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校政合作”模式探究

2016-08-26刘晓洋

高教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政务应用型

刘晓洋

(广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校政合作”模式探究

刘晓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既要有公共管理的理论素养,还要兼备治理中国公共事务的实践动手能力。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A市政务服务中心合作建设的政务实习基地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探索,重新设计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以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的人才培养呈现出“需求本位”特征,培养理念从“供给本位”转向“需求本位”、教学内容从“唯书本论”转向“唯书唯实”、教学方式从“填鸭式”转向“探究式”、教师队伍从“象牙之塔”转向“出来进去”,形成了“校政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需求本位;校政合作

一、研究缘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首次在国家层面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明确“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按照培养目标可分为学术型、技能型和应用型[1]。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2],侧重于理论研究;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以职业岗位本位、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侧重于实际操作;应用型人才介于学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强调理论应用,以知识发展和工作需求的基本技术为逻辑体系,注重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技术”[3],主要任务是在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4]。公共管理学科作为研究政府自身内部事务和外部公共事务管理规律的学问,既是一门研究官僚组织的知识系统,也是一门治理中国公共事务的实践学问。因此,公共管理学科本科生不仅要掌握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知中国政府管理的运作机制和运作过程。那么,如何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又兼具实践动手能力的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呢?本研究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A市政务服务中心合作建设的政务实习基地为个案,通过深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实证资料,描述了基于A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容,总结了“校政合作”模式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经验。

二、案例描述:A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践教学基地

A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而设立的政府集中服务场所,在“集中办理、统一管理、公开透明、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下,以“方便快捷,热情周到”为服务理念,秉着“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全程服务”的服务承诺,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一站式”和“一条龙”服务;进驻了32个市级的委、办、局和相关单位和约700多名工作人员,设置了210多个服务窗口,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审批和备案的服务事项共776项。2009年5月31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A市政务服务中心签订政务实践教学协议,建立A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实践教学基地(简称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为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提供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机会。2014年,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和广东省实践实习基地,双方的合作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从毕业生实习拓展到师资队伍交流、本科生挂职锻炼、本科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合力推进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实践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文件,是人才培养的指南,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公共管理学院从本科生的教学和学习规律出发,基于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需要,构建了“学习阶段—教学进度—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四维一体的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按本科生教学规律将学习阶段和教学进度各分为四个阶段,学习阶段与实践教学进度一一对应;按本科生学习规律和教学进度,将学习内容分为“实践教学、校内实验实训、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等四种,并对应使用“需求调查—理论训练—实践锻炼—论文选题”等四种教学方式。

图1 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二)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设置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公共管理学院与A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同开发了由“体验型”“顶岗型”“项目型”和“开发型”等多模块组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搭建了“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学时、课程学分”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体验型”实践课程是指本科生实地参观和体验A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咨询和办事服务的现实场景,如专业实习中《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礼仪》等课程的实践参观环节,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累计提供了300多人次专业实习机会;“顶岗型”实践课程是指本科生顶替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在实践导师指导下开展咨询和办事服务,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已提供123人次毕业生“顶岗”实习机会;“项目型”实践课程是指本科生参与到市政务服务中心与公共管理学院合作的软课题研究中来,引导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项目研究任务,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有10多名学生参与到软课题“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研究”“12345政务热线民意研究”“政务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政务服务规范研究”和“行政审批案例研究”的研究中;“开发型”实践课程是指本科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本科生在理论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理论来清理审批事项、开发再造行政审批业务流程再造等。

图2 “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三)实践教学内容

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通用技能训练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模块、职业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如图3所示。语言文字表达、公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通用技能训练课程模块主要是在校内理论学习完成,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模块和职业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都是在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完成。其中,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模块主要通过毕业实习来强化专业技能、并结合实习岗位获得毕业论文选题;职业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主要通过观察、见习和专题研讨等提升专业基础技能,通过模拟实训与集中实习相结合来提升专业核心技能。

图3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四)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另一关键在于加强理论导师(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实践导师(A市政务服务中心领导和实务骨干)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理论导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推行“走出去”战略,安排青年教师到A市政务服务中心挂职学习,充实到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去。公共管理学院从2013年开始,已经选派3名青年教师到A市政务服务中心挂职锻炼。X副教授到A市政务办的政务服务处挂职副主任1年(2013年9月—2014年8月),L博士到A市政务办下属处级事业单位市政务信息技术中心挂职主任助理半年(2014年9月—2015年3月),P博士到A市政务办的综合处挂职主任助理半年(2015年4月-9月)。在实践导师的理论能力培养方面,推进“引进来”战略,邀请A市政务服务中心的领导和实务骨干来学院讲学,以“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对碰的方式提升实践导师的理论水平。市政务服务中心的Z主任、Y副主任、P处长和L主任等多次到公共管理学院考察,座谈、授课和专题讲座,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介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子政务、12345热线等当前政务管理和服务的现状。

三、经验总结: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校政合作”模式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构成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A政务教学基地为平台,公共管理学院与A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合作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实践中发展出了“校政合作”的广州模式。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时,“校政合作”模式就是要培养面向广州、面向政府部门、面向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于政务服务和政务改革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人才培养理念从过去的“供给本位”转向到“需求本位”。在回答“怎样培养人才”问题时,“校政合作”模式就是要使教学内容从“唯书本论”转向“唯书唯实”、教学方式从“填鸭式”转向“探究式”、教师队伍从“象牙之塔”转向“出来进去”。

(一)培养理念从“供给本位”到“需求本位”

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用人单位抱怨找不到所需要的人才,而高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单位”的悖论,为什么在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间出现差距?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本位”逻辑。高校按照自身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课程设置出现了或偏重“政治学”、或偏重“社会学”、或偏重“企业管理”等现象,人才培养脱离了社会需要。公共管理学院转变人才培养观点,从“供给者—高等院校”本位的培养模式走向以“需求者—地方政府”本位的培养模式,立足于南方改革之都广州的实际,按市场经济规律,以地方政府的需求导向来培养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具体表现有:公共管理学院建立了政务管理与服务研究团队,形成了政务管理和服务专业方向,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围绕市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案例教学,在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形成了以“需求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教学内容从“唯书本论”到“唯书唯实”

“课程是教学的科目和教学的内容,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传统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大多沿袭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先通后专模式,课程授课也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5]。授课内容“唯书本论”,缺乏对政府部门新实践和新知识的拓展,忽视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连接。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内容一般滞后于实践,要求授课者能及时捕捉和掌握新实践和新知识。以《电子政务》课程为例,目前大多教材还是按照学位本位编写了电子政务基本原理、发达国家电子政务、中国电子政务、政务流程再造等内容。但是A市政务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实践领域已经开始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云储存、智慧政府、互联网+、政府3.0等新理念和新技术。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师提供的挂职机会,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最新实践、及时更新知识。教师的授课内容从过去“唯书本论”转变到“书本”+“新实践”相融合的“唯书唯实”。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与过去依附于应试理论教学下学生在政府部门从事公文类(如整理档案)、后勤类(如日常接待)和培训类(如人事管理训练)等简单实习工作相比[6],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为本科生提供了“体验型”“顶岗型”“项目型”和“开发型”等多模块组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以真实的情景教学来弥补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真正做到教学内容的“唯书本”和“唯实践”相融合。

(三)教学方式从“填鸭式”到“探究式”

尽管教学任务是认识和理解知识的本质,但求知方式对促进知识增进和能力发展也有着深刻影响。正如莫兰所言:“人类不仅需要学习,而且需要学习如何学习[7]。”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在“以校园教师为环境、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纸质教材为工具、以强制灌输为手段、以试卷考试为结构”的教学模式下[8],公共管理学科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作为主要方法。虽然,公共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也是一种基本的、必要的教学形式。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物,是实践检验理论的“过场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A政务实践教学基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就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支撑、以A市政务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采用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来完成教学活动:一是教学组织形式转变,由班级教学向小组教学转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理论训练环节,如在《电子政务》课程讲授中,学生按兴趣自愿组合成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流程再造、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审批制度改革等小组,自主按主题收集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资料,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汇报。二是由教师讲授向教师指导转变,采取任务驱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训练环节,如上文所述,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基于软科学合作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

(四)教师队伍从“象牙之塔”到“出来进去”

地方重点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为应届毕业的硕士或博士,是从“象牙之塔”走出来的新教师。如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最近5年(2011—2015年)共新进青年教师6名,均为各大高校毕业的应届博士生。他们的确扎实地掌握了公共行政学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对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了解。正如马骏在反思中国公共行政研究时指出:“中国公共行政学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公共行政一直缺乏深入的了解[9]。”基于此,公共管理学院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建立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循环”机制。一方面,以“请进来”的方式,有效扩展了实践教学队伍规模,如A市政务服务中心700多名工作人员中,有接近30%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本科实践“一对一”指导提供了师资支持。同时,“请进来”的实践导师以讲座、讲学等形式,客观地介绍了A市审批制度改革等内容,展现了中国政务改革的真实世界。另一方面,以“走出去”的方式,使教师队伍更新和拓展了知识,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能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如前文所述,《电子政务》课程任课老师通过挂职锻炼,深入了解和掌握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使用的诸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云储存、智慧政府、互联网+、政府3.0等新理念和新技术。

(责任编辑:邓远美)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宋伯宁,宋旭红.山东省高等学校分类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3]王荣德.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02-106.

[4]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5]刘耀东.校政协同 培养公共管理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0):59-60.

[6]娄成武,魏淑艳,曹丁.“校府合作”: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9(9):103-105.

[7]埃德加·莫兰.方法:天然之天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6-17.

[8]张玉磊.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应用型导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3(5):146-150.

[9]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3-76.

The Study of School-Government Cooperation Mode of Training Practical Talent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U Xiao-y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quires the talents to have the theory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the ability of governing China’s public affairs. This study takes government affairs practice base, built by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Guangzhou and A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 center, as a case to describe the both sides’ exploration for practical public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The content includes redesign of practical training schem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The talents training, which makes A government affairs practice teaching base as platform, ha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demands standard, and it forms school-government cooperation mode of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The cultivation conception changes from supply standard to demands standard;the teaching content changes from only book standard to only book realism;the teaching method changes from cramming method to exploring method;the teaching staff changes from ivory tower to going-out and bringing-in mode.

applied talents;demands standard;school-government cooperation mode

G642

A

1671-9719(2016)7-0039-04

刘晓洋(1986-),男,湖北洪湖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都市治理、公共管理教育改革。

2016-05-04

2016-05-28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校政合作培养‘双创型’人才研究:以广州市政务实习基地为例”(GDJG20142256);2014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行政管理”(广州大学);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从‘供给本位’到‘需求本位’”(穗教高教〔2015〕29号)。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政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股东大会知多少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