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压隧洞顶拱衬砌留有孔隙的结构性研究
2016-08-31孙露辽宁省水利厅辽宁沈阳110003
孙露(辽宁省水利厅,辽宁 沈阳 110003)
有压隧洞顶拱衬砌留有孔隙的结构性研究
孙露
(辽宁省水利厅,辽宁 沈阳 110003)
隧洞衬砌施工,受其结构特殊性影响,顶拱难以浇筑密实,常与顶部岩体留有孔隙,具有这种质量缺陷的衬砌问题,常给运行带来较大隐患。文中结合某圆形有压隧洞顶拱衬砌厚度检测数据,研究了其质量缺欠的特性,通过FLAC计算:顶拱衬砌留有孔隙,对洞室安全运行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回填灌浆,可以显著减小顶拱部位最大剪应力,降低危害程度。
隧洞衬砌;质量缺陷;回填灌浆;工程质量
1 引言
顶拱浇筑的特点是只能一次连续进料、入仓进料口少、浇筑层次不易分清[1-3]。灌入量的多少通过经验判断,常通过进料口数量、下一个进料口的变化以及预埋排气管路,判断仓内浇筑面积与厚度,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顶拱衬砌混凝土浇筑工艺不易控制,常用退管法,浇筑后期压力调制低速挡,时刻注视压力变化,防止混凝土灌满后仍灌注导致模板变形,同时又需注意未灌满留有孔隙。实践表明,顶拱衬砌厚度不足是隧洞工程施工的通病,不易控制是难点,后期运行由于顶拱厚度不足,回填灌浆不饱满,遇岩体裂隙水丰富地带结合内外水压差,导致剪应力增大,易破坏顶拱衬砌结构,常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2 计算的依据
结合某隧洞工程衬砌后的检测,进口段300 m已完衬砌段,顶拱厚度不足,设计要求50 cm,实检顶拱最大衬砌厚度46.5 cm、最小26 cm,平均厚度不足40 cm。计算边界条件,模拟隧洞顶拱衬砌厚度不足、周围岩体力学特征、环向施工缝。
3 模型应用与计算内容
3.1模型应用
1)为掌握最不利断面的承载能力,选择最薄厚度26 cm所在桩号C0+196为研究断面。在一定洞段范围内,衬砌结构共同承担荷载作用力,承载力距研究断面由远渐小,根据弹塑性理论原理,洞段长度选取孔隙的2×3倍,测量孔隙宽度约1.85 m,则计算洞段长为11.1 m。孔隙厚度不同对外荷载承载能力也不尽相同,加权计算可采用的顶拱衬砌厚度值为31.8 cm。
2)回填灌浆可最大限度充填顶拱孔隙,但仍存在两个技术难题,一是新老混凝土胶结形成的薄弱带,二是灌入浆液在凝固及强度提高过程中产生的收缩,造成新老混凝土不易成为整体共同承受荷载。为准确掌握顶拱受力状态,按两种情况进行计算,一是偏保守,即不考虑回填灌浆,二是考虑回填灌浆,同时考虑薄弱带与混凝土收缩。显然,第二种更接近于实际。
3.2计算研究内容
顶拱结构应力-应变状态变化;腰拱附近衬砌结构应力-应变状态;衬砌结构周围岩体应力变化。
4 基础参数
1)岩体力学参数,详情见表1。
表1 岩体力学参数情况统计表
2)衬砌混凝土力学参数,详情见表2。
表2 衬砌混凝土力学参数情况统计表
3)荷载边界条件。地应力:覆盖层厚度为41 m;测压系数重力加速度作用下生成地应力场;衬砌混凝土和满水自重;内水压1.6 MPa,外水压0.05 MPa。
5 研究方法
为研究衬砌后应力场、应变场变化情况,选用岩土工程常用的数值分析软件FLAC来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对隧洞周围岩体及衬砌后结构体采用摩尔-库伦模型计算,共划分为约1 600个单元,网络划分图详情见图1,2所示。
图1不进行回填灌浆的单元划分
图2进行回填灌浆的单元划分
隧洞工程改变了原地应力场平衡,爆破开挖、初支及衬砌完成后地应力场重新生成。计算分两步走,一步重点计算岩体未开挖前受自重影响初始地应力场状态;二步重点研究在一步基础上,隧洞受开挖与衬砌影响后,重新生成应力场与应变场问题。
6 计算结果分析
6.1不进行回填灌浆
不回填灌浆,通过FLAC模型分析,无论是周围岩体还是衬砌结构,其最小主应力均为压应力(+),且隧洞周边最小主应力值均较小(小于0.25 MPa),其中顶拱衬砌部分由于有孔隙,内外均为临空自由面,最小主应力值为最小,其值仅为0.058 MPa。最大主应力在两侧腰拱及以下部位也均为压应力(+),受浇筑混凝土施工缝卸压作用,最大主应力值也较小(1.257 MPa),然而在顶拱部位最大主应力值较大(2.95 MPa),推算顶拱部位最大剪应力值(1.42 MPa)较大,运行隐患较大。左右两侧向拱内方向位移约为1.3 mm,顶拱部位下沉量约为2.39 mm,仰拱向上位移量约为3.53 mm。
6.2进行回填灌浆
采用回填灌浆,通过FLAC模型分析,周围岩体和衬砌结构的最小主应力仍为压应力(+),顶拱部位最小主应力值(0.19 MPa)、最大主应力值(2.21 MPa),推算最大剪应力值为0.86 MPa,回填灌浆后,最大剪应力值明显降低。左右两侧向拱内方向位移约为1.1 mm,顶拱部位下沉量约为2.8 mm,仰拱向上位移量约为3.32 mm。
6.3 FLAC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顶拱浇筑完成后是否进行回填灌浆,对周围岩体与衬砌结构的最大(小)主应力、剪应力有不同程度影响,进行回填灌浆后联合受力结构所承受剪应力明显变小,分述如下:
1)是否进行回填灌浆,衬砌结构的最大(小)主应力均为压应力(+),结合混凝土耐压特点,最大(小)主应力均利于自身结构承担荷载作用。
2)两种方案压应力均较小,相比较而言,考虑回填灌浆的压应力值相对较大,但顶拱部位的最大主应力值除外。
3)是否进行回填灌浆,顶拱衬砌结构均存在剪应力的不利影响,不进行回填灌浆,其值为1.42 MPa,进行回填灌浆,其值为0.86 MPa,后者比前者剪应力值降低了39.4%,回填灌浆效果明显。
4)是否进行衬砌后的回填灌浆,顶拱与仰拱位移值均变化不大,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后,受自重、压力等方面影响,顶拱下沉位移值略增加。
6.4 FLAC结果特征
应用FLAC软件计算分析两种方案,详情见表3。
表3 FLAC计算结果特征值统计表
7 结论
工程实践表明,隧洞工程进行回填灌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进行的一道工序。通过FLAC软件建模,对比分析了是否进行回填灌浆对衬砌结构及周围岩体的应力-应变带来的影响,通过有效的回填灌浆,可显著降低顶拱衬砌结构的最大剪应力(降低39.4%),最大程度的避免混凝土薄弱特性拉应力,为工程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1]李盛青,敖昕,李锋.溪洛渡导流洞衬砌混凝土温控防裂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12]:97-100.
[2]于厚文.全圆隧洞针梁模板台车混凝土衬砌分区施工技术[J].东北水利水电.2016[1]:20-22.
[3]汤雷,王宏.白山嘴隧洞顶拱衬砌厚度不足对结构性态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增刊).2007[10]:106-110.
TV32
A
1002-0624(2016)08-0050-03
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