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述评
2016-08-29程玲玲
程玲玲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关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述评
程玲玲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学界对于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内涵及提升策略方面任未达成共识,特别是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应用研究还极其缺乏。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内涵及提升策略三方面来进行综述,发现一般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共性,并尝试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
一、 探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方面
学者对于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目前有以下三类:
(一)单要素说。持单一要素说的代表学者有胡立华,曲恒昌,陈传鸿、陈甬军,徐和清等人。其中,曲恒昌认为大学之间竞争的本质实际上是文化力的竞争。胡立华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最本质的要素是大学文化。陈传鸿、陈甬军认为是学科建设水平。徐和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二) 双要素说。对于坚持核心竞争力两个要素观点的研究者来说,其具体构成也存在差别。刘向兵就认为这两个要素是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但这两个能力之外的其他资源因素也会对高校核心竞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张卓认为这两个核心要素是学术核心和管理外壳。
(三)三要素说。毛亚庆、夏仕武认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由大学资源(基础)、大学三项职能活动(中间层次)、大学核心能力(关键)等要素整合的整体竞争力,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罗红认为这三个要素是“技术(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是关键,文化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别敦荣、田恩舜提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是现代大学制度、学科生长机制和大学文化传统。赵向华在《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中从分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特征入手,认为其构成要素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灵魂)、高效的管理模式(保证)、完善的大学学科体系(关键)。
二、 探讨核心竞争力内涵方面
国内对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当前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对当前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概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资源观。资源观持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来源于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毛亚庆、夏仕武、马士斌、孟丽菊等人。虽然他们都认为资源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但在具体资源上又存在差异。毛亚庆、夏仕武认为大学整体竞争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蕴藏在大学拥有的各种资源之中。他们认为这些资源具体包括学科、人力、财务、校园文化、社会声望等五方面。马士斌则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人的因素。而孟丽菊将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视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二) 能力观。能力观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使学校在长期竞争中具备优势的能力或能力系统。赖德胜、武向荣、郭秋平、别敦荣、田恩舜持此观点,但又略有不同。赖德胜、武向荣提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别敦荣,田恩舜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系统,它是在大学发展中逐渐形成,融入大学内质并具独特性的特点。
(三)资源和能力要素协同观。该观点认为将高校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等要素通过整合、协同而形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朱永新、王明洲、王超等人。具体如下:朱永新、王明洲认为大学通过整合自身各种资源和提升自身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在持续的竞争中保持这种竞争优势的能力。王超提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所具有的整合校内各种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潜在优势,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比较优势,在持续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文化观。从大学文化角度分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学者的观点如下:朱宇娟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文化体系,具有不可复制性、强大适应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征。陆为群认为高校的文化由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孕育而来,需要历史的积淀与培育,一旦形成便难以被复制模仿,是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国、邓成超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以文化功能为核心,以科学研究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为依托,通过对大学的办学理念、校产资源、人力资源、学科建设的整合而使大学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三、 探讨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方面
王晓纯在《地方高校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通过分析制约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原因出发,提出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主要有把握发展的“动态性”,培育办学的独特性,加强资源的整合性三方面。赵向华在《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中基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制约因素,提出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发挥学科优势、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袁熙,李坚在《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一文中通过分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构建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着重从人才培养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出一要立足地方的人才需要来优化配置高校的资源,如改善师资队伍、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来整合教育物质资源、立足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优化学校文化环境;二是围绕地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强化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的完善优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导向增强创新和创业教育。赖德胜、武向荣认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点是制度创新,即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的作用,管理方式的现代化,营造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利制度环境。
对于上述研究,可得出目前在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方面有内生法和外生法。内生法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通过改善师资、学科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培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外生法主要是借助外部资源或者建立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这其中许多途径值得借鉴,但是也有不足,即这些策略大多是针对地方一般性普通高校而言,对于针对四川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本科的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途径的研究缺乏。
[1]曲恒昌.打造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02).
[2]胡立华.从文化角度构建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8 (09).
[3]陈传鸿,陈甬军.切实加强学科建设构筑高校核心竞争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3).
G718
A
1671-864X(2016)08-0154-01
程玲玲(1989-),女,汉,四川巴中,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