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Data:第三方数据平台的生存法则
2016-08-27冯珊珊
文/本刊记者 冯珊珊
TalkingData:第三方数据平台的生存法则
文/本刊记者 冯珊珊
每个角色都是挺有自己定位,需求方跟供给方是一个博弈关系。证明数据有价值,这是唯一一个让数据平台盈利的方式。
TalkingData(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1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综合数据服务的创业公司,2012年5月正式发布首款数据分析产品。2013年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北极光领投),2014年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MileStone和软银领投),总部位于北京,在美国硅谷,日本东京,上海都设有分公司。TalkingData的客户既有腾讯、百度、网易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也有中国银联、招商银行,平安集团、国信证券等金融企业。
“传统数据公司拥有的数据更多是宏观的、偏静态的数据,多以问卷、客访的模式获取,成本高,导致采集的样本量、数据刷新的频率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的数据是偏动态、偏实时的数据。”TalkingData合伙人林逸飞介绍。
深挖交互数据
TalkingData的数据主要有两大来源:第一,移动设备,这也是TalkingData的主要数据来源。
TalkingData为移动开发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服务和数据工具,这些独立设备会报送给TalkingData与应用相关、人群相关、位置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数据。
“一般大家不会和自己的手机较劲,不喜欢的App不会在手机里面存活时间特别长,如果对App的服务质量不满意,也不会经常打开。比如在金融数据里面,一个人如果不用雪球App炒股,是散户的可能性极大,用雪球App的很可能是专业的投资人。”林逸飞说。
除了一些线上行为数据,移动数据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能够打通线上和线下。比如打开滴滴打车或者大众点评时,实际上就会抓取用户的GPS数据。再比如wifi数据,用户在不同地点打开手机wifi列表会显示出不同的wifi名称,强弱信号也会有所不同,结合线下每个店铺的wifi指纹,就可以推测出这个设备今天去过哪里。
第二,数据交换网络。TalkingData跟各个拥有数据的机构、平台包括政府、公安、银联都有在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和合作。“当你去银行存款产生一笔交易后,银行有了你的数据,这是交易数据。其实,在你走进银行发生第一步交易之前有很多交互数据,可以对人群做一些洞察。”
在林逸飞看来,银行、保险、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虽然他们拥有的数据维度和精准度确实很高,但是这些数据整理起来非常困难,大部分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数据指导生产。由于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移动APP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成本下降,样本量放大,交互数据显得越来越重要。
“次日留存、单日滞留时长等,在银行的互联网金融部门已经成为业绩管理指标,倒退5年,没有人会把这个指标作为考核。这跟银行权益类产品出售有关系,这都是有迹可循的。”林逸飞说。
针对数据收集的合法性问题,TalkingData的数据采集过程是:用户给每个App进行授权,TalkingData在服务这款App的时候,App会相应给TalkingData授权,移动端的数据并没有关联到用户个人是谁、手机号等敏感信息,TalkingData只是知道这个设备ID。
“就像在PC时代,所有数据是靠cookie串联,在移动时代可以变得更加精准和长久化,就是基于设备ID去串联起所有数据。”林逸飞说。
对于刷数据的行为,TalkingData也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刷水量得到的数据,跟手机里体现的交互性数据,可以通过算法依靠模型统计出来,把一些水量挤掉。
“比如一个APP说自己有100万用户,另一个App说自己有200万用户,不知哪一个是真的,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行业的标准。尤其在金融领域,这是一个很高价值的服务。”在出产品之前,TalkingData专门做了一本移动数据指标的白皮书,统一概念。
〉〉 林逸飞:由于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移动APP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成本下降,样本量放大,交互数据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数据到价值
TalkingData把移动数据工具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2012年是统计分析时代,当时由于移动设备的种类繁多,设备传上来的数据非常乱,TalkingData在数据的标准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通用产品在其他领域可能是可行的,但数据脱离业务一定是不成立的。2013年,移动数据工具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垂直细分,以游戏行业为代表。
2015年,客户需求变得非常具体。光是看到客户留存率、客户忠诚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客户需要获得数据洞见,移动数据工具发展的第三阶段到来:数据驱动决策。
到目前为止,TalkingData覆盖超过30亿独立设备,服务超过10万款应用。每天服务14亿次交互会话,每天处理事件100亿次。从整个数据的加工来看,现在已经提供了8个行业,差不多400个体系的数据体量,涵盖消费者活动区域、偏好、人口属性、地理位置等很多信息。
数据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对数据的用途是怎么定义的。“BAT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专注搜索,腾讯深挖社交,阿里聚焦电商。BAT的三个场景带来巨大的流量,衍生各种业务。”
林逸飞认为,传统大型商场也是有场景的,成千上万的人汇聚到这些场景里面进行消费,通过有效手段是可以刻画出这些消费者,在后端衍生出各种服务的。
数据本身的场景属性决定了应该怎么去看这些数据。“比如零售、房产非常重线下,电商、社交非常重线上,到底是线下往线上翻,还是线上往线下带?要看你的具体业态和业务指标怎么定。即使在零售业态,也不是所有人希望把线下翻到线上,线下的分销渠道和服务,是负担也是优势。金融没有仓储、物流、制造,玩的就是数字,线下ATM是包袱,但也是最后一公里使用时最大的便利,也不是不能转换成价值。”
很多传统企业的一大通病就是自己手上有很多数据,但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数据分享共享出去。TalkingData安排了三个团队在客户端工作:第一个团队就是数据咨询团队,主要负责帮助企业制定数据计划,梳理业务流程,确定它的数据指标和标准;
第二个团队是领域工程师,主要负责把新老数据进行打通,帮助企业实施应用TalkingData的数据产品,管理企业自身数据,帮它做用户分群、人群洞察以及人群追踪活动等等。
第三个团队数据科学家,他们更擅长数学、算法、模型等方面的工作。“三个团队有机整合在一起工作,让数据真正产生业务价值,而不是停留在IT层面。”林逸飞说。
移动端包含着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情景数据,可以对人群做出更精准的分析。近两年,大型品牌广告主纷纷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营销费用,就可见一斑。
定位第三方
“这个生态存在一个能够互相谈判的空间。一个广告主也会同时在多个平台上投放广告,你希望知道哪个平台贡献了多少流量,第三方的角色一定要存在,这个体系才有可能循环,这是格局造成的。”自成立以来,TalkingData就定位一家第三方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综合数据服务公司。
“在这个市场里面每个角色都是挺有自己定位,需求方跟供给方是一个博弈关系。利益是互相矛盾的。我们就是一家做第三方数据的公司,从来不去做业务,做了任何一个业务,也走不到今天,可能变成广告、游戏公司了。”林逸飞说。
证明数据有价值,这是唯一一个让数据平台盈利的方式。截止目前,TalkingData已涵盖移动应用数据统计、移动广告监测、移动游戏运营、公共数据查询、综合数据管理、数据咨询服务等多款移动数据产品及服务。
“针对不同形态,不同领域,收费策略不一样,有些免费,有些交换,有些合作,有些是甲乙方,有些分成,有些风险共担,有些帮助做一些业务,数据本身会直接刻画很多生意,几种可能性都是有的。”林逸飞说。
从开始给金融行业提供数据服务,后续又扩展到的汽车、零售、电商、奢侈品、房地产等领域。“某一个垂直领域的数据只能代表一个事情的一个侧面,有机整合在一起才能刻画出一个完整的画像。我们的特点是横向特别宽,可以看到一个全貌。”
PC端数据逐渐褪色,用量小了,ID也不精准,更长的打开时间和可能性在移动端。林逸飞认为,“手机里面能够获取的各种服务完全替代PC端;手机端的强IT性,这是PC端不能比的,手机号、IDFA等等数据,跟设备之间的ID特点是持久化的,存活时间长达一年到一年半。PC端的cookie会被要求重置,互联网上的所有浏览器、网站都有这样的选择,跟使用者的关联性基本是两到三天,本身不太具备对消费者的刻画能力。”
移动端包含着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情景数据,可以对人群做出更精准的分析。近两年,大型品牌广告主纷纷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营销费用,就可见一斑。
林逸飞介绍,目前,TalkingData在国内有近350名员工,超过一半是技术人员。“我们有很多海外业务,美国、日本都有分支,跟硅谷的算法和技术团队也在进行深度合作,所以我们在硅谷有自己的创新中心,在欧洲有跟出海游戏合作的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