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弊端 避免危机
2016-08-30
里约奥运会一天天接近,很少有人注意“120”这个数字──今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20周年。
在这个不算很长但也不短的历史进程中,奥运会经历了两次严重的危机。第一次是20世纪前半段,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三届奥运会停办。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接连两届奥运会受到部分国家抵制,承办经费的巨大压力使奥运会面临谁都不愿接手承办的窘境。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袖与大家庭的成员合力,驾驭着航船闯过了大风大浪。战争、政治、经济都没有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一往无前。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说:“船长不能在暴风雨中离开甲板。”但是,他想不到身后几十年,奥运会再次遇到了大麻烦,始作俑的竟是人类精心研制的药物。
围绕是否全面禁止俄罗斯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争论终于有了定论,但结果不等于结束,更严重的情况已经不是危言耸听,那就是诚信危机。
曾经,使用禁药是利益驱使,现时,反兴奋剂同样可能是为了利益。争夺锦标正在退让给争夺利益,这让更多重在参与的运动员受到伤害。他们认定奥林匹克运动代表了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共同理想,却不得不瞪大眼睛分辨从赛场到实验室里的真真假假。公平竞争、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说得多好啊,难道时间的冲刷令奥林匹克精神苍白了?
体育不是政治,不是生意,不是战争,更不是工具。体育是具有多元功能的文化,是世界范围的交流,是展示人格的平台,是相互学习的课堂,离开这些,奥运会走到不今天。
本着这样的理念,奥运会也要改革。早在1930年,国际奥委会就有了一份《体育改革规划》,开头写道:“对体育的批评概括为三类:体力消耗过度,助长智力衰退,拜金主义和逐利思想的扩散。这些弊端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责任不在运动员。负有责任的是家长、教师、公共权力,负有连带责任的是体育联合会的领导和报界。”今天看来,革除弊端任重道远。
中国代表团远赴巴西,参加奥运盛会,肩承着比摘金夺银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以行动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