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丽中国”视角下的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

2016-09-01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秦巴山区美丽中国四川

苏 畅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论“美丽中国”视角下的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

苏畅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四川秦巴山区面临着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的城乡建设现状,同时发挥着生态环境屏障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下来考察四川秦巴山区的城乡建设。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的自身特点和城乡建设现状,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的模式新选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建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和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支撑,最后还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美丽中国;城乡建设;四川秦巴山区

1 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现状

四川秦巴山区囊括川东北5市,覆盖25县(市、区),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地震灾区、民族地区于一体,是贫困人口最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又是国家和省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还是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1]。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受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秦巴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还是很落后。

1.1城镇体系现状

目前,在四川秦巴山区范围内有2个二级区域中心城市:达州、广元,1个三级地区中心城市:巴中。空间布局上,城镇沿交通干道分布,密度较低,并未形成点轴或是均匀网状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态;城镇空间格局较松散,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区域中心城市对小城镇缺乏带动作用。城镇定位、规模等级不明确,区域内没有辐射作用和成都相当的中心城市。

职能结构上,城市职能都比较单一,缺乏竞争力,城市发展缺乏潜力。广元市为川北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达州市为川东北重要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巴中市为川东北工贸城市。

1.2城镇化发展状况

至2014年末,四川秦巴山区常住人口为1 422.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24.8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3‰,城镇化率为36.88%[2]。四川秦巴山区范围内的区县除地级市的市区以外,城镇化水平都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全国的城镇化率,而且达到四川省城镇化率的也仅有5个区县。四川秦巴山区所辖的范围大多属于城镇化发展落后的地区,甚至比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低。

1.3城乡基础设施状况

四川秦巴地区位于四川东北部,东西跨度大,交通设施覆盖率较低。山区的地形特点,地表起伏较大,使得基础建设的成本偏高,和平原地区相比,普遍高出约50%,所以交通设施发展也很缓慢。还存在很多省际、县际断头公路,铁路网络覆盖的范围较小,民用机场建设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滞后。区域内仍有4.5%的乡镇不通水泥路,50.6%的建制村不通水泥路,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一些群众甚至依靠溜索出行。交通运输骨干网络不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程度低,这导致四川秦巴山区的物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成效。除此之外,四川秦巴山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也不完善,由于年久失修,使得这些地区的水利设施水平低下,一旦遇到泥石流和旱灾等自然灾害,就会导致农业的绝产,甚至人的饮水问题都很困难。区域内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教育设施整体落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青壮年外流,人才储备不足,改革开放的意识相对落后,居民思想观念有待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妇幼保健力量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

2 美丽中国视角下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SWOT分析

2.1优势

四川秦巴山区生物资源丰富。秦巴山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四川秦巴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51%,远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区域内的米仓山和大巴山是四川省山地常绿阔叶林等重要的生态系统聚集区域。境内包括了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2 167km2。是“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为野生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生态屏障区域,也是世界同纬度地区重要的绿色宝库和重要的天然生物种质的“基因库”。根据2011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四川秦巴山区区域内的南江县、旺苍县、通江县、青川县、万源市5个县(市)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当地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都在该区域内。同时,区域内还拥有多种珍稀保护植物、重点药用植物以及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等。

2.2劣势

四川秦巴山区区位劣势突出。四川秦巴山区地处秦岭以南,即四川盆地北部,覆盖川东北绵阳、广元、南充、达州和巴中5市所辖的25个区县,总面积6.18×104km2,人口1 423万人,共包含5个地级市、7个区、 3个县级市、15个县、860个乡镇、7 502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上处于我国的中心,位于我国的三级阶梯的第二级阶梯内,地区内的山脉以大巴山脉的米仓山为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区除平武县与北川羌族自治区的小部分地区外,均位于“胡焕庸线”以东。

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用地紧张。从地理特征上来看,四川秦巴山区地处四川省东北边缘,嘉陵江上游,海拔335 m~3 837 m。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为米仓山山脉和大巴山山脉,山坡陡峭,以峡谷地貌为主。山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背斜山脊与向斜谷地平行排列。区域内绝大多数地区海拔在1 300~2 000 m左右,相对高差大约700~1 200 m。山区沟谷深切,谷坡陡峻,以凸坡为主。南部主要是丘陵地区,多为浅至中切割的中低山地貌和侵蚀、剥蚀中切割单面中山峡谷地貌,山体零碎,沟谷纵横,形态多样。山脊一般海拔800~1 200 m,西南低东北高,相对高差大约300~700 m,沟谷大多两坡较缓的“V”字形为主,背斜山脊与向斜谷地平行排列。从四川秦巴山区等高线图(图1),我们看出白色所表示的低海拔平原地区不仅总体面积小,位置还相对分散,这使得适合城乡建设的土地资源紧张。

图1 四川秦巴山区等高线

2.3机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这段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样高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战略,表明我党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认知和创新性贡献,拉开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序幕。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飞快发展,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诸多问题中的凸显问题,传统城镇化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地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要求,妥善处理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简而言之,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因此,我国必将开启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

2.4威胁

地质条件限制发展。四川秦巴山区多处旱区,山高谷深、坡陡路险,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多数地处“秦巴山区灾害区”、“川中夏、伏旱交替区”、“川东伏旱气候区” 和“四川盆地东部大暴雨、山洪、滑坡区”交汇的地带,地质环境极度脆弱。“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其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更加剧了四川秦巴山区地质系统的脆弱性。

生态环境复杂脆弱。四川秦巴山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极易造成城乡生态环境破坏,而且是不可逆的破坏,会付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四川秦巴山区推进新型城乡建设的最大挑战。四川秦巴山区推进新型城乡建设的过程必须在生态环境约束的条件下进行,不能走传统城镇化老路,盲目占用耕地、滥砍滥伐扩建城镇,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高污染企业的入住,因此四川秦巴山区推进新型城乡建设的难度非常大。

3 美丽中国视角下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新模式

3.1建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

城镇的聚集效应,不仅是一个总量的问题,更是一个结构的问题。四川秦巴山区的新型城乡建设必须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城镇体系。一个合理的、适合当地情况的城镇体系,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四川秦巴山区,由于山区地形的原因,不具备像平原地区发展特大型城市的条件,只有建设以大量特色的小城镇、小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大量的小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城乡统筹发展、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也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

四川秦巴山区城市数量有限、面积也相对较小,因此小城镇将是城镇体系的核心,起到连接城乡的作用,既是城市经济、技术辐射的对象,也是连接农村的桥梁。建设数量众多的小城镇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现在四川秦巴山区大部分的小城镇的功能基本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商品交换需求,功能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满足周围农村地区居民消费和生活的需要仅仅是最基本的功能,小城镇的功能不断扩展,还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实现一体化。因此重点镇、特色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2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支撑

产业的支撑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江浙沪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是珠三角地区依靠外资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产业支撑。城乡建设的经济基础是人口、资本等要素的积聚,而产业的发展为这些要素的聚集创造了条件。

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四川秦巴山区应从一个大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充分体现自己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高端制造业、金融业这些虽然好,但和沿海、平原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秦巴山区显然不具有竞争优势,没有大型制造企业和金融企业会选择将总部设立在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四川秦巴山区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和平原地区相比优势明显,所以四川秦巴山区应选择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的轻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经济作物和高端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按照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的申请和认证。分类型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引进大型农业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加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链条,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与农相关的产业做大做强,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产业支撑,这也符合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的总体要求。

4 对策建议

(1)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四川秦巴山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需要进一步融入现代社会,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和理念,在已有的政策福利和技术支持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绿色循环发展体系。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载体和基础,并贯穿、渗透于其他建设之中而必不可少,一切发展建设都应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底线。秦巴山区应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充分融合,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

(2)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四川省秦巴山区水系发达,植被茂密,因此,部分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特别是曾经遭受过洪水侵袭的剑阁、巴中、南江、万源等区县。建设“海绵城市”可将夏季多余的降水“存储”在地表下,用以调节全年雨水分布。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包括城市河流、湖泊、池塘等水系,也包括城市绿地、花园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的部分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地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减少发生城市内涝的情况。

(3)建立 “美丽乡村”集中示范区。四川秦巴山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环境有待提升,农村发展必须加快调整生产关系,面对群众新的需求还必须加快完善服务管理,农民增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城乡统筹力度有待加强。四川秦巴山区可以以巴中市“巴山新居”为参考,推广建立“美丽乡村”集中示范区,推动农村新型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田园景区同步建设,打造原乡示范村,休闲养生度假村,有机农夫市集,培育建设中心村,保护利用文化村。

[1]国务院扶贫办.秦巴山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R].2012.

[2]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Discuss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t Qinba Mountai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Beautiful China”

SUChang

(College of Economic,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Report of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Beautiful China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the new- type urbanization. The Qinba Mountai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is facing the situation of backwar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compared to the developed areas,and playing a ro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rrier at the same time. As a result,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is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autiful China”.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nba Mountain Areas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WOT analysi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nd it offers new options of Qinba Mountain Areas mode,including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first,building an urban system with small towns as its core;second,making strong industrial support based on agriculture. The paper also giv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Beautiful China;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Qinba Mountai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10.3969/j.issn.1009-4210.2016.04.007

2016-03-10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2015-ZD-05-09-05);四川省发改委重点课题项目(ZH2015038);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

苏畅(1988—),男,博士研究生,从事世界经济研究。E-mail:547483278@qq.com

F292(271)

A

1009-4210-(2016)04-037-05

研业务费项目(SCU2015B004)

猜你喜欢

秦巴山区美丽中国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秦巴山区枇杷丰产栽培及关键管理技术
秦巴山区黑木耳黑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
秦巴山区1∶25万土地覆被遥感制图精度的野外验证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