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给英国的矿工兄弟

2016-08-30刘庆邦

作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矿工矿井蒸汽

刘庆邦

2015年12月18日,英国最后一座深层矿井关闭之际,笼罩在凯灵利矿区的是一种依依不舍的伤怀气氛。矿工们升井之后,未及冼去脸上的煤黑,身上穿着工作服,头上戴着安全帽,就开始在井口合影留念。不少矿工从井下挑选了一块原煤,要把煤块像保存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他们眼含泪水,互相拥抱,说着一些告别的话。多少年的矿工生涯,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矿井的永久性关闭,使他们的生活面临断崖式改变,仿佛整个精神世界的大门也对他们关闭了。凯灵利煤矿有450名矿工,井下特殊的生态环境,使他们以命相托,生死与共,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失去了采矿的情谊纽带,他们或将各奔东西,再也没有了一块儿喝酒的机会。他们情绪悲观,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原因,是担心失业之后会沦落至走投无路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矿工仍不失幽默,他们把自己比喻成最后的恐龙。还有的矿工以诗意的语言宣你,世界上最后一盏矿灯行将熄灭。

我也曾是一名矿工,在媒体上看到上述这些信息,我感同身受,与英国的矿工兄弟颇有惺惺相惜之感。在想象里,我仿佛来到了凯灵利煤矿,正以一个中国老矿工的名义,安慰那些英国的矿工,并劝他们看远些,想开些,以顺应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尊重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进程。

通过阅读矿工的儿子劳伦斯写的煤矿生活小说,我认识了英国的矿工。通过阅读左拉的长篇小说《萌芽》,我了解了法国的矿工。文学的功能就是这样,它能够跨越国界,超越种族,让全世界的读者都可以比较集中、详细、生动地读到某种职业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声窑哥们儿,双泪落君前。”我得到的阅读体会是,全世界的矿工都好像是一家人,只要在幽深的矿井里摸爬过,就可以彼此认同,开怀畅饮。

我的一些写矿工生活的小说,也被翻译成了英文、法文、德文等外国文字,并在外国出版了单行本。我不知道那些国家的矿工读到过我所写的中国矿工生活的小说没有,不知道他们对中国的矿工有多少了解。但不管如何,我都愿意对全世界的矿工,特别是对英国的矿工,就矿井关闭问题谈一点我的看法。

人所共知,全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英国率先发起的。工业革命的动力来自蒸汽。而蒸汽是从哪里来的呢?毫无疑问,蒸汽是通过燃煤生发、聚集起来的。没有矿工哪有煤,没有煤哪有蒸汽,没有蒸汽哪有动力呢!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矿工挖出了煤,烧煤把水变成蒸汽,蒸汽推动各种机械运转,以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才实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身在地层深处劳作的矿工,虽然默默无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功臣。关于煤炭在强国中的重要作用,曾经学过采矿专业的鲁迅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石炭者,与国家经济消长有密接之关系,而足以决盛衰生死之大问题者也。盖以汽生力之世界,无不以石炭为原动力者,失之则能令机械悉死,铁舰不神。虽日将以电生力矣,然石炭亦能分握一方霸权,操一国之生死,则吾所敢断言也。故若英若美。均假僵死植物之灵,以横绝一世……”鲁迅在《中国地质略论》里写这番话时,英国仍处在国力强大的鼎盛时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经济还在英国占有主导地位。那时英国有三千多座煤矿,年产量将近三亿吨,采矿从业人员超过120万,是全世界第一产煤大国。

随着后来以电气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随着天然气、石油、核能、风能等替代能源在英国的使用,英国的煤炭产量才逐渐减少。特别是到了1952年,由于燃煤造成的空气重度污染,伦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持续五天的毒雾事件,造成大批伦敦居民呼吸困难,逾四千人在事件中丧生。此次生态灾难,使英国痛定思痛,决心进一步减少对煤炭的使用。英国不仅要关闭最后一座深层矿井,还计划到2025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到那时,英国会彻底告别持续了三百余年的煤炭经济时代,进入后煤炭经济时代。

我想对英国的矿工兄弟们说的是,对煤矿的感情可以理解,失业后所面临的困境也值得同情,但感情不能代替理智,行业观念阻挡不住世界发展的大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全球性能源结构的调整,当前整个世界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被称为“碳排放大鳄”的煤炭,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被迫渐次放低身段,而后无奈转身,直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说实在话,我们人类对地球的索取太过贪婪,长时期对亿万年前生成的化石能源的开采,已经把地球掏得千疮百孔,使地球原本完整的肌体遭到极大破坏。地球的确该休养生息了,我们必须以感恩之心,珍惜和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的存在决定着我们的存在,地球的美好决定着人类家同的美好,让我们放下镐头,张开双臂拥抱地球吧!

英国的矿工兄弟也许不知道,我们中国的数百万矿工兄弟也遇到了经济转型升级、能源结构调整、煤炭产能过剩和煤炭消费让位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我这篇短文既是写给英国的矿工兄弟,更是写给国内的众多矿工兄弟的。因兼着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的一个职务,我对全国煤炭行业的现实状况格外关注。近年来,我不断听到的都是一些不好的消息:哪哪的煤矿停产了;哪哪的矿井关闭了;哪哪的矿工已连续数月领不到工资;哪哪的大批矿工即将告别煤矿,转岗另谋生路,等等。每每听到这些让人心情沉重的消息,我连想哭的心都有。毋庸置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矿工人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牺牲。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并超越英、法、日、德,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能源构成的角度讲,将近百分之七十的能源是来自煤炭。如果离开煤炭这根巨大、强有力的支柱,中国经济的天顶就无以支撑。当然,煤矿工人也分享了发展的成果,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然而,由于绿色发展等新的理念成为时代的共识,由于去产能成为煤炭行业的必由之路,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矿工的薪酬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有不少朋友和一些亲戚在煤矿工作,他们无不为前景感到担忧。

其实在上个世纪末的两三年,全国煤矿就普遍遭遇到了一场困难,以致有的矿工家庭连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当时我还在《中国煤炭报》当记者,曾写过一篇《目睹贫困现状》的长篇通讯,深入、细致地记述了陕西蒲白矿区几个矿工家庭的艰难处境。与此同时,煤炭行业上上下下一片哀叹之声,说煤炭工业成了夕阳工业。为了正面回应这个问题,我又写了一篇记者述评,题目是《煤炭工业是夕阳工业吗?》,刊登在《煤炭报》的头版头条位置。述评文章借助煤炭工业部门一些资深专家的判断,证明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构成比例中仍将占有主导地位,说煤炭工业是夕阳工业为时尚早。果然,全国煤矿很快就迎来了连续十年的黄金期。十年内,矿山热火朝天,产量大幅攀升。矿工腰包鼓鼓,欢天喜地。然而也正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少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不加节制地趁机扩张,才落得如今被过剩产能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金子跌成黄铜价的被动局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至今日,从感情上我仍不愿认同煤炭工业是夕阳工业的说法,因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仍离不开煤炭。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断然掐断了煤炭供应,大地的繁荣将变成凋蔽,人民的温暖将变得寒冷,祖国的光明将变为黑暗。可是,从理性上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对煤炭的消耗量呈现的确实是逐年递减的趋势,全世界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在万众创新的倡导下,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又出现了自造、自用、自售新兴能源的苗头,或许真的有那么一天,如同国人很少再用柴火煮饭一样,再也不用烧煤了。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矿工将彻底告别沉重的、见不到阳光的,甚至是危险的劳动,谁能说不是一件幸事呢!

话题再回到英国的煤矿,英国最后一座深层矿井的关闭,对我围的煤矿的确有着警示和借鉴的意义。在此也祝福英国的矿工兄弟,愿他们以矿工特有的不屈和开拓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矿工矿井蒸汽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管嘴堵板研发和应用
金牌挖矿工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一种新型蒸汽发生器结构设计
蒸汽闪爆
矿工老李
矿井提升自动化改造
临时主要通风机在基建矿井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