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科技园区发展建议
2016-08-31张雯孙琳
张 雯 孙 琳
镇江市科技园区发展建议
张 雯 孙 琳
文章简要概括了科技园区的概念内涵和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路径,系统梳理了镇江市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深入分析了制约镇江市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从政策扶持、财政投入、资源集聚、考核评价、产业布局、企业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园区发展的举措建议。
科技园区的概念内涵和主要发展经验
科技园区(High-tech Park),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名称,如美国的“研究园”、英国的“科学园”、法国的“技术区”、德国的“技术生产区”、日本与韩国的“科学城”等。国际科学园协会(IASP)认为,科技园区是以研发、孵化与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功能,以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为特征,在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为规划建设的,将科技成果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自1951年美国在斯坦福大学建立第一个科技园区并形成硅谷以来,全球兴起了建设科技园的热潮,相继出现了美国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带、日本筑波科学城、英国剑桥科学园、印度班加罗尔、台湾地区新竹科技园区等成功典范。从这些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看,主要包括以下共同经验:一是临近实力雄厚的本地大学或研究机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形成创新源;二是得到了地区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政府作用与政策优势优化创新环境;三是受益于正确的区位选择,大学和企业紧密结合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四是形成了对外开放度高、诚信环境好、鼓励创新和冒险、宽容失败、乐于合作的创新创业氛围,制度和文化要素推进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镇江市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概况
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园区发展,以建设创新型园区为目标,统筹推进高新区、新区、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等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镇江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研究制定了“关于镇江高新区升级和‘以升促建’工作评价考核办法”,加快提升高新区建设水平。目前,镇江高新区已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并跻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板块,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全市科技园区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省级科技产业园12家,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20家。
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
镇江高新区以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大力发展船舶和海工配套特色产业集群,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2014年,镇江高新区以不到全市5.7%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9.8%的生产总值和12.7%的出口额,完成生产总值3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增速比全市GDP高出3个百分点。镇江高新区集中了全市2.4%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2.3%,高于全市平均值4.1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达2.55%,比全市高0.05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5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主阵地。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和错位发展的总体要求,镇江高新区以船舶及海工关键配套产业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在现有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船舶及海工关键配套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新能源、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装备两大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培育出了镇江船厂、中船设备、正茂集团、镇江船舶电器等本土骨干企业,同时集聚了芬兰瓦锡兰、挪威康士伯、德国贝克尔、韩国现代、日本日立造船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在多用途全回转拖船、海洋工程船及特殊功能船舶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研发及生产制造实力,拥有中低速柴油机、螺旋桨、柴油发电机组、船舶控制系统等一批优势配套产品。2014年,镇江高新区船舶及海工关键配套产业产值69.75亿元,增幅达到17.61%,占全市船舶产业比重39.79%。
科技型企业孵化成效显著
通过“新型孵化器建设”和“传统孵化器转型”双轮
驱动,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数量、规模、种类、基础设施、社会网络、服务功能和质量、孵化效果等方面实现了较大提升。2014年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27个,是2010年的1.5倍,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个。在孵企业1159家,占全省的5%,在孵企业从业人员数达17758人,在孵企业总收入逾30亿元,毕业企业数74家,催生了一批富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新型孵化器建设方面,镇江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批众创空间破茧而出,其中,五洲创客中心、圆梦湖畔孵化器、中企信星创业孵化中心这三家众创空间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聚集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投资机构,成功帮助企业对接配套资源,为创新创业者从政策扶持、科技研发、设备使用、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表1 镇江高新区2010-2014年发展情况
镇江市科技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镇江市各类科技园区快速发展,为在新形势下推动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对比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来看,镇江科技园区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高新区发展优势还不凸显
目前,苏南五市中,南京拥有国家高新区1家,苏州3家、无锡2家、常州2家,镇江国家高新区仅有1家。从周边区域高新区发展情况来看,南京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无锡新区、江阴高新区、常州高新区等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均超过千亿,部分地区已超过3000亿元,镇江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仅320.17亿元,相互对比可以看出,镇江高新区与周边高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对镇江市整体产业支撑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大多数科技园区仍采取发展经济开发区的思路和模式,存在着重经济收益、轻自主创新、重规模速度、轻质量效益的现象,科技创新发展投入不够,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的手段也比较欠缺。企业的研发能力仍比较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尤其表现为缺乏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存在,以镇江国家高新区为例,企业研发投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比重仅为2.3%,与国际一流科技园区10%以上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高新区还没有上市企业,也没有形成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虽然在船舶及海工关键配套、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领域集聚了一批“专”且“精”的优质企业,但整体来看,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端或者中低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还不够多,国际知名品牌也比较少。
创新资源建设仍显不足
镇江市高等教育力量较为薄弱,本地大学仅江苏大学1所省属综合性大学,没有985和211工程大学,导致创新源头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本地的产业需求,其次,科技人员结构不甚合理,镇江市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但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产业发展前沿亟需的领军人才力量薄弱,再加上园区为人才提供的薪酬水平、整体待遇和发展空间与上海浦东、苏州工业园相比偏低,生活配套环境也有一定差距,人才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科技人员流失现象比较明显,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此外,园区内创新网络及创新联盟发展滞后,优质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不多,缺乏维系创新发展的纽带,导致了园区内创新资源的浪费,企业科技创新力难以形成合力。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镇江高新区与润州区目前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体制,处在润州区行政管辖范围内,行政管理层级不够,难以协调整合全市发展资源。在运作方式上,市场化管理机制不健全,镇江科技园区缺乏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一些本该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被归口到园区某一部门或设立新机构进行管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未能建立,大大降低了科技园区的发展活力。此外,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技园区建立长期紧密联系的还不多,开展的合作以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方式为主,在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还比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区的发展后劲。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和维权的能力还不够强,品牌建设能力也有待提高。
“十三五”期间推进镇江市科技园区发展的举措建议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镇江科技园区承担着新的艰巨历史使命,必须以更大的力气和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推动科技园区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成为引领全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支持高新区建设创新核心区,研究出台更有利于高新区快速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对高新区财政收入中上缴省市增量部分实行全额返还,主要用于创新核心区建设。结合当前镇江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全力落实镇江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镇江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优先扶持园区的发展,特别是在园区发展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用地经科技部门审核后由省级国土部门给予点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给予重点投资。将镇江高新区纳入到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范围,积极争取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扩大到高新区。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园的扶持力度,全力推进孵化器建设,在项目立项、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全程配套支持,尽快制定出台孵化器培育与提升工作计划,破解孵化器运营和发展中的问题阻碍,有效提升孵化器活力。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根据科技园区创新创业需求,设置创业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广大创新创业者,同时,在各级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中,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海外归国创业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力度。整合现有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推动财政资金与金融手段的协调,完善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政府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代偿损失补偿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人员到科技园区创办科技企业,对省级以上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园内初创期科技企业,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省市留成部分,同级财政予以全额奖励。
加快人才和科教资源集聚
鼓励科技园区制定特殊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关于建设镇江市“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大力引进能够带来产业核心技术的关键人才和能够孵化高成长性企业的创业人才、创新团队。积极实施各类人才计划,深入实施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及镇江市“331”人才计划等,支持高层次领军人才实行“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两栖模式,大力引进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人才团队,不断放大“引进人才-带动团队-发展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催生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支持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科技园区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合作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鼓励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企业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高校院所兼职,享有与高校教师同等的招收研究生、申报课题等权利。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强化对高新区的考核评价
科学设定园区考核内容,争取尽快出台《镇江市科技园区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将绩效考核内容量化成为具体的指标和分值,分解到每个岗位,增强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采用较为合理的考核形式,成立督查考核办公室,根据考核内容的特性,采取半年一考核的方式,对相应的工作进行专项考核、专业评价。细化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园区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绩效考核办法,做到始终明确考核周期、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绩效反馈与申诉。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把高新区发展列入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始终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做好考核记录,及时将考核情况进行反馈。对考核先进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表彰,省市各类扶持措施和创新资源优先给予支持。
加快科技企业培育
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快实施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工程,以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为目标,以有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为依托,支持其建立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设备引进和升级改造、研发平台建设、高端研发团队引进,不断做精做大做强。推动现有的科技中小企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尽快转型成长为大中型科技企业,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提高孵化器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在孵企业的毕业率,选好科技孵化“苗子”,建立优秀创业项目的筛选、培养机制,提升进入孵化器人才、项目的质量。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健全镇江国家高新区的有效运作体制,按照精简高效和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理念,优化“小机构、大服务”、“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行政化推动、企业化运作,不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海内外高层人才三类创新资源。加快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支持镇江高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先行先试,赋予镇江高新区相应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在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商登记等事项上积极争取获得省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试点。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6.0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