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城 推荐:值得去的世界短片电影节

2016-08-31

电影 2016年6期
关键词:樟柯

短 片

杨城 推荐:值得去的世界短片电影节

杨城,国内独立制片人、电影策展人,一直以来短片都是他一个重要的兴趣点。4月底,他刚刚参加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短片到底是什么,他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读者都知道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它们都是小说,我们评鉴小说的标准也都是一样的,看思想、情感和写作技巧,这些都是普世的标准。没有人需要去解释短篇小说也是小说”。同理,短片也是电影的一种形式,理应得到同等尊重。但在中国,短片很尴尬。巧的是,导演贾樟柯刚刚发起了一个关于短片的新媒体项目,计划一年“首映”108部短片,将处于边缘位置的短片暂时拉回了观众的视野。对于短片来说,这该是一个转机。

《电影》:贾樟柯算是中国导演中比较重视短片的一个创作者,最近他发起了一个新的短片项目。

杨城:对,在“第六代”导演之前,几乎没有知名导演主动进行短片电影的创作。“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拍过一部短片《百花深处》,收录在《十分钟,年华老去》的这部集锦影片中。之后在戛纳电影节六十周年时,陈凯歌和张艺谋受邀分别创作了一部短片电影,收入在集锦电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中。但这些都不是主动创作,是受欧洲制片公司或电影节的邀请,而且作品就这么多。但贾樟柯是个例外,被大家知道,就从他的短片《小山回家》开始,之后仍然对短片创作保持积极,陆续推出了《公共场所》、《狗的状况》等短片作品。所以贾导这个项目是特别好的事情,至少有一个稳定的平台比较系统地去展示一些优秀的短片,肯定能带来很好的示范效应。第一是能让大家更重视短片,第二让大家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短片,也能让这个行业去发现更多新的人才。

《电影》:在国内,短片有哪些发行渠道?

杨城:在中国,短片没有特别完善的发行渠道,因为大家都不重视,渠道方很多时候本能地认为短片为什么要收钱?就应该是免费的。有一段时间,一些电信运营商会对一些短片买断发行或付费点播分成,但这是很少见的,没有形成一个可循环的或者说规范的短片市场。但是,贾导做的这个新媒体项目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他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带来用户流量,能否转化为可循环商业价值,还有待检验,但我个人表示乐观。

《电影》:国外的短片发行会更好?

杨城:在很多国家,短片是有资格到影院进行放映并售票的。放长片之前可能会先放一个短片,或者在影院里放映各种短片集锦。但在中国就行不通。按说电影院是可以放所有电影的地方,不让短片进电影院就意味着我们觉得短片还不是电影,这个其实是很多人的一种偏见。

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闭幕颁奖后的集体合影

《电影》:所以,有一种说法“短片只是对长片的练习”。

杨城:其实只要参照文学领域,这个误解很容易澄清。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从未写过长篇小说,她的中短篇,不可能是为写长篇练习的产物。它们有自己完整的身体和灵魂。还有爱伦坡,他的传世之作大多是些短篇,一生只有一部未写的长篇。他们因为是伟大的短篇小说家,才成为伟大的小说家。

《电影》:你怎么理解短片创作?

杨城:它太纯粹了,可能只有真正对创作感兴趣的人才会比较重视,以及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大部分人直接跳过去,完全忽略有这样一个领域的存在。一个具有当代电影观念的导演,不会觉得拍电影一定要只拍长片,而是看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适合哪种形式,适合拍成短片就拍成短片,适合拍成长片就拍成长片。韩国导演朴赞郁和贾樟柯类似,也是时不时拍个短片,他们对于创作都有一个开放的理解,都是具有当代电影观念的创作者。

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欢迎午餐合影

《电影》:短片有可能扩充为一部长片,成为一个IP吗?

杨城:如果一个短片体现出来一种比较新颖的创意或者是比较酷的一种风格,它有可能会被扩充成一个长片。这个电影史上有一些,就中国而言有《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用了短片《老男孩》的IP,还有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等。国外的像《第九区》、《超市夜未眠》,也都是从短片改编的。但是总的来说,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因为短片跟长片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做短片的方式不一定适合做长片,反过来也是这个道理。

《电影》:贾樟柯在那个短片新媒体的项目上说,让大家忘掉“微电影”的概念,短片和微电影有什么区别?

杨城:这是一个混淆视听的概念,我觉得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微电影”有它当时流行的背景,我觉得是在微博流行之后开始有这个概念的,之后又有了微信,所以“微”好像变得很时髦,再加上电影也是个时髦产业,炒出“微电影”这个吸引眼球的概念,成为了一个所谓“风口”,很多猪在上面飞。这个概念对那些电影领域的外行就很有吸引力,变成他们非常热衷的事情。但是,“微电影”把短片电影进一步娱乐化和庸俗化了。

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学术论坛现场

《电影》:你受邀参加了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大众对这个电影节还不是太熟悉,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杨城:它是1980年创办的,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每年都有,所以今年是第33届。我参加过世界各地很多电影节,但都没有留意亚洲还有这么一个老牌的短片电影节,很吃惊,去了之后发现办的特别好。最早他们只针对韩国本土的短片,从2000年才开始转为国际电影节面向全世界开放。它现在最主要的单元是一个国际竞赛单元,其次是韩国本土竞赛单元、纪录短片单元、动画短片单元,按国别组织的特别单元(今年是奥地利),另外还设有学术论坛,特别丰富多元。

《电影》:你以什么身份参加的?

杨城:我参加他们的学术论坛,负责说中国大陆的短片状况。他们的学术讨论是非常严肃的,发言人大多是做电影节的策展和选片工作的,还有一些电影评论家,论坛听众以相关的教授、博士、研究生为主。一个短片电影节能把艺术和学术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非常难得,值得我们学习。

《电影》:国内目前有办得比较好的短片电影节吗?

杨城:专门的短片电影节里,有个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办的还可以,其他大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微电影节,现在有的电影学术期刊有的竟然也大谈“微电影”产业和文化,简直是笑话。国内的两个最大的电影节,对短片也没有足够重视。北京国际电影节完全没有对短片开放,上海国际电影节有一个短片单元,曾经用了一种很古怪的命名“手机电影节”,不伦不类,讲出去特别让人笑话。在一些电影文化成熟的国家这都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我们却没有对短片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是很可怕的。真正有活力的,认真和专业的在发掘和传播优秀的短片电影的还是一些民间的影展,包括贾樟柯导演的种种努力,杜琪峰导演发起的“鲜浪潮”,还有我参与的中国独立影像展,今年已经是第13年了,设有有专门的短片竞赛单元,每年都会推出很多优秀的短片,像毕赣的《金刚经》、胡伟的《酥油灯》、耿军的《锤子镰刀都休息》、王小伟的《死水》等等。

杨城推荐世界各地著名的短片电影节

非华语区

1、著名的综合性电影节和电影奖(戛纳、威尼斯、柏林、鹿特丹、圣丹斯、奥斯卡)的短片单元

2、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

3、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

4、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5、德国汉堡国际短片电影节

6、瑞典乌普萨拉国际短片电影节

7、棕榈泉国际短片电影节

8、Vila do Conde国际短片电影节

9、布里斯托短片电影节

10、汉堡国际短片电影节

11、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

12、蒙特利尔国际短片电影节

13、TropFest:澳洲短片电影节

华语区

1、ifva短片节

2、金马奖最佳短片奖

3、中国独立影像展短片单元

4、FIRST青年电影展短片单元

5、高雄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

6、香港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

7、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

8、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

9、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

10、土豆映像节

11、鲜浪潮国际短片展

猜你喜欢

樟柯
导演贾樟柯的生意经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像对待种子一样关心嘉宾
情义
谁能救你
第二届青葱计划启动
贾樟柯电影的义理、伦理和地理
贾樟柯:山河有故人
贾樟柯《天注定》入选多伦多影展大师单元
路的旁边也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