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图表诱思教学法初探

2016-08-31高爱珍南平建阳第二中学福建南平354200

地理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读图图表探究

高爱珍(南平建阳第二中学, 福建 南平 354200)

高中地理图表诱思教学法初探

高爱珍
(南平建阳第二中学, 福建 南平 354200)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地理课堂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表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独有魅力之所在,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识图、判图、用图的能力,应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理图表,诱导、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但在常见的教学中,读图、判图、用图等都是学生被动接受图表能力培养的活动。怎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诱思探究理论认为:“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教贵善诱、教贵善导,这就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学贵善思、学贵善悟,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精要。在课堂教学中,教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地学,就是优化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图表诱思教学法”诱导、启发,能促进学生对图表主动思考、独立探究,从而实现既培养学生图表思维能力,又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本文从识图、析图与问图三个方面阐述“图表诱思教学法”在学生图表能力培养上的逐步推进。

一、教会学生识图

识图是图表诱思的基础。学生真正认识地图是在初一地理开篇,但由于中考的冲击,初一接触的地图的基础知识几乎遗忘殆尽。因此初中升入高中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复习强化识图能力,包括弄清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明确图例和符号是地图的眼睛,识记最基本的地图符号;了解地图的种类,高中地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理图表主要有以下六种:①区域图,地理学的灵魂,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图。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还包括国土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②剖面图,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如:地形、地质、土壤剖面图等。③原理图,用以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如:地球公转图、风速示意图等主题地图。④模式图,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图、太阳系的模式图等。⑤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如风蚀蘑菇、冰蚀地貌等景观图,人文景观图如客家民居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等。⑥统计图,用以表示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如: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此外还有联系图、表格等。这些内容在高一伊始至少得花一至两周时间进行巩固训练,但图表的种类并不要求学生当时就能掌握和记住,只是从另一方面突出地理图表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所谓先入为主的意识培养。

二、教会学生析图

读图、析图是图表诱思的条件。进入高一地理的教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或作业练习中的图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为图表诱思训练提供条件。

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图。读图是指从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以达读“图”知“地”的目的。当一幅地图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去读。面对地图要“三读”:①读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如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的两幅区域图(见图1、图2)图名为:“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 读两幅图能很直观地看出其显示的内容分别是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此要素也正是地理条件的构成要素。所以通过图名的阅读能让学生在看图之前对这幅图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它所表达的含义,方便知识的链接。②细读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图例一般分布在主图的右侧或下方,通过不同类型的图示符号来反映地图的具体内容,有如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一般都要用到。③读图表内容。这也是读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看图时要仔细详尽,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在图形中所看到的内容转化成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如语文学科中的看图说话。

图1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

图2 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

其次要教会学生析图。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①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等,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②提炼信息。通过对自然、经济要素的综合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差异,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

此外,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形象、清晰的地图(即形成“脑图”)。比如,在讲授气候的分布及成因时,必须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掌握读图、析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充分利用地图进行“讲理”,是学好地理的必经之路。因此,要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并逐步养成“心中有图、脑中有理、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以上能力的培养应该在高一阶段学完必修1和必修2就要基本完成,为第三步的思图、问图打好基础,提供可能。

三、教会学生问图

“问图”是图表诱思的核心。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进入高二阶段的学习,这时完成了文理分科,因此在文科进行问图训练,学生也会更配合、更主动。高二学生已基本具备一般的地图能力,但在此之前一直处于被动地看图回答问题的过程,图表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必要条件,它是指人们对某些现象或事物通过观察、进而思考产生疑问的结果。可以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会具备创新能力。平常学生都是看图被动回答问题,完成作业任务。要是学生能通过读图析图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或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否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素养可以得到发展?所以第三步“问图”是图表诱思的关键核心之所在。这也体现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

所谓“问图”就是看图提出问题,化被动为主动。有人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现象,在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的家长总是要问“今天你考了几分”,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教师应做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探究问题的学习能力。因此,图表诱思为学生创建了问题情景,找到了诱思点。如何对学生进行问图训练呢?

1.“诱思点”的选取是学生问图的前提

“诱思点”包括问什么图,在什么教学时段问。诱思图表的选择首选课本插图,知识比较简单,以显性的信息为主。高中地理必修2、必修3记忆性的知识较多,老师如果能教会学生把知识融入图中,通过不断地问图来掌握相关知识,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的。进入第一轮复习时,可选一些专题图,或历年各地的高考试卷的题目。高考试卷,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基本都是围绕地理图表来出考题的。选择题一般是针对一幅图或者一个表出1至3道左右的试题,综合题一般是针对2~3幅图或表来出相关的试题,因此图表信息量是很丰富的。每天训练一幅图,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下来是非常可观的。

赫伯特·蒂利博士说:“每天在课堂上拿出至少5分钟作为‘提问创见的时间’。”所以问图不能贯穿整堂课始终,否则会完不成即定的教学任务。课前5分钟,是一个很好的问图训练时段。可以在屏幕上展示老师准备的图表,限时由学生完成三个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也可展示老师搜集的学生提出的优秀问题,让全班同学共享。把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都用于问图训练,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提升学生的问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问图训练还可延伸到课后,完成作业后任选一个图表提出三个问题,作为补充作业上交或第二天的课前5分钟展示。

2.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地图知识包含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提出“是什么”“在哪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隐性知识可以通过提出“为什么”“如何利用”“怎么解决”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问或多图一问,经常性进行多角度提出问题,养成“刨根问底”的探究习惯,挖掘图表最深处的地理信息。如针对“热带雨林与水循环”图(见图3),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①图中箭头代表什么含义?②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雨林参与了哪些环节?③热带雨林在此地作用是什么?④如果没有这片森林,箭头会发生变化吗?⑤如果不是热带雨林也有这些功效吗?⑥为什么只有50%的大气水来自海洋?⑦水分被带离亚马孙地区如何理解?⑧当地的雨林被毁为什么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⑨此图揭示什么原理?等等。一幅图可提出十几二十多个问题。那些不易被发现的地理信息就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所以“刨根”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地理图像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样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

图3 热带雨林与水循环

3.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和重视的心理特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的反馈评价,那是没有效果的,学生问图的积极性,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倍受打击。因此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及时评价非常重要,在教师的肯定和点拨中,学生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对地理的学习将更有信心。评价方式有多种,如:对有质量有深度的题目可收入试卷题库,作为下次单元考试或年级大考的题目,被选上作为考试用的题目的作者可以适当的加分等。以此促进学生想问、会问。

对学生进行问图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增强问题意识,掌握提问的技巧与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质量才能不断提升,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也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不断上升。有时在课堂上,学生们发现问题的喜悦感、思考问题的挑战性、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常常让我感到惊喜和震撼,而这一切同时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可能五花八门,有的问题老师能解决得了,而有的问题老师有可能一时无法解决,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生要学到一滴水,老师得需要装有一桶水”。

猜你喜欢

读图图表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读图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读图
读图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