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①
2016-08-24何大海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何大海(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①
何大海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目的 为探讨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SCL-90症状自评表和数据统计法对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和普通院系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篮球运动项目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有一定的干预效果。经常从事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大都表现自信、人际交往良好、为人处事镇定自若。而那些不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以及恐怖等因子上表现出较强烈的不良反应。篮球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帮助,它还可以增进与他人间的友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
篮球运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1.022
现代社会中对于健康的概念认识是多方面的,它涵盖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人们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同时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1]。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综合素质。篮球运动是一项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娱乐身心的体育运动,篮球技术动作复杂多样,主要是以各种各样的跑、跳、投等基本技能所组成,可以很好的发展参与者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血管、消化、免疫等系统,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2]。同时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3]。经常从事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大局观、社会适应等方面表现出优于他人的情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探讨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以扬州大学其他院系喜欢且偶尔会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为对照组(16名),以体育学院12级篮球专项班学生(参加篮球专项学习有一年以上的时间)为专项组(16名),共32名学生进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如表1所示,两组学生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排除在身体形态、性别、年龄方面的干扰因素。
表1 学生情况
表2 各因子项目结果对比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中国知网、体育杂志期刊、学校图书馆等途径,对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进行搜索,了解记录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趋势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这份量表中共有10个因子总共90个项目,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在某一心理方面的情况。
1.2.3 数据统计法
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对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检验来分析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运动对参与者强迫症状的影响
强迫症状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4]。通过下表2可以看出,专项组的强迫症状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均分(P≤0.05),分析其中原因,进行篮球运动会有一定的运动量,适宜的运动量可以对有机体起到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变化的作用,适宜的运动有助于情绪的改善,从而增加或改善运动者对身体的满意程度。这样的运动会具有很好的持续性,正常进行篮球运动持续的时间都能够达到30min以上,持续适宜运动有利于机体内内啡呔的释放,这种内啡呔具有吗啡类作用,能使人获得镇静、镇痛的效果,同时伴有舒适、欢快的情绪感受。进行长期的有一定的目的的篮球运动对改善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促进作用。
2.2 篮球运动对参与者人际关系方面的促进作用
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机会的一种形式,因为体育锻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使人与人之间发生交往和联系。篮球运动是团体性的,参与人数必定会超过两个人,在篮球运动中必然会有语言的交流,肢体的碰撞,往往在语言交流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和一个动作即能完成沟通,产生语言交流的效果。促进互相间的交流,对于沉默寡言的人来说,肢体语言可以被他人很好的理解,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借助肢体语言交流成功的契机改善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会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合作精神。因此,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满足其人际交往的需要。也就是说,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个体如何适应其他个体和团体,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更好的立足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5]。
通过对比分析,专项组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P≤0.01),这表明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人际关系有明显的正干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610份样本外表面取样检查合格率为100.00%,内腔取样检查合格率为90.98%(P<0.05),其中,胃镜、肠镜与支气管镜的检查合格率分为85.62%、88.32%、91.92%;55份不合格样本中,清洗问题占56.36%;个人使用问题占23.64%;管理问题占20.00%。综上所述,内镜清洗消毒护理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临床上必须加强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规范流程,降低内镜检查不合理率,杜绝医源性感染出现。
2.3 篮球运动对参与者焦虑症状的改善作用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没有任何缘由的紧张担心,心悸,出汗等,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6]。
从上表3中可以看出,专项组的焦虑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篮球运动中,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互帮互助,不但使自己的球技得到了提高,身体素质也能得到很好的增强,在团队运动中更可以得到队友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获得了成就感,体会到了运动的快乐。最终达到内心的压抑情绪得以疏导,没有缘由的紧张担心消失。进而可以说明国外研究认为的转移机制的存在,即人类的不良情绪通常发自左脑半球思维部分,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在右脑半球。人在运动时,左脑半球会逐渐受到抑制,右脑半球则逐渐活跃从而取得支配地位。不良情绪受到抑制,愉快情绪的产生,可以说明篮球运动对缓解大学生焦虑症状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2.4 篮球运动对参与者恐怖心理的克服作用
恐怖是指人或动物面对现实的或想象中的危险、自己厌恶的事物等产生的处于惊慌与紧急的状态,伴随恐怖而来的是心率改变、血压升高、盗汗、颤抖等生理上的应急反应,有时甚至发生心脏骤停、休克等更强烈的生理反应。一个突然的、强烈的恐怖可能导致猝死。
从表3中可以发现,专项组的恐怖因子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恐怖因子均值(P≤0.05),说明篮球运动对缓解大学生恐怖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和宣泄性的运动,运动过程中会有肢体的接触,语言的交流,队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以释放压力,有效的摆脱无谓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更加注重同伴间的愉悦合作和行为的合理性,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他人的肯定,对提高生活兴趣、宣泄不良情绪、克服恐惧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2.5 篮球运动对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的影响
透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专项组大学生的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均值与对照组大学生的均值基本持平(表3)。其中,专项组的躯体化均值略高于对照组的学生,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躯体化症状是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专项组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从运动中学会了很多新颖奇特的动作,在运动中表现出来,可以被同伴很好的理解,然而当在其身体中出现其他问题时,自己却不愿意说出或被诊断出,而以一种躯体方式去呈现,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被他人所理解,从而导致心理状态每况愈下。
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在专项组与对照组分析中都没有显著性差别,其可能的原因是,在校大学生所面对的人与事基本上没有区别,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学习上都有一定的压力,对学习的要求比较相似,都会有来自父母家人期盼所带来的压力,自己对自己都存在一定的要求,对于在这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都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好好面对等,也有可能与受测者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家庭教育背景等方面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在SCL-90中其他共有10个因子,主要是用来反映睡眠以及饮食的情况,根据上表的数据,篮球专项组的均值略低于对照组的均值。分析原因,篮球运动是一项促进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体育运动,可以更好的发展练习者身心系统,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身体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睡眠质量得到改善,饮食状况得到优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从事篮球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等心理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等因子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2)篮球专项组与对照组在抑郁、精神病性、偏执、敌对、其他五个因子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3.2 建议
(1)建立校级或院级的篮球社团或俱乐部,增加篮球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组织各种不同层次的篮球娱乐和竞赛活动,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与性别和不同篮球技术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尽量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的运动才能,为大学篮球更好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
(2)增加篮球在体育课中的课时,建议高校开设专门的篮球运动选修课,面向全校招生,培养篮球裁判、篮球教练、篮球经纪人、篮球记录员等等。传授最基本的篮球技术、战术、规则等。
(3)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教授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做好正确的运动动作示范,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赵萍.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健身价值的影响[J].产业与科学论坛,2013(2):113-114.
[3]朱宏庆.探究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运动,2009,12(4):111-112.
G841
A
2095-2813(2016)07(c)-0022-03
①何大海(1990,1—),男,汉,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动态和近期成果,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