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行兑换承诺,超越血缘的至爱亲情

2016-08-30陈陈

现代家庭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太夫妇老师

陈陈

卢伟栋和妻子闲来会翻看家里的老照片

每周五的下午,卢伟栋就会坐镇上海南码头街道的“卢伟栋”谈心室,为前来倾诉家庭琐事的居民调解、舒缓心情。听着各家的烦恼,过去的一幕幕时常会在卢伟栋的眼前浮现。20多年以前,岳父吞吞吐吐跟他说,让他帮忙照顾自己的姐姐时,卢伟栋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他实在不忍心拒绝一个老人的请求,即使这个老人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

30年前,丈母娘的临终托付

1982年,卢伟栋和妻子王晓梅结婚。婚后,夫妻两人一直跟卢伟栋的父母一起居住。直到1987年,卢伟栋的丈母娘患上肺癌。于是,卢伟栋夫妇商量后决定搬去跟丈母娘同住,这样可以方便照顾她老人家。

这其实是万不得已之下的选择。王晓梅家的情况比较特殊,王晓梅的母亲再婚嫁给了继父周国昌。王晓梅有一个比她小13岁的同母异父的妹妹。继父脾气非常暴躁,性子急,经常发脾气。所以王晓梅跟继父的关系一直不好,两人几乎不讲话。为了母亲,王晓梅不得不搬回去,每天面对她并不想面对的继父。

卢伟栋是个脾气很好的老实人,他夹在妻子和岳父之间,难免尴尬。他总是劝妻子:“老人年纪大了就跟孩子一样,他就是脾气不好,可是人不坏……”久而久之,卢伟栋就成了家里的和事佬。

不幸的是,王晓梅的母亲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临终前,老人把女婿卢伟栋叫到床前:“伟栋,我们家老头子脾气你是知道的,但是他刀子嘴豆腐心。他嫡亲外甥、侄子都跟他合不拢,我们家就你脾气最好,还能跟他说上两句话。他老了,一个人也可怜的,你答应我,以后好好照顾他,可以吗?”这是丈母娘的临终嘱托,而且丈母娘唯独选了他,卢伟栋如何不答应?他答应丈母娘会好好照顾岳父。为了这句承诺,他坚持了26年,义无反顾地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陪他看病配药,忙前忙后。这是多少个日与夜,包含了多少汗水和委屈,所有的一切都掩埋在卢伟栋淡然一笑的背后,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周国昌起先并不领情。岳母葬礼完毕,卢伟栋将办事的账簿整理好交给岳父,周国昌一算,少了几角钱,晚上就在家里对卢伟栋不客气起来。卢伟栋并不生气,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释着。第二天,周国昌发现是自己算错了,他想到自己之前的态度,主动道歉:“伟栋,过意不去。”卢伟栋笑笑:“您刀子嘴豆腐心,我不会计较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周国昌的脾气再坏,他发再大的火,碰到只会对他笑的卢伟栋,他也渐渐熄了火。尤其是周国昌的亲生女儿远嫁日本后,周国昌更加只能依赖卢伟栋夫妇生活了。他跟卢伟栋虽然毫无血缘关系,但是在他眼里,卢伟栋是他最亲近的人,因为卢伟栋对他总是有求必应。

卢伟栋夫妇跟岳父一起合住的老房子并不宽敞。2006年底,王晓梅和妹妹在浦东买下了楼上楼下两套房子,为的是更好地照顾周国昌,让老人能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一人独居两房一厅,周国昌居然感到害怕,这么多年来,他习惯了家里有卢伟栋的陪伴。卢伟栋把他照顾得太好了,所以他事事依赖卢伟栋。即使,卢伟栋住在楼下,他还是觉得不习惯。看着岳父可怜兮兮的模样,卢伟栋无奈只好和妻子商量,每天晚上上楼陪老人睡觉。这一陪,就是六七年,卢伟栋与妻子过上了“分居”的生活。

其实,自从照顾周国昌的生活起居开始,卢伟栋就很少能睡上一夜整觉。周国昌有高血压,身体不好,而且半夜容易惊醒,他一有动静,卢伟栋就会起来看个究竟,这才放心。

一天清晨5点多,周国昌突然在卫生间里吵闹,原来大便出不来。卢伟栋一边耐心劝导,一边急急忙忙披上外套,骑上自行车,赶往附近的药房,买来了开塞露。不一会儿,周国昌便“通畅”了,弄得老人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卢伟栋笑笑:“爸,我是您的小辈,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还有一次,周国昌腰扭伤了,卢伟栋去医院配药。这贴药很麻烦,每天煎药送汤之外,还要把药渣炒好包好,给老人敷在腰上。卢伟栋耐心细致,整整服侍了一个多月,半句抱怨也没有。周国昌一遍又一遍地感慨:“伟栋啊,你这个人真是好!”

看着丈夫多年来的默默付出,王晓梅很是感动,她作为继女对周国昌几乎不理不睬,卢伟栋却因为她的关系对老人照顾备至。王晓梅心疼丈夫,也渐渐体会到了丈夫的用心,本来关系很僵的父女俩,关系也慢慢好了起来。卢伟栋就是这个家的纽带。

岳父的请求,不忍推

在周国昌的眼里,卢伟栋是他最信任的人,所以在要寻求帮助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也是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个女婿。2007年的夏天,周国昌独居的姐姐在家摔倒了,作为弟弟,周国昌心里担心姐姐往后的生活,所以吞吞吐吐地想跟卢伟栋商量……

卢伟栋知道周国昌姐姐的情况,因为早在十多年前,卢伟栋就开始照顾周老太了。说来,周老太真的很可怜,丈夫早就过世了,儿子患有精神病长期住院。她独自居住。那年,她关节积水,要住院开刀。周国昌不得已求卢伟栋:“帮帮她好吗?”卢伟栋二话不说,把周老太送进医院,每天陪护,让妻子送好吃的给老太补充营养。开刀要家属签字,老太没有亲人,周国昌年纪大了,自己也顾不好自己,这字只能由卢伟栋来签了。医生和护士知道了卢伟栋和周老太的这层关系,都连声称赞:“你这个人不容易,亲生子女再好也不过如此了。”卢伟栋又是笑笑。在他看来,能帮的就该帮人家一把,不然于心不忍。

自从在手术单上签下了名字,卢伟栋就把自己当成了周老太的监护人。老太出院了,不肯进养老院,他便帮老太物色了钟点工,为老人料理一日三餐和日常家务,自己也经常抽空去探望。

周老太这么多年来过得还不错,没想到,2007年夏天的一天清晨,卢伟栋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不好啦!老太摔倒啦!”原来是周老太的钟点工阿姨打来了电话,她早上送饭的时候,从窗口发现老人倒在地上,但苦于没有钥匙,只能在门外干着急。

卢伟栋连忙从浦东赶到浦西周老太的家,透过窗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上,猜想已经躺了一夜。可卢伟栋也没有钥匙,情急之下,他连忙找人一起撬开窗,翻窗而入。不幸中的万幸,周老太去医院检查后,并无大碍。

其实不用周国昌开口,卢伟栋也意识到,不能再让老太独居了,万一有个闪失都没人知道。卢伟栋和王晓梅商量,把老太接过来,让她和她弟弟一起住。于是,卢伟栋承担起了同时照顾两位八旬老人生活起居的重担。

家里多一个老人,要多出多少事?只有卢伟栋自己清楚。周老太因为关节有病,不能起床,上个厕所都要卢伟栋抱。老人尿频,一晚上要上好几次厕所,弄得卢伟栋夜夜没法好好睡觉。白天还要上班、回家烧饭,这样过了一个月,卢伟栋明显变得憔悴了。周老太看在眼里,实在过意不去:“伟栋啊,我在这里就像天堂一样,但这样下去实在太对不起你了,你也年纪不小了,把你弄出毛病来可怎么办?还是让我去养老院吧。”

在周老太的坚持下,卢伟栋为周老太找了一家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的养老院。但是养老院离卢伟栋家比较远,每次他过去都要换乘几辆公交车。卢伟栋经常去探望周老太,给她带好吃的。养老院里只有简单的看护,老人真的生病了,卢伟栋还是要忙里忙外陪老人去医院。

2008年,50岁的卢伟栋选择了内退,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几个老人了。2011年底,周国昌被诊断出患上胃癌。开刀、化疗,周国昌在几个医院辗转治疗。跑医院成了卢伟栋夫妇的主要日程,两人忙得焦头烂额。陪夜的重担,都落在了卢伟栋身上。岳父毕竟是妻子的继父,不是亲生父亲,起夜、擦身这些事情,让妻子来做有些为难了,卢伟栋自然一力承担。王晓梅负责烧菜、煮汤往医院送。这样的忙乱持续了一年多,直到2013年周国昌过世。过世时,周国昌也已经90岁高龄了。他自己也说,能活那么久,全靠卢伟栋这个好女婿。

在忙着照顾周国昌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卢伟栋也没有弃周老太于不顾,依旧忙里抽空去养老院探望周老太。年事日高的周老太渐渐有些老年痴呆,别的人她会不认识,但她一遇到什么事脱口而出的就是卢伟栋的名字,因为在老人心里,卢伟栋是她最亲、最可依赖的人。2014年11月底,周老太安然地离开了人世。

同事夫妇,情如亲人

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照料老人的辛苦与不易。不是卖力做就可以的,老人也会像孩子一样不讲理、发脾气,要哄好老人,让他们开心就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陪伴。

20多年照顾两位高龄老人实属不易。但事实上,卢伟栋夫妻俩还同时照顾着另一对非亲非故的老夫妇——杨医生和徐老师。这对老夫妇跟卢伟栋夫妇又是什么关系呢?

杨医生是王晓梅的同事。1987年,王晓梅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把工作换到了离母亲家不远的上海音乐学院。王晓梅是学医的,在学校医务室工作,跟当时即将退休的杨医生成为了同事。

杨医生的爱人徐老师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知识分子,能讲六国语言。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受莫须有的事件无辜牵连,回到上海以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最困难的时候只能靠摆报摊谋生。后来,徐老师成了音乐学院的编外教师,教学生钢琴、指导外语。

王晓梅和杨医生成为了忘年交,两人很谈得来。卢伟栋夫妇俩很同情杨医生夫妇的遭遇。杨医生夫妇俩没有子女,杨医生几次发病住院,都是卢伟栋夫妇俩送她去医院。对于杨医生夫妇来说,卢伟栋夫妇就像他们的子女一样,让他们倍感温暖。有人问起,杨医生就骄傲地回答:“这是我女儿和女婿。”

人与人之间就是有这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杨医生曾提出,认王晓梅做干女儿,可是王晓梅觉得不妥,没有答应。但其实在王晓梅和卢伟栋的心里,已经把这对孤苦的老夫妇当成了自己的父母。

2000年,杨医生乳腺癌复发。王晓梅赶到医院时,看见徐老师一人孤零零地坐在医院的长椅上,顿时觉得老人好可怜。

杨医生临终的时候,虽然没有过多的嘱咐,但是从杨医生看着徐老师的眼神,就知道她有多么不放心。王晓梅清楚,杨医生是不好意思跟她开这个口。但是她在心里已经暗暗下了决心,会好好照顾孤苦一人的徐老师。

徐老师没有退休工资,也不会买菜烧饭,他一把年纪了,也不可能要求他重新去学。杨医生去世后,卢伟栋夫妻俩排班轮流,一个人每周一、三、五,另一个人每周二、四、六,去探望徐老师。老人在家闷得久了,很想四处走走。一次徐老师说起小时候在真如吃过一顿羊肉,那味道至今难忘。卢伟栋心领神会,带着徐老师跑了一趟真如。还有一次,老人说,很久没去城隍庙了,于是,很快便有了豫园之行。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卢伟栋夫妻帮徐老师请了住家保姆。可是保姆岁数也大了,一个人料理徐老师洗澡有困难,卢伟栋便成了常年的帮手;保姆过年要回老家,卢伟栋夫妻便轮流全天照顾徐老师、料理家务。2012年12月,徐老师安然离世,享年88岁。

其实,算算时间就可以知道,卢伟栋夫妇俩在照顾杨医生和徐老师夫妇的同时,还担负着照顾周国昌和他姐姐的重任。卢伟栋是如何做到的?他的生活几乎被几个老人排满了,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而且四位老人都是与他无亲无故的,有人说他傻,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做这些得不到好处的事。

但是卢伟栋回想这么多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所有的事都是机缘巧合,他只是不忍心弃这些老人于不顾,换做另一个人或许也会这么做。王晓梅开玩笑地说:“也是正好让我们摊上了。”摊上了,就不忍心不管了。

“既然管了,那么就得负责到底。”卢伟栋说起自己小时候,母亲经常跟他说:“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王晓梅至今还记得,那时候跟婆婆一起住在临街的老房子时,每到夏天,婆婆会在门前放一张方凳,上面摆着几杯凉开水,供过路人免费喝。“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到处买得到水。热得口干舌燥的路人能有一杯水喝,都会很开心。”王晓梅感叹道。

所以说,善心、孝心都是会代代传承的。你在做,你的子女就在看、在学。这么多年,卢伟栋对于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反而不够多。卢伟栋有5个兄弟姐妹,母亲总是让卢伟栋多去照顾那四个没有亲人的老人,她说自己还有其他子女可以照顾她。卢伟栋很自豪有这样一位母亲。是母亲让他学会了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这些事,并不伟大,但让他觉得心安也快乐。

世上的许多事,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送走了几位老人,卢伟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他重拾自己年轻时的爱好,主动请缨,成为社区学校的书画老师。教小朋友硬笔书法,教老朋友一起学国画。他还是小区居委会委员,邻里有事,总会出手相帮。他与四位老人的相处经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分享。

随着外孙的出生,卢伟栋的生活又忙碌起来。卢伟栋夫妇主动担负起帮女儿带小外孙的责任,两个人忙中有乐。卢伟栋说:“每一个人都会老的,尊老爱幼,孝顺善良,是一个家庭积累的最大财富。”

过去,逢年过节,卢伟栋夫妇常常带女儿一起去陪几位老人过节。从小耳濡目染,如今女儿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孝老行善的家训亦被女儿继承。卢伟栋的女儿和女婿每年都会带双方父母外出旅游两次,两亲家亲密无间,好似兄弟姐妹。

“小辈也一定会孝顺我们的。”卢伟栋抱着两岁的小外孙,和王晓梅一起翻看老人们生前的留影,脸上是温暖而享受的笑容。在卢伟栋看来,这么多年的付出,他不是没有收获,他收获的是一家人满满的爱。

猜你喜欢

老太夫妇老师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求婚
L 老太再婚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
老太网上聊天 唤醒百名迷途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