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视野下高等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改革研究*
2016-08-30周平陈露
周 平 陈 露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能力本位视野下高等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改革研究*
周 平 陈 露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能力本位视野下,体育表演专业的教育应以从事体育表演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教师创新性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能力本位教育实施中,创新性教师的能力培养应放在首位。
能力本位;体育表演;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能力是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发展的主导力量,人只有依靠能力才能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展示价值。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思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强调知识的内化与人的潜力开发、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适应、个性培养与发展的社会过程[1]。21世纪,能力本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体育表演专业自2000年开办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时间短,缺乏经验,以至于在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学科门类增加,专业类增加,可体育表演专业却失去了阵地,怎样定位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人才能力体系,使体育表演专业在危机状态下生存并壮大,重新走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值得我们深究与探讨的问题。
1 高等院校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选定的正确与否,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决定体育表演专业前途的根基。现今社会对体育表演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就应站在时代的高度,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能力、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及转化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能力。鉴于此,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实施“三贴近”原则: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时代大潮;接触产业和行业领域,贴近市场前沿;结合现实,贴近矛盾和问题。不仅应在对教育目标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建构“创新”的教育模式,更应该注重创造意识及实践精神的广泛培育。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性格各异的学生。为了实现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构建新型培养模式,从教学性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表演性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竞赛性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性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去体现。如“合金”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复合型的体育表演专业人才为目标,为受教育者设计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融合了专才培养模式和通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又弥补了二者的不足。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宗旨,让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方案等,走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存的道路。
2 高等院校体育表演专业人才能力的构建
能力本位是全球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每一类专业都有其特殊的能力培养体系。社会需求是专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而能力本位教育是专业人才通向社会的保障。体育表演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受制于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因此,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构建应用型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体现以能力为中心的 “T”字型人才培养,即在基础上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修养,在专业上具有一定深度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道德品德、文化修养、人格等方面的培养[2]。
2.1 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由核心课程、扩展课程和隐形课程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建立三维立体课程结构模式,x轴为课程的功能结构:课程模块有公共课程群、专业课程群、教育类课程群,课程形式为必修与选修。Y轴为课程的类型结构:课程模块有学科课程群、活动课程群与实践课程群。Z轴为课程的形态结构:课程模块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隐性课程远比显性课程对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大。如教科书有外显的价值和内隐的价值两个方面;教学活动中隐藏着无数的教育影响因素,如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等;教学活动之外的隐性课程,如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等,这些隐形课程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和思维。但隐性课程只有支持并补充显性课程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等。课程种类要涵盖政治、人文和现代科学基础的课程;体现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面向教学、科研、工作一体化的科研方法和实践课程;培养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课程;面向信息社会的信息课程[3]。既能满足行业岗位的转换、岗位工作内涵的变化与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又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2]。
2.2 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校内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注意运用练习实践教学方法,即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形式设计安排体育表演活动;考察实践教学方法,即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对体育表演人才的需求,懂得实际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案例实践教学方法,即学生扮演社会中各种体育表演岗位人员,模拟实际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某种情况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能借助理论科学方法,解决来自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完成新的科研与体育表演项目的挖掘;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能引进、优化新的体育表演方法及新体育表演方法的训练与社会指导。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与人文素质的提高,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的提高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在照顾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对学生和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实施上,把教学实施作为课程知识的创造过程,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在专业效果上,科学评价体系应从教学培养目标评价,教学管理体制评价,教学“终端”评价,教育载体的评价多方面去衡量;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极化,评价手段科学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去构建。
3 高等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师能力的构建
3.1 高等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师知识体系的构建
由于体育表演专业发展才十几年,师资队伍大多来自体育教育、竞技体育专业运动员,对于职后教育培训与专业自觉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知识的获得、能力素质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高等,阻碍着高等院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建设和发展[4]。教师创新性水平高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能力本位”教育实施中,体育表演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体现多元性,多学科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既有精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又有广博的知识修养[5](见图 1、图2)。
图 1 体育表演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层次
图 2 体育表演专业教师能力结构层次图
3.2 高等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师标准体系构建
体育表演专业教师标准的建立能确立体育表演专业教师职业在社会诸职业群体中的地位,保障体育表演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是提高体育表演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体育与艺术科学的迈进,要求体育表演专业教师具备未来专业发展所需的前瞻性素质,从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来讲,体育表演专业教师标准应包括初任、胜任、资深、专家等不同阶段的系列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内容应包括“专业教学策略”维度,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性和教学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专业基本属性”维度,凸显体育表演专业教育教学所需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专业发展”维度,注重未来专业发展所需的前瞻性素质要求;“专业协调能力”维度,突出体育表演专业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复杂关系的素质要求[6]。着重师资职后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即职后教育培训与专业自觉。
4 结论
能力本位视野下,体育表演专业教育应以从事体育表演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评估教学效果。以职业能力为教育的基础,并以其为培养目标和教育评价的标准;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采用模块化课程;以能力标准为参照,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手段。由于各学校办学层次和类型不同,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做法也应不尽相同,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侧重“复合性”或“专门性”,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或“应用型专门人才”。由于体育表演专业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专业,其专业标准尚付阙如,相关研究较少,体育表演专业教师教育也缺乏相应的标准依据,其研制工作迫在眉睫。
[1]刘创.能力本位:内涵不断拓展的现代教育理念[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4(2):176-178.
[2]周平,熊少波,范才清.创新教育视野中的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2:48-50.
[3]高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EB].国家体育总局网站资料2003,07(网址webmaster@sport.gov.cn).
[4]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田[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6-18.
[5]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7-122.
[6]赵进.体育教师合格专业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5:126.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Performance Major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Based-Competency
ZHOU Ping, et al.
(Sport and Art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Hunan, China)
The research had such conclusion in the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ive, the education of the sports performance major should be determined cultivating objectiv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developing the necessary ability of the sports performance practitioner ,and structured th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level of teachers’innovativeness had hug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eativity. When competency - based education was implemented,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the teacher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priority.
competency-based; sports performance; talents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湘教通[2011] 315号);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XCX15102)。
周平(1965-),湖南吉首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