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热投资背后的冷思考
—专访新学说传媒联合创始人吴越
2016-08-26邓茗文编辑胡是非供图设计胡婷
特约撰稿_邓茗文 编辑_胡是非 供图_设计_胡婷
国际学校热投资背后的冷思考
—专访新学说传媒联合创始人吴越
特约撰稿_邓茗文 编辑_胡是非 供图_设计_胡婷
近些年,我国的国际学校在不断扩张,引来了资本的关注,近两年国际学校投资热升温明显,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士在国际学校上落下重本。该如何对国际学校进行理智的投资?新学说传媒联合创始人吴越,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2016年5月20日,在腾讯网、腾讯教育、新学说传媒主办的ICE2016国际学校投融资峰会上,吴越发布了《2016国际学校投融资趋势分析》报告。
在投资界,越是火热的领域就越需要冷静地思考。这一准则用在国际学校投资上再恰当不过。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学校扩张速度惊人。据新学说传媒统计,2015年,中国的国际学校数量总计有597所,我国成为全球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归功于民办国际学校的迅猛增长。而据英国研究机构预计,2015年中国国际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36,400名。
国际学校的扩张引来了资本的严重关注,近两年国际学校投资热升温明显,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士在国际学校上落下重本。然而,与其他领域的投资不同,关乎教育的投资总须慎之又慎,国际学校的投资因其数额巨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而让不少投资者犯难和困惑。而被资本收购的国际学校,其命运亦各不相同。一些国际学校在投资者手里成为具备高增值优势的潜力股,进入良好发展期;而另一些,则可能因此落入资本腾挪的圈套,走向衰颓不可逆的命运。该如何对国际学校进行理智的投资?新学说传媒联合创始人吴越,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2016年5月20日,在腾讯网、腾讯教育、新学说传媒主办的ICE2016国际学校投融资峰会上,吴越发布了《2016国际学校投融资趋势分析》报告,用数据说话,描述了中国国际学校投融资的发展过程和新趋势。《留学》记者对这位熟谙国际学校业态的研究人士进行了专访,冀望让投资人在对国际学校的投资的深层问题有更清晰的把握。
三类国际学校优劣大比拼
从2009年创立汉通教育以来,吴越关注国际学校已经有七八年,而这些年正是国际学校进入发展快速通道的时期。吴越所界定的国际学校,由三类学校构成:一是纯粹只接收外国籍学生的国际学校;二是公立学校的国际班;三是民办国际化学校。
“从国际学校的开办背景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吴越通过对国际学校行业持续的深度观察,总结出国际学校开办背景的规律,“第一种是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办的国际学校,如碧桂园集团创办的广东碧桂园学校、万科集团创办的万科梅沙书院等;第二种是教育人士开办的国际学校,如王虹开办的北京世青国际学校、刘煜炎一手创建的北京康福外国语学校等;第三种是教育培训机构做全日制国际化学校,如新东方教育集团成立的新东方昌平国际学校等。”
这三类学校的运营模式因其背景差异有所不同,同时由此也形成了三类学校各不相同的优劣势。
房地产企业开办国际学校的一大优势,是节约了成本,“一个国际学校的土地成本会占到总成本的8%-15%,如果开办方是一家地产机构,这8%-15%直接就变成了国际学校的利润;如果开办方是房地产建筑公司,那么像国际学校这种建筑装修投资较大的项目,在建筑、装修方面就可以节约很多成 本。”
第二大优势是政府关系,“搞地产的都有大把的政府关系,都得靠政府拿到地,所以这些企业有强大的政府资源,这对学校的开办、运营都有帮助。”
不过,这类学校也容易存在一个硬伤,即投资者“不懂教育”,换言之,投资者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够,招募的管理团队缺乏运营学校的经验,在教学和教师团队的管理上不是行家里手。
不过,吴越也指出,有远见的房地产企业可以平衡这类矛盾。诸如,有的房地产企业能够凭借自身资金充裕的优势,在学校管理团队的招募上不吝花费,用为教师提供住所等优厚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尤其在北上广这样普通人买不起房的高房价城市,学校能够提供公寓住宿,这样的条件确实很有吸引力,有利于招募那些优质的国际教育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产企业“不懂教育”的劣势。
针对第二类国际学校,吴越认为,教育人士开办国际学校的优劣势,正好与地产企业开办国际学校的优劣势相对应。教育人士在教育领域经验丰富,“懂行,且有教育资源,特别是能够吸纳国际教育资源”。运营一所国际学校对他们来说可谓轻车熟 路。
而这类学校的劣势也很明显,通常在硬件设施上不尽如人意,“学生和家长也许会认可这类国际学校的教学品质,但把它们和那些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一比较,可能又会觉得把孩子放在这类硬件不够完善的学校里有点憋屈。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学校生源得不到保障,极容易流失。“硬件的缺陷是这类国际学校的硬伤。”
此外,这类国际学校的开办人是否具有资本发展眼光,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走向。吴越以北京某所国际学校举例,其硬件实力不佳的原因在于,学校的创始人“就愿意做单一的小学校,没有扩张意愿”。“赚了钱留着就好了,他没有想到通过资本运作,来买个更大的校区,或者改善学校的硬件环 境”。
当然,也有借助资本让学校的规模更上一层楼的教育人士。吴越告诉《留学》记者,对比同类的另一所国际学校,其创办人想法就比较活泛,“他最早做幼儿园起家,现在他已在全国有七八家幼儿园;之后又不断拓宽办学深度,从幼儿园不断延伸到其他阶段,就是创办小学,小学成立之后又开办初中、高中;另外还注重地域扩张,在北京不同的行政区开办分校区,现在还在全国不同的省市,如昆明、成都、南京、西安等地进行布局。”不过,吴越认为这只是一个特例,“一般来说,教育人士开办国际学校会比较局限于教育,在扩张、资源利用方面缺乏灵活的思路和做法。”
国际学校成本结构
至于第三类由教育培训机构创办的全日制国际学校,吴越向《留学》表示,目前,这一类型的学校数量已经日渐增多。教育机构,尤其是做出国语言培训的机构,优势十分显著—“对于国际教育,他们有一定的认知度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有规模不小的现成客户群。比如某知名教育上市机构,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在对自身业务链进行延伸,向纵深发展。其发展初期,公司只能提供短期培训,后来开始给学生制订一两年的语言培训计划;之后,业务拓展到留学板块,你不是说要出国嘛,那再增加一些针对出国留学的培训项目,把培训的时间扩展成两三年;到最后,办全日制的学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申请创办学校的牌照,把原有的进行语言培训的学生进行有效转化。”总而言之,有现成的可转化成生源的客户资源,是这类学校的显著优势。
说到弊病,吴越认为,这类学校容易急功近利。“考试培训机构都是预付费、现提成,学生短期轮换。用考试培训的理念去做全日制学校的时候,往往在顶层设计上会欠缺长远的考虑,会陷于这样的一个困局,就是常常会把国际学校做成一个类似培训学校的全日制学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最终难免会把考试培训做成整个学校的重中之重。”
新学说传媒联合创始人吴越。
供需失衡 国际学校优质标的少
吴越告诉《留学》记者,国际学校是重资产项目,前期投入资金数额大,利润回报周期长,因此,投资运营国际学校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尽管如此,当前投资界对国际学校的追捧却有持续升温的趋势。吴越观察到一个怪现状:企业路演的常态通常是,募资人极力吆喝,投资人冷眼旁观,但轮到对国际学校进行投融资的时候,情况却大相径庭,形成了“投资人台上拼命介绍自己能够提供的资金、资源支持,国际学校校方作为投资标的,在台下细心甄别投资人的新常态”。“因为供需太不平衡了,只能说好的国际学校标的太少了。”吴越创办的新学说传媒的业务范围之一就是为寻求投资的国际学校和投资人之间牵线搭桥。“我们正在做一些闭门的活动,联系十来家好的国际学校标的,找二十家投资人去路演。”
别看以上三类开办背景不同的国际学校在优劣势上各不相同,投资方对哪类学校都有投资兴趣,“即便没有现成的国际学校,仅仅是一个专业的国际学校运营团队,资方都愿意投钱。”
正是因为这样的供需失衡,导致了国际学校投资圈存在一些不利于投资方的问题,比如投资方在不懂国际教育的情况下盲目跟进,最后栽倒在一些看似运营顺畅、前景美好,实则烂摊子一堆的国际学校项目上。所以,吴越建议,投资人“在进行投资之前,还要考虑一下能不能把投资的项目玩转”。
投资人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谨防国际学校报价虚高。吴越举例,某投资集团花数十亿元人民币买了一个国际学校,这个价位令业界人士唏嘘不已。吴越说,“国际学校这个行业看起来很高大上,投资人觉得不错,一听介绍得那么好就着急上手了。一般来说,投资机构在这个领域没做过两年左右的深入调查,就投资国际学校,很有可能出问题。”
实际上,国际学校的投资热真正掀起,是在2015年初国家出台“公立学校不能再开办国际班”这一政策之后。“2010年、2011年,资本还在追逐像美团、拉手网之类的团购网站;2013年,资本青睐的是在线教育;到了2015年,国际教育投资的风潮就刮起来 了。”
家长高质量选校TIPS
首先,选校要看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的实力。查学校长、学术总监的背景、资历,管理团队的构成。
其次,看招生情况。了解招生的流程规范不规范,招生标准是否够高。最后,看学校的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很完备,有没有获得国际认证。
政策利好 国际学校东风来也
对于国际教育投资热,吴越看到了政府政策在这方面发挥着切实可见的影响力。
对于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政府的政策管控逐年在放宽,吴越告诉《留学》记者,以前申请开办只可接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需要教育部进行审批方可,如今审批权限已下放到各省教育厅。“但其实上只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依然不那么好做,因为外籍人士在中国的人数逐年减少,学生流失严重。”
对于公办国际班,政府的态度则是收紧。2013年,教育部对公立学校办国际班的政策开始收紧,出台了《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第一,不再审批新的国际班;第二,现有的公办国际班,招生人数不再增加。上海和北京出台了具体的规定。总的来说,“就是限制招生项目、限制招生人数”。“不少投资方都看得很清楚,政府不让在公立学校办国际班了,大家开始往民办学校靠拢,这对民办国际学校是个利 好。”
201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国际教育其中一点提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以前我们对民办教育的提法是,补足经费,满足大家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现在的提法,是满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这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信号。”吴越说,“在民办国际学校中,投资人是大有可为的。因为之前要求是非营利性质,现在则允许获得合理回报。”
实际上,国际学校面对的市场需求并不小。2015年底新学说发布了《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有597所国际学校,其中民办学校256所。根据富裕阶层家庭和净资产人群的数据测算,以及预测他们对留学(课程)、出国的需求,目前富裕阶层家庭的子女入读民办国际学校的人数约为40.7万。按一个学校入读600人来测算,40.7万名学生约需要700所民办国际学校才能容纳,经新学说传媒的测算,未来几年需要约1000所民办国际化学校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新学说 构建国际学校信息生态圈
正是基于对国际学校领域的市场预估,吴越创办的新学说传媒把自己定位为国际教育多边平台。第一,对国际学校,提供运营管理咨询、市场招生咨询、品牌管理咨询、从业者培训、行业资讯;第二,对投资机构,提供投资咨询、建校咨询、行业资讯;第三,对行业,举办行业会议、行业论坛,开展学校排名,发布行业分析报告,提供行业资讯;第四,向家长提供国际学校深度资讯。
“新学说这个平台,就是要把这个产业链上的链条链接起来。比如说,从投资一所国际学校开始,如果有想开办国际学校的专业团队,但缺乏资金,找不到投资人,我们会做链接。对一些想要扩展规模的学校,他们想找投资人,我们也会做链接。接下来到建一所学校,比如需要一套建校方案,我们可以做可行性分析报告,做市场调研报告;之后,对这所学校要帮其找准定位、理念,我们有专业的智库人员,曾经开办过几个学校的人提供咨询服务,把专业人士跟有需求方做链接。然后,一所国际学校开起来之后,如果他缺乏外教、中教等教师资源,我们会把很好的外教招聘公司与学校做一个链接。国际学校开办起来后,学生最后要有出口,上大学,如果校方没有那么多的海外院校资源,我们有留学专业的院校库、学校资源,可以提供链接。国际课程方面,一个学校国际课程的提供能力,反映了整个学校的综合实力,那么我们可以将学校与国际课程提供方做一个链接。最后,即便是细节到一所国际学校想打造一所硬件高端的学校,对于学校的装修设计,应该从哪里找设计团队,桌椅板凳从哪里买等,我们有这种设施设备的提供方,我们能做一个链接。总之,我们想在产业链上把大家很好的链接在一起,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吴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