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哈一笑,捡回一条命

2016-08-31陈旖旎

福建人 2016年8期
关键词:霞浦县爷爷医生

本刊记者 陈旖旎

哈哈一笑,捡回一条命

本刊记者 陈旖旎

在杜星垣的堂妹杜丽华家中,墙面上醒目地挂着一幅杜星垣的彩色照片,照片上写着几句话,第一句就是:“他不是一个爱笑的人,又是一个可以用笑面对一切的人。”

即使是面对生死,杜星垣照样可以大笑。他的外孙陈崴就记下了这样一件轶事:

那是在1960年底,爷爷作为国家经委副主任参加了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的国防工作会议。会议后他的心情一直不好,不久后在广州开会期间由于胃出血晕倒在了卫生间,吐了很多血。

当时周围也没有其他人,爷爷竭尽全力爬出了卫生间,终于被服务人员发现并立刻送去急救,之后在广州军区总院住院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病情稳定后,医生问他:“您的出血量按病情来说真不算多,能告诉我发病时您做了什么吗?”

爷爷:“我笑了。”

医生:“为什么呢?”

爷爷:“我笑的是老子竟然这样死在厕所里了!”

医生:“其实正因为您笑了,身体松弛了下来,出血就少了,您才捡了一条命!”

杜星垣的女儿杜小真说:“从我记事起,父亲给我们展现的就是‘繁忙’和‘多病’的形象。”杜星垣一生不知得过多少次重病、被下过多少次病危通知书,但因为有着笑对生死的豁达胸襟,他一次又一次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经常出入医院的他,曾问过多家医院的医生同一个问题:“你们这里有安乐死吗?”在他看来,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生命的最后没有尊严地活着。

到了70多岁,身体状况逐渐稳定,杜星垣也开始注重养生了。他自己编排了一套低强度的健身操,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锻炼。90多岁了,他还经常去外地,足迹遍及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并多次回家乡福建。

“我总是想起小时候玲姨(杜小玲)和我早上趴在窗台看爷爷慢跑的情景,爷爷跑得真的特别慢,慢到我们两个一边看一边笑,”陈崴回忆道,“但爷爷就是这样一直坚持下来,等到有了计步器之后,每天走1万多步是个硬指标,一直坚持到身体情况不允许才停下。”

上了年纪以后,总有人问杜星垣长寿的心得。他常讲这样一句话:“不好吃的坚决不吃,好吃的坚决不多吃!”他从70多岁开始三顿饭都实行分餐制,定时定量,而且吃得慢,也不受别人干扰。

2008年,已是94岁高龄的杜星垣全程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从会场回家的路上,杜星垣给陈崴打了个电话“汇报”行程,他说在现场自己成了明星,很多人要求和他合影,更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原来以为他已经不在了,还有不少人以为他已经不能动了。

“那时爷爷说起来是无比的自豪!”透过听筒里的声音,陈崴仿佛看见了爷爷眉飞色舞的样子。

除了身体硬件的保养,对于头脑的保健,杜星垣也极为看重。

杜星垣爱阅读,每天除了看文件、报刊,古典诗词、杂文传记等也没有落下。自己读罢,他还总不“冷落”他人,经常和家人讨论热点问题,有时还在文章中划出些段落给孙儿阅读。他八九十岁时去外地,常常找些人谈谈经济问题,他调侃这是避免痴呆。

杜星垣的书法颇有名气,练字、临帖、抄录古诗词,是他每天下午必做的功课。比起伏案,他更坚持悬腕书写,80多岁时依然如此。

(感谢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俞杰、霞浦县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科员万则义、霞浦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陈旭提供相关图文资料)

王世真(1916—2016),福州人,全球最早参与研究放射性核素的科学家之一,中国核医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猜你喜欢

霞浦县爷爷医生
最美医生
冬爷爷
站着吃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爷爷说
精准发力拔穷根——霞浦县扶贫攻坚侧记
试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对林农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