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冈诺维奇”号
2016-08-27萨苏
萨苏
2014年,一则关于中国海军的报道引起西方军事学家严重关注——据传中国正在武汉建造一艘新型导弹巡洋舰,据说“这艘战舰排水量约一万吨,装备有先进的雷达和作战系统”。尽管中方很快辟谣,但美国国会的一名海军分析家说:“此前,我们只知道中国的护卫舰和驱逐舰,巡洋舰超出了那个范围,将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规模的又一个标志。”
巡洋舰的意义
巡洋舰是一个颇为特殊的舰种,是今天世界各国海军中除航空母舰外战斗力最强的战舰。与驱逐舰、护卫舰等在现代化海战编队中充任辅助角色的舰只不同,它通常具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强大的通信指挥能力,可以作为编队的核心,也可以作为航母战斗群的“带刀护卫”,承担除航空作战之外的舰队指挥任务。同时,它也是海军文化的一个缩影。仅仅拥有驱逐舰级别战舰的海军难言是一支大洋海军,而仅仅拥有航母却没有巡洋舰的海军则被认为不符合传统。
中国历史上拥有的第一艘巡洋舰是1878年由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扬武”舰。此后在多次关乎民族命运的海战中,中国巡洋舰都曾露面。如甲午战争中的“致远”舰,辛亥革命中的“海容”舰,抗战中的“宁海”舰、“平海”舰等。然而,随着“重庆”号的沉没,巡洋舰这个舰种也从中国海军的序列中悄然消失,迄今已经六十余年了。
历史上的中国海洋意识淡薄,一直是一个陆军大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海上的处境十分尴尬。比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印尼军事政变后,在当地发起了肆无忌惮的大规模排华运动,却不担心中国进行报复。印尼方面的一个重要法宝便是其拥有一艘苏联赠送的“伊里安”号巡洋舰(原苏联“奥尔忠尼启则”号)。仅此一舰,其吨位便几乎等于中国海军最有战斗力的“四大金刚”——四艘鞍山级驱逐舰的总和,火炮口径则远在鞍山级之上。
新中国海军也曾试图努力拥有自己的巡洋舰,在工业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计划只有通过购买才能实现。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宣布了 “安东”,“长春”,“阆中”等六艘巡洋舰的舰长副舰长政委等干部名单。这批巡洋舰均为二战中的英国海军作战和辅助舰只,于战争结束后被改为民用。中国政府计划将其以商船的名义购入,加以武装恢复作战能力,作为新中国海军的第一代巡洋舰使用。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英国加入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一方与志愿军作战,并参加对中国大陆的封锁,这个计划没能实现。
然而,最近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圣彼得堡档案馆披露的前苏联档案中有记载表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曾经有计划“赠送”给中国一艘巡洋舰,而中国方面没有接受。乍听起来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卡冈诺维奇”号
五十年代正是中苏合作的蜜月期,中国海军曾有大批军官在苏联受训,海军建设中也得到过苏联的大量帮助,好好的一条巡洋舰送过来怎么会不要?
遍查中苏之间海军合作项目和相关文件,无论1950年的《建设中国海军的初步计划》还是1953年的《六·四协定》,其中涉及的最大舰只都只到驱逐舰级别。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还特别指示必须抓住重点,即快艇,飞机,潜艇。显然,中国海军很清楚在当时的条件下发展大型舰艇不太实际,海军战略仍以近海防御为主,也不大可能要求苏联方面提供这么大级别的舰只。
然而,这件事似乎并非子虚乌有,其信息甚至从苏方传到了欧美。1962年英国《简氏海军年鉴》也报道了这件赠送巡洋舰的事情。根据西方情报,苏联方面要赠送给中国的这艘巡洋舰,便是原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卡冈诺维奇”号巡洋舰。只是英方的情报有些不准确,《简氏海军年鉴》如是描述此事“关于巡洋舰的消息——据报道,苏联已经将旧式巡洋舰“卡冈诺维奇”号租赁或租借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事实上中方应该是从来没有接收过这艘战舰。
这是一艘满载排水量9436吨的大型战舰,无论吨位火力,对当时的中国海军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型装备,为何不要呢?
按照俄罗斯方面解密的史料说法,中国是因为政治原因拒绝了这一赠送(实际可能是租借)。1958年,赫鲁晓夫向中国提出建苏联控制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被视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导火索。中国领导人认为以当时中国海军的实力,完全不具备利用苏联海岸线的能力,因此“联合舰队”对双方不平等,并拒绝了这一建议。
笔者曾推测这艘“卡冈诺维奇”号是赫鲁晓夫当时提出的诱惑,结果被中方退了回来。等了解到“卡冈诺维奇”号的命运,才恍然大悟,这条船确实不能要。
“卡冈诺维奇”号所属的基洛夫级巡洋舰是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产物,它的设计者是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参考了意大利轻巡洋舰蒙德库科立号的设计。它既拥有180毫米重炮的火力,还有37节的高速。苏联政府在1934年批准了这一计划,不过很快发现这种设计导致军舰的船壳薄如蝉翼,不堪一击,无法抵挡北部海区的狂风恶浪,只得要求意方重新设计(二战中很多意大利战舰都是这样的样子货),于是这级军舰的建造便被大大拖延了。
这一级军舰包括六艘,“基洛夫”号、“伏罗希洛夫”号、“高尔基”号、“莫洛托夫”号、“卡冈诺维奇”号和“加里宁”号。“卡冈诺维奇”号于1939年开工,1942年下水,并名义上在这一年进入部队服役。
但这仅仅是名义而已,实际上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物资被大幅度向前线倾斜,该舰舾装始终没有完成。1945年8月9日,该舰在尚未完工的状态下参加了对日的最后作战,途中屡出故障,但始终没有轮到作战机会。
该舰实际上是在1947年才最后完工的,而且一直故障不断。直到1957年,一次海上事故使其无法在台风期间返回港口,结果在风暴中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该舰最后被认为缺乏修理价值而于1960年废弃并拆毁。
赫鲁晓夫提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已经是1958年,也就是“卡冈诺维奇”号出事之后。如果中方接受了这艘战舰,得到的只是一堆不能开动的废铁。
没能得到的斯维尔德洛夫级
有意思的是,在对这一公案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海军当时还真的对苏联巡洋舰很有兴趣。不过,感兴趣的并不是基洛夫级,而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
该级舰作为苏联海军战后第一型批量建造的大型水面主力战舰,也是斯大林心中一直期望的红海军大型战舰的第一步。斯维尔德洛夫级标准/满载排水量14290/17970吨,装备四座三联装152毫米舰炮,集高航速、高适航性和高射速于一体,且有较大的改装空间,不失为二战后一级优秀的巡洋舰舰型。
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中国海军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表达了对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兴趣,并在中苏决裂前已经获得部分图纸。
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海军的思路——尽管当时中国海军仅能集中精力于近岸防御,但中国总有一天会重返大洋,所以开始未雨绸缪,提前准备。
不过,这一级军舰最终也与中国无缘。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迷信导弹,停止了大型舰只的建造,并认为“最好的大型舰只也只是浮动棺材”,这种思路对中国方面也不无影响。同时,当时海军装备正在从火炮转向导弹,出现了技术革命,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迅速变得落后,中方也不再有兴趣建造这样的舰只。
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1989年后全部退出现役。昔日曾令我们艳羡不已,求之不得的一代“雄杰”,沦为被卖废铁的命运。
而从“辽宁”号到新一代战舰,中国海军大型舰艇的发展方兴未艾。也许,中国巡洋舰重新巡航于大洋之上,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