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真的了解健康管理吗?

2016-08-30张琼

健康人生 2016年7期
关键词:保健品疾病管理

文/张琼

你真的了解健康管理吗?

文/张琼

从很早以前游步道上的寥寥几人,到现在早晚人满为患;从8年前国家体育总局免费指导健身操舞,到如今市民广场每晚几小时的自发舞动;从前些年张悟本“豆你玩”的新奇食疗养生法,到如今各大卫视竞相开展的“养生讲堂”……

老百姓越来越热衷于追求一种更健康、优质的生活,这本是一个好现象,但是,这份“健康热衷”也促使各种五花八门的“养生”见诸于媒体,打开朋友圈、微博,铺天盖地都是“养生之道”,只是这些“养生之道”真的符合科学健康管理理念吗?本期,我们将结合几个典型的养生误区,看看健康管理怎么说。

Part 1健康管理不是盲目养生,更不是全盘吸收

你是否发现,在你周围其实存在很多“养生达人”,他们为各电视台的养生类节目创下了收视率,他们是超市里“养生食物”的消费群体,他们是各类健康养生讲座的忠实粉丝,他们用各式各样的“养生顺口溜”指导自己的生活。照理说,如此注重健康,身体力行地养生,身体应该很好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朋友的母亲自从退休在家后,对养生非常关注,只要是有关养生的内容,她都收藏起来。听说吃粗粮好,就一天三顿都是粗粮,“南瓜苦瓜降血糖、芹菜降血压、黑木耳防血栓”是很多人的共识,所以每天的菜式都离不开这几样,但是,过于单调的饮食必然会导致营养不均衡。而且,即使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适得其反。结果,朋友的母亲养生不成,反而因为吃粗粮过量导致肠梗阻了。

我还有一位好友,前几年因为一场车祸导致膝盖受伤,躺在床上的日子,他就对我说,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的事了。出院以后,好友就非常热衷于养生,凡是有关健康的他都关注。可前两天我却收到他的短信,说他躺床上动不了了。原来朋友圈刮起一阵走路健身热,走路锻炼不仅可以使患心脏病、糖尿病的几率分别降低30%、50%,还可以防治精神忧郁,神经衰弱等疾病。所以,他每天至少要走20多公里路,为了彰显自己重视养生,争做朋友圈里走路第一人,前两天又多加了10来公里,结果使得旧伤的膝盖雪上加霜。

热衷养生,重视自己的健康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懂得基本的养生知识和养生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因人而异,不能盲目养生,全盘吸收,不然则会被“养生”所误。

健康管理怎么说:

每个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所处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状态以及患病风险、种类和程度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保持健康、如何改善亚健康状态、如何处置罹患疾病,都必须“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健康管理中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正是由此应运而生。

个人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通过收集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价、制订健康计划、实施健康干预等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如何做到个人健康管理?

第一步,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全面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

第二步:进行健康评价。对个人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帮助个人全面了解相关危险因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步:制订健康计划,提出具体的健康改善目标和健康管理指导方案,并针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第四步:实施健康指导,对服务对象进行饮食、运动的量化管理,改变个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其积极采取行动来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Part 2健康管理更强调“治未病”

《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这项报告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完成的,他们对1990~2013年全球各地240种死因的死亡率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发生了五大变化,其中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8.6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的平均健康寿命仅为66年,比发达国家少了10年左右;中国70岁及以上人群中,中风和癌症成为最主要的死因;中国居民慢性肾病致死率上升147%;老年痴呆症致死率上升121%;肺癌致死率增加103%。

面对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但活得并不健康。“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先生的话毫不留情地总结了很多中国人对健康的态度。

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经常熬夜平时又不运动,似乎很不重视自己的健康,但是一旦感冒发烧,他就特别紧张,立马去医院打针挂盐水,而且还要求医生给自己用最好的抗生素。对此,我曾劝诫他,小病无需抗生素介入,多休息多喝水就好。可同事不听,他认为感冒就是生病,“小病不治大病要命”。于是我提议,既然如此重视健康,为何不预防,平时不熬夜多运动,合理饮食,也就不会有小病了。

我还见过一位朋友,三年前体检结果明明注明其血压高、血脂高,还有脂肪肝,可他却认为自己体力不错,吃点降血压药就可以了。三年时间他没有为体检结果做任何干预措施,三年后他中风了。躺在病床上,他才开始重视,辗转于各大医院不断治疗,虽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却只能一直卧床,这一年他才55岁。

“有病及时治疗”是很重要,但是将病扼杀在摇篮中不是更好吗?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平时总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可去医院检查又没什么疾病。这类人可能正处于健康与患病的临界状态。其实,这一阶段的自我健康管理格外重要,中医称之为“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前就采取改善措施,防止疾病发生。现代健康管理对此也十分重视。

健康管理怎么说:

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诊断技术、治疗手段日渐完善,这也使得更多人关注的是已经发生的疾病,而对疾病前期的不适以及发病风险关注得较少。其实很多疾病的形成,需要一二十年的累积。在发生器质性病变之前,器官的功能先会下降,当下降到一个临界点时,才会发生病变。例如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如果在疾病发生前处理得当,身体就能转危为安;反之,则极易患病。

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健康风险评估,可以说是“治未病”的得力助手,它就像一个水晶球,能评估一个人在未来会发生某种疾病或因某种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帮助人们在生病前,了解各个器官功能的指标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发现那些出现异常的指标,了解这些指标异常会给机体带来哪些影响,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它们,避免疾病的发生。

Part 3“治未病”并不只是吃保健品

有位朋友与我闲聊,说到“治未病”的好处,朋友却摆了摆手。

我这位朋友,今年才40岁,却已有“七年保龄”,所谓“保龄”,指的是购买保健品的时间。朋友曾在医院、制药厂做过会计,所以对防病很是重视,7 年前生完孩子,她就开始购买保健品为自己补身防病,一开始只是购买普通的保健品,后来则是越买越贵,都是市面上比较少见的贵重补品。

去年年底体检,朋友被查出了慢性肾炎,这使得她对购买保健品更为疯狂,仅2个月,朋友就花掉了一万六千多元。而以往买的保健品根本来不及吃完,有些已经过期了。可惜经过四五个月的保健品补身治疗,非但肾炎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

“我如此重视预防疾病,又非常注重得病后的保养,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疾病的到来与发展?”聊天结束时,朋友留给了我这样的疑问。

前两天在“浙江在线”看到一则新闻,也说有两位72岁的老人已经买保健品五六年,花费差不多也有30多万元,如今他们又要把一套市中心的住房给卖了买保健品。说到为何如此痴迷于保健品,两位老人的回答一点也不含糊:留着这些钱也没用的,倒不如都投资到防病养生上来。

目前,在保健品方面宣传最多的是“提高免疫力”,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免疫力提高了便可以不生病。其实,如今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病皆与免疫力无关。除了故弄玄虚的“保健”之法,许多保健品商人还违规宣传其产品有治病防病奇效,夸大其词,这也使得老百姓把保健品认作是防病养生良药的思想根深蒂固。

健康管理怎么说:

人并不是单纯的生物人,人还是社会人。这就决定了人的健康状态不仅与其生物属性有关,而且与其社会属性有关。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人们关注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在内的所有健康危险因素。具体可包括:生物学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心理学因素,如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等;生活方式因素,如睡眠障碍、不合理膳食、药物滥用、吸烟、运动少等;医疗系统因素,如医疗服务、院内感染等;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

所以,只吃保健品并不能让健康一劳永逸,而是要配合现代健康管理的内容:

1.生活方式管理:选择最佳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2.健康和疾病的需求管理:指导自己智慧地去看病,满足自己的看病需求。

3.疾病管理:改善病人的健康,预防疾病恶化。

4.灾难性病伤管理:帮助得癌和其他灾难性病伤的病人和家庭正确利用健康信息,满足病人复杂的看病需求,在临床、经济和心理上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5.残疾管理:减少工作地点残疾事故的发生,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

Part 4健康管理不是有钱人的专属品

一位读者写信与我,说看了我们多期杂志,越来越觉得健康管理是个好东西,应该尽快推而广之,但他又犯难:这“漂洋过海”而来的“洋服务”,我们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吗?

事实上,当前由于我国的健康管理行业发展正处于初步阶段,人们对其了解不多是难免的。但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思想:健康管理是在为自己做健康投资。这种投资并非只有土豪做得起,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能轻松应对。

除了选择健康机构外,我们也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上来管理健康。比如我有一位长辈,因为患有高血压,所以他除了定期去医院体检、服药以外,还在家自备了血压器。每天,他都定时定点地测量自己的血压,并在一个本子上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这个本子不仅让他了解到自己的血压状况,指导平时的饮食作息,也为医院医生的诊疗提供了可靠翔实的数据。

诸如此类的慢病患者,其实都可以通过简单可行的自我健康管理措施,来制定相应的生活方式管理。不用选贵的,但可以选对的。“健康管理”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属品,它是每个普通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健康去负责任的一种健康观念。

健康管理怎么说: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

美国最初的健康管理概念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签订最经济适用处方协议,以保证医疗保险客户可以享受到较低的医疗费用。

健康管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其服务流程可由体检、评估、干预、促进四部分组成。所以,健康管理服务和流程是完全符合每一位普通百姓的。

结语:

去年9月初,国家卫计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编制工作,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健康中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加强对自我健康的管理,尽量少得病;通过五年“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今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此《意见》提出,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无论从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付费还是服务的重点人群来看,家庭医生都是服务普通百姓的,而不是富人专享的。

猜你喜欢

保健品疾病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保健品知识ABC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