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宝宝”的离婚风波
2016-09-01闫红
闫红
陈思诚那条声援王宝强的微博刚发出时,颇让一些人困惑。他没有义愤填膺地骂“奸夫淫妇”,倒让大家缓一缓再发声:“当我们不甚了解一件事情的原委时,切莫过早给它下一个定论!更不要站在任何道德制高点批评甚至批判别人!我们都是人,都会有愤怒有情绪!更该有最基本的正义感!还请各位在说每一句话之前三思,你是否真的了解‘真相’??兄弟,无论怎样,我在你身边!”难道还有人批判悲惨的宝宝?
事实上,陈思诚比王宝强更敏感,他已经注意到除了微博上一股脑的对王宝强的声援之外,在自媒体上,有着更多尖锐的声音。有人将王宝强的声明称为“乡野鄙夫的野蛮复仇”,也有人指责王宝强侵犯了马蓉的隐私,同时亦有人不惮于以最为激烈的言辞,批判这种煞有介事的“伪精英意识”,让他们“圆润地离开”。
互撕的明星夫妇我们也曾见过几对,但谁也不像王宝强夫妇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究其原因,在于他俩的关系太典型也太中国,人人都能找到一个入口塞点私货——从最底层奋斗上来的草根,傻人有傻福,功成名就,娶了漂亮老婆,王宝强的人生之旅也像“三言二拍”里的中国式传奇。对于这类传奇,人们的态度大不相同,同类羡慕,风雅者嫌俗,怀有鸿鹄之志者鄙夷。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态度并不彰显,但王宝强的离婚声明一出,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切入口。
同类会觉得受到一万点伤害,讲究仪态的各种看不上眼,精英正好拿来做自己想要解剖的那只麻雀,看上去吵得不可开交,其实都是以王宝强为介质,表达自己抱持已久的观点。在这场交锋里,你能看到整个中国的分层,找到关于财富、爱情、修养、解决情绪问题的各个阶层的看法。关于王宝强的评论已经不少,但是,窃以为,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非得一篇宏大的长篇小说不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宝强被各个阶层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复仇者、莽汉……有人觉得他的际遇有如武大郎,有人认为他更像卢俊义,但不管哪一种形象,都是围绕着这件事生成的。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宝强的形象都会被固定在这个事件上,这是他的不幸,但也是他的处理方式导致的,不想评论对错,韩寒说了,小孩才说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好处当然是有的,起码出了气,每个人让自己恢复平静的方式不同,有人咽下去息事宁人,有人发泄出来才能罢休,若是王宝强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发布这样的檄文,也许会更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同时人气也会大涨,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人宣布一定要去看他的新电影了。
但从长期看,问题也是有的,有个词叫投鼠忌器,不肯为了打老鼠而误伤玉瓶。王宝强的玉瓶首先是他的孩子,看董洁的孩子那样孤单敏感就知道,父母在公众面前血肉横飞地撕,不可能不影响到孩子;第二个玉瓶是他的事业,一时的繁荣之外,可能会有着现在还看不到的损伤。
还以董洁和潘粤明的那场厮杀为例,后来他们的事业近乎停摆,董洁挣扎着演了几部电视剧,上了一两个真人秀,也未见有何起色。潘粤明惟一给大家留点印象的角色,大概就是《唐人街断案》里的变态男了。他们当初撕得太狠了,个人形象也在围观者心中固化,董洁再演清纯女子观众很难认可,演良善之辈也有可能招来讥讽;潘粤明既然以被侮辱与损害的丈夫自居,以后再演《京华烟云》里荪亚那种风流小生只怕也会让观众分分钟出戏,演沧桑男子倒是本色了,可如此一来,戏路就变得很窄。
如今社交媒体发达,观众有了更多机会围观明星的生活,但明星向观众展示的剧情一定不能太细致、太奇崛,否则就会消费掉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自觉进行归类,而一旦被固定为某种类型,再想以其他角色打动他们就难上加难。所以好演员即便过得跌宕起伏,也不愿意让别人觉得自己人生如戏,眼神会放电的梁朝伟,私下里却是闷人一个,参加访谈节目也是蔫蔫的王顾左右言不及义,不管别人怎么议论他和张曼玉或者刘嘉玲和别的谁,他从不发表任何说法,这种沉默、留白,这种对神秘感的保持,使他如真水无香无色也无味,从而在塑造角色时拥有更多可能。
王宝强近两年戏路有所突破,听说还做导演了,你能看得出他的野心,他不要老是做那个傻呵呵的宝宝。但从这个离婚声明,我们还是看到了傻根,单纯、实诚、愤怒,爱起来不保留,恨起来不要命,这个形象容易深入人心,但也太单一,只怕深入之后走不出去。王宝强有才华也有野心,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前程,愿他早日从这场万众瞩目的风波里走出来,撕去那些标签,做自己,而不是那个“中国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