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选择·信念·价值
——歌剧《青春之歌》导演阐述(下)

2016-08-24王良波

影剧新作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春之歌林道静全剧

王良波

青春·选择·信念·价值
——歌剧《青春之歌》导演阐述(下)

王良波

(接上期)她还是个被学弟学妹们视为既有豪爽侠义之气,又有热情坦率之心,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大姐。说她自甘沉迷是因为她选择了凭借年轻和美貌步入上流社会,游走于权贵之间,过着舒适享乐的生活,成为京城有名的交际花。同样,这个人物形象也是不要采取简单的批判和否定态度,还是要客观地对她过去和今天,以及她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做出公允的评价。可以说她是一个追求物质生活的享乐主义者,也是一个我们要予以批驳和否定的人物形象。

有关其他人物方面,还要特别说明和提醒演员们,在捕捉和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时,要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外部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尤其注意强调、强化人物的变化和成长性,这是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二)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可以说是表演创作中最难把握的课题之一,也是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创作任务之一。因为人物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微妙的变化中,演员需要无时无刻不在感觉、感受、体验这种有时显形,有时又不显形的动态变化。只有真切地体验和把握住这种变化,并将这种变化准确地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完成表演创作。

1、林道静与余永泽:救命之恩,初恋之情,感恩多于爱情,安逸而少激情,同床异梦,以同情感恩开始,以劳燕分飞而终。

2、林道静与卢嘉川:敬佩之意,启蒙之谊,触动萌发情感,动荡而富激情,志同道合,精神引领升华为真挚爱情。

3、林道静与胡梦安:厌恶之情,仇恨之意,始于抗婚投海,终于分道扬镳。

4、林道静与白莉苹:信任之谊,感激之意,以信赖开始,以离弃而终。

5、卢嘉川与余永泽:同学之情,校友之谊,志不同而道不合,视为情敌。

6、卢嘉川与胡梦安:既是政敌,又为情敌,信仰相左,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7、胡梦安与白莉苹:相互欣赏,相互利用,互有所得,互有所需。

(三)表演方式及风格

1、表演方式:叙事化表演和生活化表演兼用。

演唱:在保持音乐流畅的前提下,以说带唱,注意语句(歌词)的完整和语意的准确。

形体:轻盈灵活,轻快活跃(特定人物除外),注意形体的语言性和表现力。

表演:动于内而形于外;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强调真实体验、真实交流和真实行动;注重挖掘舞台行动,包括语言行动、形体行动和心理行动。

2、表演风格:热情洋溢,激情饱满;含蓄内敛,松弛内在。

青年人的突出特点“热情洋溢,激情饱满”,这也是动荡年代具有爱国情怀和有良知的国人普遍特征。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情感表达方式主要特点“含蓄内敛”,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原则和审美习惯。“松弛内在”应避免流于表面,导致一般、直白、概念。

四、主要矛盾与冲突

全剧的主要矛盾与冲突,大致分为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两个层面。

(一)社会现实的主要矛盾与冲突

内部主要矛盾与冲突:当时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民不聊生,社会生活日趋恶化,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时常发生激烈的群体事件和群体冲突,构成了社会现实层面的内部矛盾与冲突。其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主要冲突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与广大劳苦大众之间,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冲突。

外部主要矛盾与冲突: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以“九·一八”事件和东北三省沦陷为端点,民族矛盾与冲突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冲突,构成了社会现实层面的外部矛盾与冲突。其本质主要表现为民族矛盾,其主要冲突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灭亡与反灭亡的冲突。

这一时期社会现实层面内部、外部主要矛盾与冲突,由于国民党政府不仅在蒋介石“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指导下,将东北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还倒行逆施公然迫害、镇压和枪杀要求抗日的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及广大爱国青年、爱国民众。严酷的现实极大地激化了内部矛盾,同时也加剧了民族矛盾与冲突的升级和转化,从而导致了当时的基本国情:国土沦丧,民族受辱;国家危难,政府反动;国破家亡,民族危机!

(二)思想文化的主要矛盾与冲突

“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的新篇章,在思想文化方面所引发的活力,以及对传统思想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其中主要矛盾与冲突,可以归结为以“五四精神”为代表的进步思想与传统的封建思想间的矛盾与冲突,主要集中表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种观念上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首先体现在有进步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知识分子之间,并深刻影响和冲击着中国社会,构成了思想文化层面的矛盾与冲突。其本质主要表现为思想矛盾,冲突的本质是创新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的冲突。

五、形象种子与贯穿行动

我们选定“潮”这个形象作为全剧的形象种子。潮——既可以形象地展现时代的风貌,又可以成为青春的象征。

本剧故事就发生在那个风潮云涌的时代,无论是如惊涛拍岸的文化思潮,还是似暗潮涌动的社会浪潮,都暗合了“潮”这个形象。

全剧将以浪潮开始,以人潮结束。全剧开场时,林道静似漂泊在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在命运的波涛中颠簸,此时的“潮”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缩影,是一种有着象征意味的形象展现。结尾时一排排行进中的队伍形成人潮,此时的“潮”是以卢嘉川为精神领袖,以林道静为时代代表的新青年们,阔步前行在时代的大潮中引领潮头。同时在前行过程中将余永泽、白丽萍和胡梦安三个人物淹没在人潮里……借以表达青年是未来和希望,青年理应成为时代大潮的引领者和弄潮儿,以及大浪淘沙这样一种语汇性。

全剧的贯穿行动确定为选择与追求。选择主要表现在对爱情和人生的选择,追求主要表现在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六、风格体裁及处理原则

歌剧《青春之歌》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我们把它的风格体裁确定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具有浪漫气质蕴含史诗意味的抒情正剧。

全剧要完整体现这一风格,必须遵行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小说《青春之歌》的基本写作手法、风格及特点,也将成为我们这部歌剧的基本处理原则之一。不同的是小说《青春之歌》可以说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红色经典作品,有着鲜明地时代特质和时代审美特征。而我们的歌剧创作将不再冠以“革命的”这样的定语,采取回归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本体及其美学属性,对全剧进行艺术化处理。

(二)局部写实与整体写意相融合

局部写实与整体写意相互融合,主要是指对全剧整体舞台视觉和听觉形象的处理。这一基本原则,既包括对舞台空间、人物造型和音乐、音响效果等视听两方面总的处理,也包括叙事过程中对具体形象、环境、场景,以及行动的组织和舞台技术手段的运用。

(三)再现与表现并用

再现与表现并用作为全剧处理的基本美学原则,并将依据这一原则对剧中主要情节段落、生活场景和生活内容,做形象直观、具体而典型的舞台呈现。同时融入具有主观评价、表现性、象征性和语汇性处理。

(四)叙事与时空流动

叙事上将运用多时空处理方式,借助时空流动手法,运用叠加、对比、映衬、外化等手段,在展现剧本已有内容基础上,选取典型的视觉形象和生活场景,做瞬间或段落式的呈现,构成一种连贯流畅的全景式展现,以此完成在叙事过程中扩充内容,丰富内涵,强化内在冲击力,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构成我们这部歌剧演出风格样式上的特点。如随着卢嘉川英勇就义,伴随着合唱《我们是红楼的学子》的歌声,颂扬英雄的群像出现。歌毕,卢家川和群像隐去,林道静独自演唱咏叹调《我的心随你而去我的情伴你远行》。林道静唱完之后,远远传来卢家川演唱主题歌《青春之歌》,伴着歌声,卢嘉川重又出现在舞台上,并与林道静再次相见……

通过这段极具浪漫色彩的林道静与卢嘉川的“生死相会”,把爱可以穿越时空、跨越生死及英雄不死精神永存的意念,以浪漫、写意、表现和时空流动的方式,进行肆意张扬、极致地抒发与表达。

七、注重视听艺术的审美

歌剧既是戏剧艺术,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音乐作品,作为戏剧作品要注重视觉、听觉的相融与平衡,歌剧更要如此,甚至还要对听觉有所侧重。本剧在视觉、听觉两大系统方面处理的具体要求是:

(一)听觉突出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

1、重视形象性。音乐形象要鲜明具有个性。无论是宣叙调,还是咏叹调,都要与人物基调相吻合,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

2、突出行动性。行动是戏剧的基本特质。不仅是宣叙调要强调行动性,就是咏叹调也要找准人物的心理行动动机,使音乐更具有行动性,更符合戏剧音乐的特点。

3、注重抒情性。其前提除了找准人物心理行动动机,更要定位好人物的情感、基本情绪及其变化,还要有优美动听、入耳入心的旋律得以体现。咏叹调如此,宣叙调也要重视抒情性。

4、强调戏剧性。主要表现在事件的爆发与冲突的尖锐程度,给人物心理带来多大程度上的冲击和改变,以及将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怎样的根本性的扭转,当然还包括叙事的清晰完整等。戏剧音乐有没有戏剧性,抑或戏剧性特点是否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具不具备感染力和表现力。

尤其是重中之重的主题歌《青春之歌》,可以由卢嘉川以转述方式引出,但歌词不要过于直白,不应局限于表达豪言壮语式的革命激情。它应该是既能够引发剧中人物(特别是对林道静这个人物)情感、精神上的认同和震撼,又能成为传递主流价值观的载体,抒发具有青春理想、浪漫色彩,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情怀。

因此,要求作曲家在音乐进行构思和处理(包括序幕曲、幕间曲及谢幕曲)时,把以上四点作为重要的创作因素加以考虑。在确保音乐完整性的前提下,选择准确典型具有标示性的声音形象,适时适度地运用舞台音响效果。

(二)视觉突出厚重大气、流畅简约特点的大写意舞美风格

舞台美术各创作部门,以遵循局部写实整体写意,提取时代特征、地域特色、青春气质和爱国情怀四大元素,进行概括性与标积性的形象还原为原则,进行整体构思和完成各自创作。

舞台空间整体形象方面,要强调雕塑感和流动性。人物造型上要凸显飘逸感和时尚性。制作方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做到精确、精细、精致、精美。

八、结束语

恰逢“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歌剧《青春之歌》的演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对“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纪念,更是对“五四”精神的倡导、弘扬、继承和传播。

正如剧中《爱与烈火一同燃烧》所唱的那样:我们相信理想,我们相信爱情,我们相信未来,信仰让我们幸福、永生!用我们倾情的创造唱响我们的青春之歌!青春是人生清雅的晨曦,青春是人生充盈的青藤;青春是人生曼妙的诗篇,青春是人生绚烂的乐章。

王良波 中央戏剧学院

责任编辑 吴建军

猜你喜欢

青春之歌林道静全剧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爱情研究
——以林道静为例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试析《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与革命理想
看见校园霸凌
舞剧《青春之歌》创作艺术特征探析
表演艺术家谢芳的后“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陈晓颖儿《舒克的桃花运》杀青播出指日可待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身体-主体”视角下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