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教育
2016-08-23王维龙
王维龙
摘要:河北省推出的“送教下乡”新农村双带头人工程,是河北省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上的新举措,围场职教中心经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字:大教育;送教下乡
二00九年河北省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对农村党员干部、专业户、复员军人,特别是返乡农民工进行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教学形式是由各中等职业学校组织专门的师资、设备到乡、镇、村进行授课和现场技术指导,开设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等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专业。
一、效果展望
當前广大农民需求技术,渴望技术指导的愿望很高。他们有资源,有人力,但往往由于经营不善或技术不过关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他们希望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与生产相关的专业技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农村中职校要发展就必须依托当地的农村、农民。两个方面的需求都存在,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将二者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是摆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围场职教中心曾尝试同县内相前部门共同组织,对农村干部、养殖种植户等进行引导和技能性培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时间短,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送教下乡”正是在这种形式下产生的,它是连接农村职业学校和农民的一个钮带。
这个工程开展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同时也发现了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由于农时季节差别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面积大、教学点分散,交通状况受气候条件制约因素较大,遇有雨雪天气,个别教学点就不能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很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没有条件购买计算机,开展网上远程教育比较困难。从目前操作来看,送教下乡涉及到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学员的组织要靠地方政府部门,教学场地需要教育部门提供,作为教学主办单位的中职学校提供师资、教学设备和整个教学过程。所以“送教下乡”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是一种大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教育。只要把生源、教学场地和教学过程几个环节把握好,这种新的办学形式的办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送教下乡”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
1、学员保障。“送教下乡”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不强,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使他们认识到这种办学形式的好处,了解有关的优惠政策,认识到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和他们家庭脱贫致富过程中的重要性,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组织保障。“送教下乡”工程涉及面广。不是中职学校自身能办好的,组织部门、教育部门都应该站在“建设新农村”这个高度,充分认识送教下乡工作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资金保障。从目前来看,送教下乡工程的学习方式属于半工半读,是非全日制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员免收学费,享受补贴,可以说是完全免费的中职教育。对学校来说,学员的学费、下乡用车、教学设备的购置、教师补助等各方面费用很大,政府部门能否按政策及时兑现各类经费是这个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
4、师资保障。由于教育对象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适应这些学员的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同农业生产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把理论向生产实践推广的过程。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员学籍管理问题。要建立学员学籍档案,平时授课时做好考勤,学期鉴定等工作,直到学完全部课程毕业,都应该严格执行有关中职生的学籍管理政策。通过学籍管理严格把握好学员的出勤、学习成绩及毕业鉴定,防止出现虑假现象。2、教学内容问题。学员多数文化水平低,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差,所以承办学校在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把授课内容通俗化,实用化。
3、师资问题。送教下乡工程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四大模块。文体基础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在学员原有文化水平基础上安排授课,使之能接受所学内容,内容不宜过深,以学员能消化为目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具备生产经验,了解农业生产中存 在的问题,同时还必须随时了解本行业最新的技术更新动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最新的、实用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学员。
四、两点建议
1、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送教下乡”工作的督导,对承办学校教学过程、学籍管理等进行严格管理,以期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是学员人数准确,防止出现谎报、虑报现象;第二,通过学习,学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益确实有所增长。
2、承办学校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送教下乡的重大意义,加强专业师资培养,聘请相关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课;加强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应坚决杜绝应付现象出现。
“送教下乡”这一新生事物,刚出现自然有利弊,但笔者认为,从目前来看,这是把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同“三农”联系起来的一个最好的途径,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方式,只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这种办学方式,也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对中等职业教育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