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8-31范广宁
范广宁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
范广宁1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制约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制约中国棒球联赛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包括:棒球项目的群众基础薄弱;俱乐部及球员非“职业”;联赛场次少、球星效应差,社会关注度低,招商困难;联赛宣传及“包装”、“炒作”力度小; 联赛场地条件无法满足职业化发展需求等。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问题;对策
棒球是继足球、篮球、排球之后第四个在中国开展职业化改革的项目。首届中国棒球联赛开始于2002年,是“中国职业棒球联赛的雏形,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赛”。[1]中国棒球联赛的举行开启了中国棒球运动发展的新纪元,是中国棒球运动发展史上的历程碑事件。从 2002赛季至 2015赛季,中国棒球联赛已走过14个年头,开展了12个赛季的比赛,但始终未冠以“职业”二字,体现出棒球项目在中国开展市场化、职业化的艰辛与不易。许多瓶颈问题至今仍制约着中国棒球联赛的职业化进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棒球联赛市场化、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棒球协会官方网站等网络平台和报纸、杂志收集有关中国棒球联赛的文献、资料,同时采用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棒球联赛发展现状简述
中国棒球联赛发展至2015赛季已成功举办了12个赛季的比赛,2015赛季是重启后的第二个赛季。联赛目前在赛制、规模、水平、球市、媒体关注度等方面与2012年停摆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赛制方面:联赛根据10支球队的水平分为了甲、乙两组,同时利用升降级制度以调动乙组球队的争胜心,强化甲组球队的危机意识。规模方面:已经从联赛创立时的4支队伍发展到了10支,联赛的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见表 1);水平方面:随着联赛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援的加入及青年棒球人才的出现,联赛的整体水平相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棒球职业化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球市方面:球市不火一直是中国棒球联赛的“痛”。重启后的联赛相比以往惨淡的球市有所好转,但远没有达到火热的程度,只有联赛揭幕战和决赛阶段的场次人气较好,其余场次上座率仍很不理想;媒体关注度方面:2014年联赛重启后,一些媒体重新把关注的目光投了过来,2015年棒球联赛更吸引了包括中央媒体在内的多家媒体和门户网站的连续报道。其中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媒体,同时每一站比赛都有当地的电视台现场采访报道。[2]总体而言,受到棒垒球项目有可能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影响,重启后的中国棒球联赛已显示出与以往不同的新面貌,特别是向市场化、职业化发展的目标更明确了,步伐更坚定了。
表1 中国棒球联赛规模变化
2.2 制约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进程的瓶颈问题
2.2.1 棒球项目群众基础薄弱
群众基础差,后备力量极其缺乏成为中国棒球发展的一个瓶颈。[3]棒球群众基础差是制约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最主要的瓶颈问题,也是影响棒球运动在中国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于我国普通百姓来说,棒球运动仍然比较陌生,这项运动也没有得到较多人的认可,一直处于边缘地带。[4]造成中国棒球群众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棒球运动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仅百余年的时间;全国性的顶级棒球联赛创立时间仅十余年,2012和2013赛季又遭遇停摆;项目宣传不够,绝大多数民众对棒球运动比较陌生,更谈不上有兴趣;棒球不像篮球、排球、足球那样是学校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影响了校园棒球活动的开展;棒球场地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了棒球运动的普及。
2.2.2 俱乐部及球员非“职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指出: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5]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无疑对中国棒球联赛的职业化发展是一大利好,但联赛和各球队完成向真正“职业化”转型绝非易事,因为体育职业化……就是商业资本性质的自治体,[6]联赛首先要去政府化,完全按照市场开展商业化运作,通过管办分离,实现自主管理和经营;其次,各球队要完成由省、市专业队向“职业俱乐部”的转型,球员的人力资本产权归属要明晰,球员要蜕变为真正的“职业运动员”;还有就是联赛体制、制度和各俱乐部运行机制要符合职业化标准等。中国棒球联赛向职业化迈进首先要完成向真正“职业化”的转型,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2.2.3 联赛场次少、球星效应差,社会关注度低,招商困难
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必须具备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较高竞技水平,同时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7]中国棒球联赛目前虽然已有10支球队,但乙组4支球队的水平与甲组相差较大,联赛整体水平并没有得到大幅的提升,加上单赛季竞赛场次过少,缺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球员等原因,使得联赛球市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社会关注度偏低。中国棒球联赛单赛季竞赛场次过少也非常不利于联赛品牌塑造及市场营销。如表2所示,2015赛季美、日、韩等国棒球职业联赛单赛季竞赛场次达140场以上,而中国棒球联赛常规赛和决赛阶段的总场次数加起来也只有 60场。竞赛场次少、赛程较短大大削弱联赛的媒体曝光度和市场占有率,更不利于球星的塑造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表2 中、美、日、韩棒球联赛球队数量及竞赛场次对比表
2.2.4 宣传及“包装”、“炒作”力度小
NBA品牌营销取得巨大成功的策略中,排位第一的就是打造品牌群的品牌策略,其中包括:精心打造球队品牌、塑造明星品牌。[8]中国棒球联赛也需要多元化开展品牌营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开展大力宣传,对联赛进行“包装”,对有潜质和较受球迷欢迎的球员进行“炒作”,精心打造棒球界“姚明”、“王治郅”式的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球员。中国棒球联赛宣传及“包装”、“炒作”力度小的问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随着电视传播的普遍化,体育节目普受欢迎,媒体转播与否已成为运动竞赛经营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9]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和中国排球联赛每年都有一些场次得到CCTV5和CCTV5+等央视频道的直播或转播,但中国棒球联赛却没有这块宝贵的宣传阵地,仅少数场次得到了当地电视台的直播,其影响力无法和央视相比。
2.2.5 联赛场地条件太差,无法满足职业化发展需求
棒球场地的建设对棒球文化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0]棒球场地是棒球文化和知识传播的载体,更是开展棒球活动的基础。校园要开展棒球训练与竞赛需要场地,普通民众通过棒球运动健身锻炼需要场地,中国棒球联赛的发展、壮大更需要场地。中国棒球联赛现有的符合比赛要求的标准棒球场地仅有6块,且容量最大的球场也只能容纳2500人,有些场地仅能容纳几百人。[11]2015年的中国棒球联赛本打算沿用主客场制,但受制于参赛球队中有灯光、看台等基本配置的场地,且具备一定市场环境和商业推广氛围的主场太少而不得不采用赛会制。棒球场地这一制约中国棒球联赛和棒球事业发展的现实障碍亟待尽快解决。
2.3 推动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制约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强化棒球项目宣传,夯实棒球群众基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群众对棒球项目比较陌生,棒球在我国属于参与人数非常少的冷门项目。所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棒球这项运动,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棒球,懂得棒球的打法、规则,通过现场观看、电视直播欣赏棒球的比赛显得非常重要;借鉴国内外各种球类项目联赛的经验。中国棒球联赛向职业化、市场化发展所要尽快解决的困难较多,需借鉴国内外各种球类项目联赛特别是美、日、韩等国棒球项目成熟职业联赛的成功经验。比如在棒球联赛文化传播、品牌塑造包装、招商引资、球市开发、职业化运作方式等方面;加快联赛职业化转型步伐。中国棒球联赛要朝着职业化的既定目标迈进,就要坚决脱离政府化的老一套模式。联赛要通过管办分离自负盈亏,原来的省市专业队性质要转变为真正的依靠市场生存的职业俱乐部,球员要真正转变为职业运动员;提高联赛规模和水平,赢取商家和观众的认可。2014年重启后的中国棒球联赛在规模、竞赛场次少以及整体水平方面比以往有明显的提高,但仍然达不到职业化联赛的要求,更与美、日、韩等国的棒球联赛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中国棒球联赛在扩军的同时一定要不断提高联赛整体水平和观赏性;多渠道引资,大力开展棒球场地建设。中国棒球联赛观众的增加不仅要依赖民众对棒球的喜爱和联赛水平的提高,更依赖有高标准、现代化的棒球场地。2015年中国棒球联赛甲组6支队伍近半没有主场,这样的场地条件与现代职业体育发展的要求相差太大。因此,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体彩公益金、社会捐赠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棒球场地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3 结论
中国棒球联赛经过十余年的曲折发展,可谓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其向职业化、市场化发展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就当前而言,中国棒球联赛向职业化、市场化发展既存在利好因素也存在瓶颈问题。利好主要是国家对体育产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支持和棒球在中国存在庞大的、潜在的消费群体,待开发的市场非常巨大;瓶颈问题也非常明显,主要有棒球群众基础薄弱、球队、球员还不“职业”、联赛品牌效应差,招商难;宣传力度小,球市不火;棒球场地条件差等。中国棒球联赛向着既定的职业化、市场化发展目标迈进就必须多策并举,正视、解决这些瓶颈问题,以确保完全的、成熟的棒球职业联赛能早日呈现在国人面前,让“中国棒球职业联赛”成为推动中国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生力量。
[1] 张耀光.中国棒球联赛感受职业味道[N].中国体育报,2002-05-17.
[2] 2015中国棒球联赛盘点:水平提升 仍处价值洼地[EB/OL].http://www. chinanews.com /ty/2015/08-20/7478687.shtml.
[3] 宋校能,陈静霞.浅析棒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之路[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5):83-85.
[4] 周玲洁.影响我国棒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36):101-102.
[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6] 李金海.体育职业化的兴起[J].体育与科学,1997,18(6):48-51.
[7] 梁晓龙.当前我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必须明确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体育科研,2005,26(2):1-4.
[8] 赵 剑,余双利.NBA品牌的营销策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3):8-9.
[9] 陈维智. 台湾职业棒球现场观众的态度与收看电视转播意愿关系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10] 田佳赓,谭敏敏,岳秀,等. 中国、美国、日本棒球文化的比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136-138.
[11] 中国棒球职业化发展受困无场地[N].中国青年报,2015-06-08.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seball Leagu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t
FAN Guang-ning
(PE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Jilin, China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bottlen eck problem of the Chinese B aseball League. It was found that the bo ttleneck probl ems that are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 e B aseball Leag ue m ainly include: baseball's mass foundation is weak; clubs and p layers w ere nonprofessional; league matches, star effect is poor, the concern of the society is low, the difficulty of attracting; League propaganda and "packaging", "speculation" strength small; League site condition unable to mee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Chinese Baseball League; professionaliz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范广宁(1994-),吉林长春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