟的技术,可以为发展其他产业提供支撑,这使其可以成功地向其它产业渗透,因此这类企业可以在保持原有产业发展的同时,利用技术和资金等优势向其它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渗透,形成“一个产业为主导,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把握学术型创业的前沿趋势以促进自身发展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问题,实际上遵循的是一般管理的思路。但是,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学术型创业正在表现出一些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突出的特性,对于学术型创业企业设计发展路径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学术型创业的一个突出且基本的特性是科学商业。所谓科学商业是指创新主体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并从中获利,而且在创新过程中获得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科学发现的质量,包括科学成了商业、科学家成了创业者和科学发现成了利润源泉等三层基本含义(李天柱等,2014)。在科学商业的作用下,很多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成为科学型企业,也就是“以科学家为主体,以科学研究为主要活动,以科研成果及其知识产权为主要盈利手段的特殊企业形态”。在科学商业和科学型企业的背景下,学术型创业企业要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接力创新的范畴内。接力创新是指由能力显著异质、优势明显互补的不同主体分别承担创新链上不同环节的任务,以“接力”方式依次完成一项创新从构思、研发、生产到商业应用等活动,最终实现创新的价值实现过程,科学型企业通常在接力创新中处于中枢环节。学术型创业企业应充分利用接力创新所提供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利用自身在接力创新中的中枢地位,在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与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合作。由于学术型创业企业在创业之前或创业之初就已掌握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很多时候代表着相关领域最前沿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这就非常容易在接力创新的链条上寻找到能力高度互补的优质合作伙伴,方便从这些合作伙伴那里获得相应的创新资源,完善自身的要素配置,并通过与上下游创新主体之间的顺序接力合作,在推动技术创新成功的同时,自身也获得长足的发展。例如,我国的华大基因就是在通过与美国CG公司的接力创新过程中,在全基因组测序服务领域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强大竞争优势,并促进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化。

1.马向阳,王永涛,郑春东.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0(12)

2.苏晓华,方婷,朱培军.大学衍生企业影响因素述评[J].产经评论,2012(1)

3.买忆媛,闫科.大学衍生企业发展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06(9)

4.陈欣.我国高等学校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5.Shane S.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spinoff and wealth creation[M]. Cheltenham; Northampton:Edward Elgar,2004

6.O’Shea.Universities technology t r a n s f e r:A r e v i e w o f a c a d e m i c entrepreneurship literature[J].Ir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25(2)

7.Stuart T E,Ding W.When do scientists become entrepreneurs?The social antecedents of commercial activity in the academic life scienc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6,112(1)

8.李华晶,邢晓东.学术创业: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

9.王炳成.企业生命周期研究述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

10.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1.王养成,张俊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5)

12.刘丽华,杨乃定.针对案例研究局限性的案例研究方法操作过程设计[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6)

13.余菲菲.联盟组合多样性对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研究—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跨案例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4)

14.梁婷,李国妤.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研究—以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4)

15.李天柱,银路,程跃.美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0(5)

16.胡罡,章向宏,刘薇薇,胡舟.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3)

17.易高峰,程骄杰,赵文华.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4)

18.李天柱,马佳,侯锡林,冯薇.科学商业的范式分析及其创新轨道:基于生物制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11)

19.李天柱,马佳,刘小琴,吕明月.科学型企业的管理特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1)

20.李天柱,马佳,冯薇.中国企业的接力创新:以华大基因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接力创新的模型及实证应用研究:以生物制药为例”(批准号:713721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接力创新中大数据价值的评估与分配研究”(批准号:7147208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科学商业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激励研究”(批准号:13YJA630031)

◆F062. 3

A

猜你喜欢

三环复旦学术
三环填数
银三环(千里达)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三环陶瓷小镇
趣填三环
复旦“女神学霸”的成功秘诀值得复制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