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中揉弦的几种风格探析
2016-08-24文/颜乐
文/颜 乐
大提琴演奏中揉弦的几种风格探析
文/颜 乐
揉弦是演奏大提琴的重要技术,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听众的感觉中,大提琴的音色基本来自于揉弦的好坏,质量差的揉弦,听起来会感到迟钝,干涩,没有内容,没有思想,而好的揉弦会让音符插上翅膀,圆润,丰满而让人充满想象力,在揉弦中,把握好演奏的技术,乐曲的风格、以及演奏级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感受等因素都至关重要。
大提琴/音色/风格
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在管弦乐曲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是甚为人们喜爱的独奏乐器。大提琴是由古代的膝琴(Viola de gamba)演变而来的,自16世纪以来即流行于世,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乐器的大小一直未能固定下来。经过许多年的实践与改革才算告一段落。现代大提琴高约48英寸,具有深厚动人的音色,同时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音色著称,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适中音和低音乐器,它的声音那么温柔、优美、富有人情味,造型那么华丽,高贵完美,色彩漂亮雅致,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大提琴以它自身的美妙独特音色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它是一种歌唱性乐器,声音洪厚纯净接近人声,自然圆润的歌唱性音色也是大提琴演奏者们多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技术,大提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门类之一。在国际很多大提琴家演奏大提琴名曲时,相同的乐曲我们听到他们拉奏时声音风格多变,不尽相同。这固然有每个大提琴家的大提琴制作工艺不一样,年代不一样,也有大提琴家的右手运弓力度不一样,还有左手技巧也不一样。揉弦是左手技巧里极其重要的技术,是大提琴的音色的灵魂所在,揉弦可以改变音准和音色,让声音变得丰富,我们发现,一流的大提琴演奏家在揉弦这个技术上都具有很深厚的功力和思想,而作为一般的大提琴学习者,也在必须攻克这个难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揉弦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平得到质的飞跃,迈进新的台阶。
现在的音乐教育大多从学习乐器开始,目前学习大提琴的儿童也越来越多,他们很多很小年纪就开始学习大提琴,众所周知,大提琴是一种学习难度很高的乐器,从一定程度上讲,从更小的年纪学琴,会得到更早的音乐启发,很多儿童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有些是音乐院校的老师,有些甚至是专业乐团的演奏家,因此这些琴童从小都接受了很正确的训练,这些小朋友的各种基本功训练,练习的非常扎实,他们的音阶、三度、六度、八度,拉的非常准,练习曲拉的干净、飞快,节奏也好,这是很好的也是很难得的,连外国专家看过都连声称赞。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90年代在中国讲学时,看到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小琴童,给他演奏《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时,他的评价是你们中国学生的技术绝对是世界一流的,中国的老师在教授学生技术训练上绝对超过了西方,这么小小年纪就拉如此之难的乐曲,在西方不多见,但是在中国一抓一大把。说完了技术以后罗斯特罗波维奇的话锋一转,说到音乐表现力的问题时就说,中国小朋友的技术虽然好,但是音乐的表现力就和西方的小朋友有着很大的,他们虽然没有拉奏很难的乐曲,但是在音乐的处理方面更加的到位,有内容,这其中就包含着揉弦这项技术,于是罗斯特罗波维奇表演了几种风格的揉弦,一边演奏一边说,这是歌剧似的揉弦,这是浪漫似的揉弦,这是古典时期的揉弦,这是激动地揉弦等等,当时让很多在场专家和观众大开眼界。笔者在乌克兰利沃夫音乐学院,见到了大提琴家拉纽克,和他学习大提琴及室内乐演奏,发现他的音色和中国从小学的完全不一样,经过了请教和学习,得出了几点有关大提琴揉弦的经验和心得,解决这些问题,会对解决演奏大提琴的音色问题有很大帮助。
一、基础的揉弦是快速的揉弦加上手臂的抖动
首先,解决最基础的快速揉弦是一个学习揉弦的入门手段。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大提琴首席姜铁民老师认为,他在教授揉弦时要求左手手指指心为中心,然后前后摇摆,以快速的速度在琴弦上滚动,来达到揉弦的效果。这种揉弦很容易上手,儿童也容易理解,练习起来也很快可以学会,比较通俗易懂;其次,中央民族大学的王力教授和中央乐团的大提琴胡国尧老师认为,揉弦的技术,主要是小臂在动,带动了左手的每一个指头,指头的第一个关节至关重要,要有弯曲、伸展,一般不做前后滚的动作,而是自然地快速颤抖就好,这是大提琴学习者进一步提高揉弦技术的一个步骤,仅仅是快速的揉弦是基础的基本功练习,而由小臂带动的弯曲和伸展,由此而来带动的速度感和手上的感觉需要学琴者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感悟,一步步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东西。
大提琴家胡国尧老师在教学演奏中
二、大提琴的揉弦是风格性的揉弦,是理解性的技术
在众多的大提琴演奏家中,很多教授专家演绎出了不同的揉弦方法,他们从不同角度以及各种细节诠释了大提琴的美妙演奏,形成了各种风格与流派,也是表演艺术百花齐放的表现。例如原中央乐团的黄远泽老师,他的揉弦采取了小臂基本不动,主要是手腕在揉弦,这样的揉弦演奏方法是老一辈艺术家在长期练习中,自己琢磨,自我学习,自我超越的一种体现,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快速手腕抖动的问题,在乐队演奏中非常实用,但是由于缺乏手臂的带动作用,显得力量不足,然而艺术家通过卓越的练习,也使基本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发挥了很大的表现力,目前,这种方法联系的人比较少。而大提琴演奏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演奏,年轻和晚年的时候也是不太一样,年轻的时候看他的揉弦就像小蜜蜂一样快,手臂和手腕就像一台随心所欲的马达,可以说用个“抖”字形容,但是到了晚年,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了,揉弦的速度下降了,但是从听觉上来讲,听起来反而更加有深度,饱满,罗斯特罗波维奇的追随者很多是在中年以及晚年积累的,这反映了揉弦的问题上,并不是越快越好,掌握好适当的“度”和把握好自己要演奏的内容才是演奏的关键,另一位大师麦斯基和罗斯特罗波维奇是一脉相承,揉弦技术基本一致,但是声音却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麦斯基更多发挥了手臂抖动的力量,使得手指尖在按弦时间上更长,因此,揉弦的音准幅度变得更大,揉弦速度也比罗斯特罗波维奇稍慢一点,这种揉弦使得每一个音在听觉上丰满圆润,充满质感。
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在演奏中
三、合理的根据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具体作品学习揉弦
个人气质和民族性的揉弦是中国人乃至东方人对大提琴学习的一个法宝。揉弦可以美化音色,但是,最理想的揉弦,在每个人的学习中,由于每人的生理条件不一样,他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会不一样,并且每一个音乐作品对演奏者的要求不一样,这也需要演奏者加强自身的音乐理解和文化底蕴。众所周知,马友友在演奏揉弦时就风格极其多变,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让人无法去学习。到马友友在拉奏高把位剧烈的揉弦时,左手手指第一关节基本瘪下去,这种情况是在学琴者从小接受的理念中是不允许的,我们都知道,在演奏大提琴时,手指的第一关节一般要求必须立起来,但是马友友为什么要瘪下去,这是由于马友友自认为他的手指头纤细,没有欧美人的大手和非常的指头,因此他在演奏中要加强手指头按弦的面积,来达到他的夸张的揉弦幅度和声音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发现当然,尽管马友友的老师是大提琴演奏家罗斯,也是俄罗斯人,所以他还是在学生时期使用的是正规的欧洲揉弦技术,到了后期,自己在演奏中发现了这个问题,才进行了改进。
大提琴家马友友在演奏中
笔者的最后一个大提琴老师是利沃夫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拉纽克先生,他的揉弦基本和罗斯特罗波维奇、麦斯基等传统大师型的揉弦技术是一致的,并且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也用这种方法进行练习,但是在揉动的幅度,速度以及速率的变化加强了自身的理解,一般的大提琴揉弦是只知道在琴弦上拼命地揉动就可以了,但是演奏不同的乐曲,同一种揉动完全无法表现这些风格性的差异,音色也很难表现出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很小的一点点摆动,不可以一上来就拼命地揉弦,一味的揉动是空洞而乏力的表现,从审美上,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应该是揉动以后,速度一点点的加快,速率随着音乐和作品风格一点点变化,有些作品是可以增加幅度,有些作品不增加幅度,一般在因为在音尾才是幅度加大,笔者在用这种方法训练了半年以后,一次在录音过后,发现录音出来的音色和半年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异,甚至怀疑这是我自己拉的吗,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从音色和乐曲的理解风格都不一样了,并且每个八分音符都在揉弦,具有了真的是有“欧洲风格”。这让人想到,最初的学习中,拉纽克曾经说道笔者拉琴时有中国戏剧味道,这是因为是中国乐曲演奏太多了,由此可见,把握不同的风格性演奏也是揉弦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也提醒了我们为什么一些演奏家在《梁祝》拉多了以后,外国大协奏曲不敢演奏了,看来要中西结合好才是有益的。
一般来说,欧洲的先进的揉弦方式是“小而密”的,也就是说揉弦的幅度小但是速度很快很密,但是,演奏不同的乐曲也要有不同的揉弦频率、速度、力度等等,具体还要看演奏的是什么作品,不能一概而论。揉弦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技术,它不应该是机械的,也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灵感的,充满感情的,学琴者只有用充满画面的感觉以及虔诚的心,以及无比坚定的毅力,才能最终充分发挥这个技术的魅力,对于大提琴演奏者而言,揉弦是对音乐的感悟,是对音乐的理解,也是舞台上最终能打动人的法宝,只有把握好大提琴的揉弦技术,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大提琴的美丽音色,才能真正发挥大提琴深邃的表演功能。
大提琴家麦斯基在演奏中
备 注
(颜 乐/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音乐讲师,大提琴演奏博士)
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强校工程”资助科研项目《音乐理论的民族化探索与地方性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WQNCX154。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several styles of Cello vibr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