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之火
——云南省迪庆州怒江州中职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2016-08-24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教育科技处
拨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之火
——云南省迪庆州怒江州中职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从2014年10月起,云南省全面实施迪庆州、怒江州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工作,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确定了20所优质学校作为承担试点任务的学校,专门针对迪庆州、怒江州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进行培养,在执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现行免补政策的基础上,初中起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第一学年、第二学年,高中起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第一学年,每生每学年再给予2500元的生活补助,学生学习期满且毕业成绩合格者,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截至2015年底,受益学生达4801人次。这项特殊政策得到了两州政府和广大群众、学生、家长的拥护,在全省社会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初见成效。
取得实效
(一)招生人数明显增长。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后,承担试点任务的20所学校于2014年和2015年招收了2届学生,2014年招收1562名学生,2015年招收了1930名学生,2年共招收了3492名学生。2015年较2014年新增招收学生368名,增长率达23.56%。
(二)学生巩固率明显提高。试点工作政策对农村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减轻了家庭负担,迪庆州、怒江州广大农村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尤其是两州辖区内的中职学校学生巩固率明显得到提升。以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和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13年招收学生686人,到2014年秋季时,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人数近200人,流失率近30%;2014年该校秋季新招中职学生884人,截至2015年10月,流失96人,流失率为10%,巩固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招收学生821人,当年流失101人,流失率12.3%;2015年该校秋季新招中职学生837人,截至当年底,仅流失27人,流失率为3.2%,巩固率提高了9.1个百分点。
(三)补助经费保障到位。按照试点工作经费保障的要求,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共同审核实际到校就读并纳入学籍管理的学生人数,省财政专门新增预算,及时将经费核拨到承担试点任务的州(市)财政部门或学校,学校及时组织发放给学生。2014年为首批1562名新生发放了390.50万元补助经费,2015年为2014级二年级1309名学生和2015级一年级1930名学生发放了809.75万元补助经费,两年共发放生活补助经费1200.25万元。
持续探索
(一)以高度的责任感保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宣传、协调落实和督促检查。试点任务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挂帅的专门工作机构,抓好具体落实。迪庆州、怒江州各级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加大对中职教育全覆盖招生工作的宣传,州、县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中职学校、初级中学分别成立了全覆盖招生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全覆盖招生宣传工作方案。尤其是今年4月份,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同志和州长纳云德同志专门给怒江州所属四县党政主要领导写了一封信,要求下决心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施行十四年免费教育,全力推动怒江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通过全省上下、各个方面的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加大了对两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了两州教育发展,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二)以超常规的举措保证试点工作目标实现。省级相关部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试点工作。省人社厅每年5月组织实施了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宣传周活动。怒江州专门组织试点任务学校进行招生宣传。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省教育厅招生考试院将技工院校纳入全省中职学校统一计划、统一招生、统一宣传、统一录取。省水利水电学校与怒江州小水电企业协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双方签订培养协议,专门研究针对迪庆、怒江学生的培养模式,让企业自己招收学生,出资设立奖学金,由学校负责培养,毕业后直接由小水电企业协会推荐安排工作。玉溪技师学院、省民族中专、云南技师学院、怒江民族中专等学校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不适应等问题,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研究,安排了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对学生孤独感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各试点任务学校的学籍管理,全部进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系统”和“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籍、姓名、身份证号、照片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学籍管理进入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学生助学金信息、免学费审核和填报等也进入了规范的网络电子档案管理体系,杜绝了虚、假、瞒报现象的发生。
(三)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试点工作质量。为确保教育质量,2014年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共同研究、遴选、确定了20所办学经验丰富、专业设置合理、就业前景好的省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学校承担试点办学任务。学校高度重视试点工作,针对迪庆怒江两州的学生设置了农业、汽修、会计、电工电子、医护、民族技艺、信息技术、旅游、学前教育、烹饪等10大类65个专业,专业设置做到了系统全面、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学生选择空间大,每个专业都有学生进行学习,主要集中选择了护理、汽车维修、烹饪、水利水电、学前教育、会计、畜牧兽医、农艺、林业技术等16个专业。
2016年,又增加了7所优质学校,具体是: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曲靖应用技术学校、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云南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昆明市高级技工学校、保山市高级技工学校、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情况,还新增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些学校都是国家级重点和省级重点学校,是我省办学历史长,资源优质的老牌公办学校。
深入推进
两年来,试点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和各试点任务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全覆盖的目标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招生数量还有很大缺口,政策宣传还不到位,社会、家长及学生观念还有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试点工作政策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民族地区更多的学生得到学习的机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招收了两州学生3492名,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未接受中职学习。以2015年为例,迪庆州初中毕业生4309人,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还有1408人,高中毕业生2238人,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还有149人。怒江州初中毕业生5292人,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还有1009人,高中毕业生2428人,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还有546人。2015年,20所试点学校招收了1930名学生,两州还有3112名初高中毕业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学生。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及家长不知道或不了解省委、省政府这项特殊的惠民政策。迪庆州、怒江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承担试点任务的学校一定要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的决心意图,采取有效办法,广泛向全州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做好招生政策宣传、发动工作。要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加大对边远农村群众的宣传力度,引导他们认识国家和省对中职教育的优惠政策,积极送孩子到职业学校就读,力争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学习的机会。
(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认识 。迪庆州、怒江州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农村群众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就读中职学校存在很大“偏见”,普遍认为,读书要读本科,最差也要读个专科,然后考进机关事业单位才是正道,读职业学校是没出息的表现,今后的出路最好也就只能当个工人,甚至还不如到沿海一带打工,可以马上有收入。家长、学生从主观上在择校时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这种短视现象也导致学生流失。迪庆州、怒江州属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州内企业数量和规模都极为有限,每年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招录人数有限,中职毕业生竞争力不足、就业压力大,从客观上也导致了招生困难。例如,怒江州只有一个兰坪金鼎锌业有限公司属中等规模以上企业外,其余登记注册的所有企业均为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近几年来,怒江州每年都有2000人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返乡,除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能招录400人左右外,其余的大部分都只能在州内小微企业就业,在普遍要求专科以上学历的情况下,中职毕业生很难与他们竞争,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工种。这些都是客观情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三)要进一步探索办学思路,创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破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强化政府主导、特殊政策保障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试点任务学校要主动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要按照这一要求,着力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在办学体制、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创新机制,既重“输出”,又重“内供”,把长远落脚点放在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围绕“走出去能就业、返回来能发家致富”的培养目标,造就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订单”办学机制。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向,探索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方式。积极与企业对接,按照企业等合作机构的需求开设专业课程,开办特色班。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工学结合”贯穿到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毕业生向企业直接输送实现就业。
二要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建立应用型教学机制。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强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的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好示范专业实训基地,配套和完善实训设备。
三要搭建“中高职升学立交桥”,建立升学深造机制。进一步打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联通渠道,努力确保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学习合格后可获得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文凭,增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畅通职业教育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帮助贫困学生就业成才,带动更多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四要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向纵向和横向拓展。《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云南省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已明确提出,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对生源为9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直过民族聚居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全覆盖。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对策措施,首要的是扎实抓好现行政策落实,为推进试点工作向纵向和横向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教育科技处供稿)
(责任编辑 赵芳 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