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在所有的世纪里

2016-09-01程应峰

幸福 2016年23期
关键词:程应峰名利场萨特

文/程应峰

活在所有的世纪里

文/程应峰

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有着非凡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正因为这样,他们是悲悯的、豁达的;同时又是朴实的、低调的。他们不屑于名利场上的沉浮,心中始终牵系着天下苍生。只要文字还在,他们的灵魂就不会逝去。

狄更斯生前,就写好遗嘱告诉家人:“用普通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不用加‘先生、阁下’之类的字眼。我恳求我的朋友们不要为我建造纪念碑和撰写悼念文章。我的书会让人们记得我的——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雨果初立遗嘱时说:“我即将闭上我世俗的双眼,但我心灵的眼睛将永远睁着,而且比任何时候睁得更大。我无需任何教堂为我祷告。我只请求为普天下的灵魂祈祷。”两年后,雨果又追加说:“把5万法郎赠给穷人。我希望用穷人的柩车把我送进公墓。无需任何教堂为我祷告,只求为普天下的灵魂祈祷。我相信上帝。”

小仲马在遗嘱中坦率地写道:“我绝对希望,人们在埋葬我时,不要举行任何宗教仪式,我也希望,在我的墓前不要有任何人发表演说,我也请求,科学院不要为我举行表示尊敬的军队仪式,这样一来,我的死只会给那些愿意感到不安的人带来不安。我希望把我埋在佩尔拉舍兹公墓,墓穴分成两部分,好让仲马夫人将来——越迟越好——能和我一道安眠在这里,我希望,我死后,能给我穿上那件带红边的麻布衬衫和那件单色的工作服。脚就让它们光着……”

斯特林堡的遗嘱最具体:“我的尸体不能解剖,不能瞻仰,只能让亲友看。不准在面部用石膏拓像,不许拍照。我希望,在早晨8点钟避开好奇的人群,把尸体运往墓地。不能在殡仪馆里举行仪式,更不能在教堂举行。我愿在新教堂墓地上安息,但不能埋在名利场上的富人中间。在安葬时不准奏乐,不准唱歌或发表讲话,牧师照教本上说的办就行。”

让·保罗·萨特一生留下了约50部体裁多样、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作品。1964年,瑞典皇家学院“因为他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的时代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出乎意料的是,萨特宣布拒绝接受这一世界文学的最高荣誉。他的理由是:“我一向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与官方不甚合作的萨特,去世时却受到了市民最深切的悼念。出殡当日,巴黎街头出现了世纪内最为壮观的送葬场面:萨特的灵车在朝拉雪兹神父公菲墓缓缓行进时,数万巴黎市民自发地汇入了送葬行列,送葬的巨流长时间滞留在巴黎街头。

莎士比亚去世后,连墓地也没有。他的剧坛敌手本·琼孙在《纪念敬爱的莎士比亚先生》一诗中写道:“我的莎士比亚,起来吧;我不想将你安置在乔叟、斯宾塞身边,卜蒙也不必躺开一点儿,给你腾出个铺位:你是不需要陵墓的一个纪念碑,你还活着,只要你的书还在,只要我们会读书,会说出好歹……得意吧,我的不列颠,你拿得出一个人,他可以折服欧罗巴全部的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摘自《团结报》

猜你喜欢

程应峰名利场萨特
印章的意味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名利场
名利场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名利场
春天的预言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街拍这个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