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肺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2016-08-31庄郁梅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中医院浙江金华321031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6期
关键词:肺源心脏病证候

庄郁梅(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中医院,浙江 金华 321031)



补肺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庄郁梅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中医院,浙江 金华 321031)

目的 观察补肺祛瘀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中医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祛瘀方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中医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中医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中医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 (P<0.05)。结论 补肺祛瘀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可有效减轻症状体征,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中医药西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见于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晚期患者,胸廓、肺及周围血管慢性疾病所致肺结构、功能改变是导致病情发生发展关键原因;患者以肺动脉高压及继发右心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致死致残率极高[1-2]。目前西医对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欠佳,仅能部分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无法满足患者需要[3-6]。近年来中医药开始广泛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并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令人满意效果。本研究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支持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肺祛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西医诊断符合符合 《内科学》(第6版)西医诊断标准[7];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痰瘀阻肺证中医辨证分型标准[8]。排除标准: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者;严重高血压者;酮症酸中毒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者。

1.2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0~76岁,平均(67.29±5.30)岁;病程4~16年,平均(10.49±3.26)年;根据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划分,慢性支气管炎33例,支气管哮喘10例,支气管扩张2例。中医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7.50± 5.34)岁;病程4~15年,平均(10.41±3.23)年;根据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划分,慢性支气管炎31例,支气管哮喘11例,支气管扩张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氧疗、抗感染、祛痰、止咳、扩血管及强心利尿等;中医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肺祛瘀辅助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 g,石菖蒲20 g,黄芩10g,鱼腥草20g,丹参20g,川芎10 g,红花10 g,白术20 g,枳壳10 g,葶苈子15 g,桂枝8 g,附子6 g。加水500 mL煎至100 mL,早晚顿服。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疗程,共行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中医证候积分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9]进行,其中主症包括咳嗽、痰色质、气喘及心悸,次症包括胸闷、咯痰、乏力、浮肿、尿少及肺啰音等;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心功能分级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和FEV1%预计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率等。

1.5疗效标准参照文献[9]制定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50%且≤75%。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未见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00%。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中医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结果为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中医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结果为治疗前对照组与中医组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12人,Ⅲ级20人,Ⅳ级13人;Ⅱ级10人,Ⅲ级21人,Ⅳ级14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中医组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17人,Ⅲ级23人,Ⅳ级5人;Ⅱ级41人,Ⅲ级4人,Ⅳ级0人。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见表3。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 (P< 0.05);两组比较,中医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  咳嗽  痰色质  气喘  心悸  胸闷  咯痰  乏力  浮肿  尿少  肺啰音中医组  治疗前 4.71±1.43 6.61±1.27 5.07±1.14 4.52±1.55 1.79±0.61 2.54±0.85 2.01±0.76 1.70±0.65 0.65±0.21 1.39±0.50 (n=80)  治疗后 2.65±0.63*△3.48±0.75*△3.48±0.70*△2.11±0.79*△0.36±0.14*△1.04±0.37*△1.30±0.45*△0.83±0.28*△0.08±0.03*△0.90±0.31*△对照组  治疗前 6.75±1.47 6.68±1.31 5.02±1.10 4.57±1.58 1.83±0.64 2.48±0.80 1.97±0.73 1.66±0.62 0.61±0.18 1.34±0.46 (n=80)  治疗后 3.37±0.91*4.20±1.04*4.17±0.95*3.14±1.25*0.77±0.24*1.57±0.53*1.61±0.60*1.29±0.34*0.26±0.14*1.10±0.37*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FEV1/FVC(%) FEV1%预计值中医组  治疗前 60.34±3.53 62.33±8.74 (n=65)  治疗后 66.59±4.91*△ 72.58±12.84*△对照组  治疗前 60.25±3.49 62.25±8.68 (n=65)  治疗后 63.24±4.27* 66.91±10.21*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见表4。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中医组改善更加明显(P< 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时间  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mP·s)纤维蛋白原(g/L)中医组治疗前 34.63±10.65 (n=45)治疗后 25.73±6.71*△对照组治疗前 34.85±10.90 1.97±0.30 3.90±0.96 1.52±0.18*△ 3.51±0.74*△1.99±0.33 3.85±0.93 (n=45)治疗后 30.14±8.50*1.77±0.24* 3.70±0.89*

3 讨 论

国内外研究证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因长期肺部基础疾病所致慢性缺氧状态,血液黏稠度及血流阻力均代偿性增高,进而引起肺动脉压显著上升;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发作时可见肺动脉内微小血栓大量形成,肺动脉机械阻力增加,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10];该期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进而心力衰竭表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中医学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 “肺胀”“喘证”“水肿”范畴,病者以咳嗽、咯痰及喘憋为主要病证[11]。该病之病机在于痰、热、饮、瘀,而病位则在于肺,累及心、肾;其中肺心相通,肺气亏虚以致心阳衰,外邪盛;古代学者认为肺胀属本虚标实之证,即本为肺心亏虚,标为痰热饮瘀[12-13]。故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以补肺祛瘀、通络化饮为主。本次研究所用补肺祛瘀组方中黄芪补肺益气,石菖蒲祛瘀醒神,黄芩泻火清热,鱼腥草解毒清肺,丹参活血化瘀,川芎行血通络,红花散瘀止痛,白术利水健脾,枳壳行气祛痰,葶苈子泄肺降气,桂枝温阳通络,而附子则补肾回阳;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祛痰补肺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有效增加纤溶酶活性,降低平滑肌痉挛状态,在改善微循环和肺动脉高压方面效果确切;葶苈子提取物能够有效提高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水平,从而促进心脏功能恢复;的作用;红花在抗凝、抑制血栓及降低血流阻力方面作用已被广泛证实;丹参可有效扩张外周血管,提高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耐受力,对于改善血液流变性指标具有重要作用;桂枝、黄岑及鱼腥草则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有效抑杀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病毒[14-16]。

本次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补肺祛瘀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在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方面优势明显。综上所述,补肺祛瘀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可有效减轻症状体征,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1]汪强,张文娥.丹红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 (5):371.

[2]杨亚勤,张彩凤,石金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 (4):249-251.

[3]黄松平.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5):917-919.

[4]陈文韬,黄从新,郭凯,等.稳心颗粒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4):341-342.

[5]王雪梅,熊汗莲,张芝辉,等.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4):32-34.

[6]王永,吕高荣.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909-910.

[7]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

[8]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2-293,40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8-379,388-389.

[10]邓伟吾,时国朝.实用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63-283,1043.

[11]王亚玲.通心络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4):37-39.

[12]韩轶,王晓峰,陈继红.沈宝藩通瘀化痰辨治肺胀经验[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2):224-225.

[13]罗仁,杨运高,陈达理.肺系病证妙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35.

[14]李仪奎.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81-82.

[15]席思川,东媛,张婉蓉.丹参对低氧性腺泡内肺动脉构型重组的阻抑效应[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4,23(2):81-83.

[16]肖文英,施峰,刘焱文.红花的化学成份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66-1667.

R541.5文献标志码:B

1004-745X(2016)06-109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06.046

(2015-08-08)

猜你喜欢

肺源心脏病证候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Smog in Los Angeles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