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产业化思维是解决农业难题的良方
2016-09-01
VISION视野
卷首语产业化思维是解决农业难题的良方
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当前,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业改革的重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也在供给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的结果。针对这些问题,调结构转方式是当务之急,其根本就是要提高我国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 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实现了建国以来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十二连增”,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粮食进口规模不断高企,而国内托市收储的粮食库存也保持高位,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最明显的是玉米产量的急剧增长,十五年来翻了一番。但由于生产成本过高,玉米价格全面高过国际价格,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国内企业也不愿意买国产玉米。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增产越多,亏损越多。而产量的过剩,更加剧了收储政策导致的财政负担沉重。
玉米的根本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而是我国种植业结构性失衡,以及粗放的发展方式与过度的市场保护导致的成本高企。玉米的供需结构性失衡,又不断传导到产业的上下游,造成重重矛盾。因此,玉米必然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粮食作物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玉米,我们必须用产业化的思维,统筹兼顾,打通整个玉米产业链的梗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玉米难题。
产业化的思维要求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这样才能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发展思路上,我们要从源头牢固树立围绕需求、围绕消费进行生产和调整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手的作用,让农业生产者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使种养殖结构与市场需求匹配。
所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政策因素一旦落实到位之后,技术的转型升级将会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责无旁贷。
当前既是玉米产业改革的关口期,也是我国农业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期。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调整玉米产业的发展方式,把玉米产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立足国内保持玉米供需基本平衡,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