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露到 鸿雁来

2016-08-30刘汉杰

百科知识 2016年15期
关键词:玄鸟群鸟鸿雁

刘汉杰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在古人看来,“白露者,阴气渐重,露凝而色白”,也就是说,露水的颜色为白色;同时,古人又以四时与五行相配,秋在五行中属金,金色白,白色也是秋天的颜色。因此,“白露”一词,字面上是“白色的露水”,本义却是指“秋天的露水”。白露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除了农事,自古而今也有一些习俗活动。

节候表征

在古人的观念中,白露是农历八月的节气。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古人称之为“仲秋”“仲商”“正秋”“中秋”等。据《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盲风”,即疾风;“养”,指贮藏;“羞”同馐,即食物。这段话的意思是,八月开始刮大风,大雁从北方飞来,燕子向南飞去,群鸟开始贮藏过冬的食物。

上述物象变化在《逸周书·时训解》中演变成了白露节气的“三候”:“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并称,“鸿雁不来,远人背畔;玄鸟不归,家室离散;群鸟不养羞,下臣骄慢。”古人以“鸿雁”“玄鸟”“群鸟”分别对应“远人”“家室”“下臣”,形成所谓的“候应”。如果上述“候应”不能如期而至,相应地就会有远方之人背叛、家庭离散、下臣骄横等异相发生。

白露时节,天气由暖转凉。鸟类对气候的变化最为敏感,秋高气爽之际也是鸟类活跃之时,或迁徙,或觅食。这应该是古人选取鸿雁、玄鸟、群鸟作为白露节气“候应”的主要原因。

鸿雁是中国文化中的灵禽,小者曰雁,大者曰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因为雁有着如此多的优良品质,所以被古人附着

了诸多的象征意义:古人称来往书信为“雁书”“雁帛”,称事物排列有序为“雁行”“雁序”“雁阵”,称彼此音信断绝为“雁逝鱼沉”,称两相别离为“雁影分飞”,等等。

玄鸟,也称“元鸟”,按东汉王逸的解释,就是燕子。燕子曾是殷商先民的图腾之物。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商的始祖名契,其母简狄洗浴时吞玄鸟卵因孕而生。《诗经·商颂·玄鸟》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述。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其迁徙习性与雁往来相反,春天燕南来、雁北飞,秋天则燕北去、雁南翔。燕子又常筑巢于人家屋宇之下,飞行时喜欢成双入对,这也给古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形容男女相亲相爱为“燕好”,形容男女新婚甜蜜为“燕尔新婚”,形容男女恩爱逾恒为“燕侣莺俦”,形容春光大好为“燕语莺歌”“莺莺燕燕”,等等。

白露的节候表征也出现在古人的诗文作品中。白居易《南湖晚秋》诗中有“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写出了白露时节萧索的湖中景色。唐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诗人先以白露“三候”为铺垫,再以农家收秋聚焦。

农事与祭祀

白露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从古至今一直被民众所重视。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薄田、中田、美田是就土地的肥瘠程度而言。这是白露节气前后东汉洛阳地区的农事内容。

我国各地气候差异极大,农事活动并不相同。清人张履祥在《补农书》中记录了农历八月浙西一带的农事活动:晴天时,“刮地,做泥砖,倒地,下地壅,挑河泥,罱泥,删胡萝卜,下白萝卜,撒菜秧,种菜”;阴天时,“斫地滩芦草,罱地梗泥,绞荞签,押帘绳(并粪桶绳)”,等等。

太湖西山岛禹王庙

白露节气里,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占候》记载了江南地区的占候经验:“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谚云‘白露日个雨,来一路苦一路,又云‘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其时之雨,片云来便雨。稻花见日吐出,阴雨则收。正吐之时,暴雨忽来,卒不能收,遂致白飒之患。”在浙江,白露日有雾,主稻穗饱满;白露日有雨,主稻歉收。谚云“白露白弥弥,秋分稻穗齐”,又云“白露雨,偷稻鬼”。另外,民间又传农历八月十二日为“盐生日”,

也称“盐卤

日”,此日忌风、忌雨,风主稻秕,雨也稻秕。

白露也是太湖周边的渔民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是指神话传说中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民间称其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当地民间都要举行祭祀禹王的香会,这其中以清明、白露两个节气的香会为最盛。据地方文献记载,香会在太湖中央小岛上的禹王庙举行,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还要送神。香会期间,人们许愿把秋冬之际捕捞的第一条肥鱼进献给禹王。祭祀禹王的同时,人们还要祭门神、宅神、花神、姜太公、土地神、蚕花姑娘等诸路神灵。其中,《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出酬神戏。

八月初三日,江浙一带的民众还要祭灶神:“初三日为灶君生日,家户具香蜡素羞,以祀天王堂及福济观之灶君殿。进香者络绎终日。有集男妇嗜斋为会者,谓之灶君素。”又据民国浙江《定海县志》记载:“民家杂祭,首在灶神。诞日祀之(八月初三),升天日(十二月二十三夕)、回地日(除夕)祀之,朔望祀之,岁时节日祀之,一月之间几无不再祀者。”

白露节气里,各地民众还有其他的一些祭祀活动。在山西和顺,白露节要设供祭祀“火德大帝”,祈祷神灵庇佑;在河北昌黎,八月朔日,蒸黍饭撒场边,谓之“祭风婆”,也称“祭风神”;在江苏苏州,八月初八日要祭“八字娘娘”,据说“能致他生丰足”。

饮食与其他

中国人过节讲究吃,白露节气里,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饮食习俗。

茶农赶采白露茶

在浙江的苍南、平阳等地,白露时人们要采集“十样白”,煨炖乌骨白毛鸡或者鸭子。所谓“十样白”,是指带“白”字的10种中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据说吃了“十样白”炖出来的鸡鸭,可滋补身体,也可祛除风气。

江浙一带白露时节要酿米酒。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饮时略带甜味,人们称之为“白露米酒”。除了酿米酒,民众在白露时节还要吃番薯,认为可以养胃。据中药典籍记载,番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

江浙等地的人们还有喝“白露茶”的习惯。“白露茶”是指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也称“小秋茶”。茶树经过酷热的夏天,到白露前后,又有新茶长出。白露茶虽然少了春茶的清新,却也没有夏茶的干涩,自有一种浓郁醇厚的味道,颇为老茶客们喜爱。民间俗语也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在古人看来,露水是“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白露节气里采集的露水更有着神奇的功效。据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八月)朔日早起,取草头露磨墨,点小儿额腹,以祛百病,谓之天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八月朔日收取(露水),磨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育穴,治劳瘵,谓之天灸。”

在中国传统婚礼的“六礼”中,其中“五礼”要用到雁:“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至于为何用雁,《仪礼·士昏礼》中说,“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者”。正因为雁能顺乎阴阳,“冬南翔,夏北徂”,因此才有了“白露之日鸿雁来”的“候应”。事实上,飞入中国文化中的雁,白露之日来与不来,已经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重要的是,雁的美好寄寓已经深浸于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王 凯

猜你喜欢

玄鸟群鸟鸿雁
肖宇亮
鸟鸣涧
春分
鸿雁飞
上篇 宅殷土芒芒
晨曦
图画捉迷藏
玄鸟(七绝)
雄鸡和鸿雁
雄鸡和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