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创新不停步
2016-08-27袁风
袁风
两年一届的欧洲萨托利军展是国际陆军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的展会,是欧洲陆军装备强国展示和推销新型武器的第一舞台。2016年度的萨托利军展上,法国、德国、意大利作为欧洲陆军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最强的三个国家,没有让观众失望。他们各自拿出了全新的大型地面武器系统,涉及坦克、突击炮、步兵战车和压制火炮。这说明传统陆战装备远没有过时,在新型材料、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它们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说明,即使政府军费开支低迷,欧洲老牌军火企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科研势头,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反‘阿玛塔”的炮?
2016年的萨托利军展上,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正式展出了L/51型130毫米滑膛坦克炮。这是主战坦克火炮口径停滞多年之后,终于向着更大口径、更长身管迈出了一步,也表明各种新概念发射技术——包括电磁炮、电热化学炮、液体发射药火炮——虽然已经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却仍没有成熟到可以用于坦克。
◎发展背景
长期以来,第三代主战坦克及其改进型的主炮分成两大流派,其一起源于苏联“革新家”设计局的125毫米滑膛炮,其二起源于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RH-120型120毫米滑膛炮系列。这两个流派在不同的国家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形成了不同身管长度、不同威力的火炮系列。其间也出现了个别另类,例如法国的CN120-26/52型120毫米滑膛炮,中国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滑膛炮,英国的120毫米线膛坦克炮。但不管怎么发展,二战后大量装备的专用坦克炮都没有突破125毫米这个口径上限。(苏联在IS-7重型坦克上采用的130毫米炮是从海军炮移植而来,不能算作专用坦克炮)。
在冷战后期,由于坦克防护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苏联还是西方都不敢确信,自己的坦克炮能击穿对方主战坦克的前甲。因此,是不是要研制更大口径火炮,一直是坦克界议论纷纷的话题。特别是西方一直在猜测,苏联/俄罗斯下一代坦克会采用135毫米大威力火炮,那么要不要研制口径超过120毫米的坦克炮作为应对?实际上,美国和德国都开展了140毫米坦克炮的样机研制工作。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坦克工业的水平停滞不前。西方发现苏联坦克技术“不过如此”,此前对坦克炮威力的担心完全是过虑了。因此,关于更大口径坦克炮的讨论沉寂了下来。55倍径RH-120的出口让人们对西方坦克炮的威力有了更强的信心,市场销售一路看好。
这种局面在2015年“阿玛塔”坦克的出现后被打破了。“阿玛塔”采用轻防护无人炮塔和大功率发动机之后,显然让车体防护得到双重提高,而用来保护乘员舱的首上和首下装甲必然远远强过T-90甚至T-80。RH-120还够不够用,再次成为一个问题。
能不能在120口径基础上继续加长身管,以提高威力呢?祝榆生总师在为99式坦克选择火炮时,富有前瞻性地指出,RH-120的药室容积不足,生命力是不及125火炮的。事实证明莱茵金属公司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L/51的出现就是这家公司的解决方案。
◎性能分析
在展会上,莱茵金属公司不但展出了L/51的穿甲弹训练弹实物,还在旁边摆了一枚120炮穿甲弹训练弹作为对比。根据弹芯伸出弹托的长度和弹托形状,这枚弹药似乎直接采用了DM63的弹芯或类似设计。而药筒的长度变化更大,其药筒比120毫米弹长了大约60%,直径却基本相同,可以推测装药量也提高了大约60%。我们清楚地记得,祝榆生总师介绍说,RH-120的药室容积为9.8~9.9升。那么L/51的药室容量将在16升规模,超过125炮的13.4升。大药室容量,加上8.3千克左右质量的弹芯,可以达到空前的炮口动能。莱茵金属公司的官方说法是,L/51的炮口动能比120炮高出50%,这与药室容量的增加幅度是相称的。因此,L/51可以认为是迄今为止公开展示过的、威力最大的坦克炮。
L/51采用了51倍径身管,重3吨,其中炮管长6.5米,重1.4吨。而55倍径RH-120的炮管长6.6米,重1.35吨。显然,L/51在材料和工艺上进行了大量改进,没有造成重量和尺寸大幅度上升的问题。
比较大的麻烦可能来自弹药。L/51仍然采用整装式弹药,现场展出的穿甲弹重30千克,长1.3米,而DM53重21.4千克左右,长度只有745毫米。因此,L/51的弹药装填可能是个大问题。至少,在现有“豹”2的战斗室内,装填手是很难拿取和装填如此之长的弹药的。现有弹药存储位置能不能放下这么长的炮弹,也值得怀疑。如果改用自动装弹机,整装弹只能采用类似于“勒克莱尔”和K2的炮塔尾舱装弹机。而1.3米的超长弹药会导致尾舱超长,带来重心偏高、炮塔转动惯量过大、侧面投影过大、遮挡动力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会让莱茵金属公司选择新的坦克设计。
◎前景预测
按照莱茵金属公司在展会上发布的消息,L/51还远未成熟,需要用10年的时间来完善,也就是到2026年前后才可以正式服役。这与莱茵金属公司发布的一份未来坦克构想文件是相吻合的。
这份文件认为,“豹”2 A 7 +到2 0 1 7年还可以保持领先,但“阿玛塔”会后来居上,因此到21世纪30年代,就必须研制一种新概念的“地面主战系统”(MGCS)加以应对。莱茵金属公司希望从2017年开始,采用多国联合的方式来研制MGCS。L/51的推出,或许是莱茵金属公司表示诚意的一种方式——一种无法用“豹”2来承载的火炮,必然是为新一代坦克准备的。
“山猫”源自“美洲狮”
在2016年欧洲萨托利军展上,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推出了全新的“山猫”履带式步兵战车。在重型履带式步兵战车市场极度萎缩的今天,莱茵金属的这个举动让人有些意外。从外观上看,“山猫”和莱茵金属公司的“黄鼠狼”、“美洲狮”步兵战车一脉相承,都采用发动机前置、6对负重轮和大倾斜首上装甲设计,车体尺寸和造型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外观更加简洁。“山猫”和“美洲狮”一样,采用了大型双人炮塔,但是炮塔安装位置比“美洲狮”靠前,与倾斜前甲的后部有部分重叠。显然“山猫”的动力舱更加紧凑。
“山猫”的炮塔在布局上与“美洲狮”相同,都采用了主炮在右侧、火控系统在左侧的布局。但是炮塔外观有所改动。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是,“山猫”可以选用两种口径的火炮——30毫米和35毫米。30毫米的型号显然是和“美洲狮”同型的MK-30/2,35毫米口径则耐人寻味。“美洲狮”研制期间曾经试装过35毫米炮,“山猫”的35毫米炮选项是有技术基础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成熟、先进的35毫米炮,那就是瑞士厄利空公司的35毫米高炮。从欧洲兵器工业的研发习惯看,不太可能长期秘密研制某种新型火炮并择机突然曝光。因此“山猫”的35毫米炮与厄利空35高炮必属同族。
“山猫”有KF31和KF41两个型号,乘员都是3人。前者可以运输6名步兵,后者可以运输8名。这个数字与“美洲狮”基本相当。“山猫”也采用了不同等级防护的概念,最高防护等级下的重量为38吨,比“美洲狮”的最高防护配置低3吨左右。莱茵金属公司还强调,“山猫”不但具有很强的传统弹道防护能力,还充分考虑了防路边炸弹的能力。
综上情况可以判断,“山猫”是在“美洲狮”基础上的改进型。在“山猫”的信息发布中有另外一点值得注意,莱茵金属公司给出了一些机动性参数,包括爬坡度60°,侧坡度30°,越壕沟宽2.5米,涉水深1.5米,越垂直墙高1米。莱茵金属公司从未公布过“美洲狮”的越野能力参数,本次公布的“山猫”参数可以成为重要的参考。
轮式突击车进入大口径时代
依维柯公司在军展上推出了第二代“半人马座”自行反坦克炮(以下称为“半人马座Ⅱ”)。参展的样车采用1门45倍径的120毫米滑膛坦克炮,能够发射多种北约标准的120毫米弹药,火力直追主战坦克。
“半人马座”的炮塔由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制,称为HITFACT,这种炮塔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兼容105毫米和120毫米两种火炮。在“半人马座”的出口客户里,阿曼苏丹国订购了9辆装120毫米炮的型号。“半人马座”还曾经出现过一种称为“半人马座机动火炮系统120”的装甲侦察车,装标准的45倍径120毫米滑膛炮,除了4人车组,还能运载4名侦察兵。不过阿曼对侦察车型号并无订货,使人们往往不记得 “半人马座”可以采用120滑。
这次“半人马座Ⅱ”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也使人们对8×8轮式车辆的火炮承载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半人马座Ⅱ”基本保留了“半人马座”的总体设计和布局。虽然采用了发动机前置的布局,但是由于炮塔高大,因此火炮有着足够的俯角。“半人马座Ⅱ”的装甲防护得到了大幅度加强,尤其是炮塔的防护水平明显超过“半人马座”。出现在展会上的“半人马座Ⅱ”并没有加装主动防护系统,但根据前几次展会时依维柯公司的展品,增加主动防护系统并没有困难。
为了适应轮式车辆的特性,“半人马座Ⅱ”的120滑配用了高效炮口制退器。120炮对装填手的体力造成了挑战,因此“半人马座Ⅱ”配用了半自动装弹机,减少装填手的工作负荷。
采用120滑并加强装甲防护后,“半人马座Ⅱ”的战斗全重达到了30吨,比“半人马座”高出6吨,因此换用了依维柯公司的529千瓦(720马力)柴油机,比“半人马座”的功率高出147千瓦(200马力),保持了良好的机动性。在保持H传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加强了变速箱、制动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其公路最大速度为105千米每小时,经济航速(75千米每小时)下的最大行程达到800千米。
为了提高治安战能力,“半人马座Ⅱ”在炮塔顶部加装了一座奥托-梅莱拉公司的“希特罗尔”遥控武器站,不但可以对付步兵,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车长周视镜的作用。
如果客户仅仅需要105毫米炮,“半人马座Ⅱ”也可以改换口径。
“半人马座”服役后曾参加了多次维和及军事干涉行动。其中在南斯拉夫地区、索马里、伊拉克执行过武装巡逻任务,并负责清除非政府武装的迫击炮和狙击手。良好的部署性和快反能力为其带来了声誉。这也为“半人马座Ⅱ”的销售创造了条件。
目前,依维柯公司已经从意大利国防部拿到了价值1.6亿欧元、总共136辆“半人马座Ⅱ”的订单,用来装备9个装甲骑兵部队。
轮式步兵战车跨界防雷车
法国在本次萨托利军展上展出了新一代“格里芬”装甲车。据说参展的这辆是“格里芬”新一代装甲战斗车族唯一的初样车,后续研制中可能还要进行大幅度修改。尽管如此,这也意味着法国已经在重新审视轮式装甲战斗车族的总体思路和车族配置。
“格里芬”属于法国国防部在“蝎子”数字化转型计划下的“多用途装甲车辆”项目,早在2014年,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视察第27山地步兵旅时就透露,将由法国NEXTER公司、雷诺卡车防务公司、泰雷斯公司联合承包。其中NEXTER公司负责防护系统,雷诺卡车防务系统负责动力系统和遥控武器站,泰雷斯公司负责结构和车辆电子系统。
法国在轮式战斗车辆上一贯走在世界前列。“格里芬”的战斗全重为24.5吨,长7.5米、宽2.55米,输送车型最多可载10人。它采用一台294千瓦(400马力)的沃尔沃发动机,配用自动变速箱。
让人意外的是“格里芬”的总体设计,它完全不像传统的轮式步兵战车,没有楔型的前甲,驾驶员和车长也不再通过狭小的潜望镜来观察外界。方形的动力舱突出在车头,散热器栅格就树立在车头正面。发动机舱上方树立着大尺寸风挡,正副驾驶各有一个带窗的大型侧门。三个车轴并不像传统步战车那样基本均匀分布,而是像载重卡车那样,后两轴紧邻在一起,前轴远在动力舱下。
总体来说,“格里芬”更像是防雷车。这或许反映出法国对于未来一个时期海外干涉行动的认识。法国在马里等地遇到的地方武装没有强大火力,装甲车辆可能遇到的威胁无非是路边炸弹和火箭筒。在这种情况下,车辆的防雷性能远比弹道防护性能重要。而步兵乘坐车辆长时间巡逻的可能性远比冒着敌人炮火机动的可能性大。因此,防雷车的设计理念更加适用一些。
然而,2015年美国陆军在创新成果展上,展出了一种8×8防雷车。它放弃了MRAP的造型,采用了楔型的前甲和整体式座舱设计,走回了步兵战车的老路。
法国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变得像防雷车,美国的防雷车变得像轮式步兵战车。这或许是因为轮式战车的设计师们在不断适应新的战术需求,在正规战和治安战之间努力取得平衡。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这两类战车会融为一类,创造出一种新的战车类型。
“格里芬”计划从2018年开始,到2025年前交付750辆,总采购量1722辆。其中人员输送车1022辆,指挥车333辆,救护车196辆,炮兵侦察车117辆,工程车54辆。输送车又分为人员输送车(采用FELIN数字化步兵标准)、81毫米迫击炮车、狙击手输送车、反坦克小组输送车;工程车分为抢修车、抢修队输送车和加油车。“格里芬”用于替代法军现役的VAB 4×4装甲人员输送车系列,简化型号数量,成为法军快反部队的主力装备之一。
车更大、人更少
法国Nexter集团展出了新一代8×8“凯撒”车载自行火炮。这个型号是在2015年的伦敦军展上首次亮相的,这是它第一次在法国本土参展。
“凯撒”是世界上第一种车载炮,自1994年投放市场以来,受到了国际军界的普遍关注,类似型号相继出现。而“凯撒”本身也接到了来自法国陆军、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黎巴嫩和泰国的订单,总产量270多辆。Nexter集团也因此成为冷战后的世界第五大火炮出口商。
“凯撒”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底盘承载能力不足。它采用的“夏尔巴人”底盘。发动机功率235.2千瓦(320马力),最大载重12吨,承载52倍径155毫米炮武器系统之后,剩余载荷能力已经很小,只能携带18枚炮弹,持续作战能力不足。而且“凯撒”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炮组乘员为5人。同时代的瑞典“弓箭手”弹药基数达到100发,炮组仅需3~4人。
为了提升“凯撒”的性能,Nexter集团推出了采用8×8底盘的新一代“凯撒”。它选用了捷克太拖拉815卡车底盘,改用装甲驾驶舱。底盘承载能力的提高,使“凯撒”8×8的弹药携带量提高到30发。“凯撒”8×8的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改进,炮组减少到了4人。
太拖拉815是一种成熟的老型号,它分军民两个版本。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了太拖拉815的民用型号,在邢台长征汽车厂制造。它的军用型号用户同样遍及世界各地,甚至意大利、法国、美国都采购过太拖拉815。Nexter集团选用这种底盘,不但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还方便了用户的维护保养和日常使用。但Nexter集团表示,“凯撒”的武器系统还能换用其他8×8底盘,包括雷诺的“夏尔巴人”系列和德国MAN公司的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