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蓬莱石家西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6-08-23董小涛
董小涛
摘要:石家西金矿位于栖霞一蓬莱金威矿带,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矿体受北北东~北东向断裂严格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本文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研究,在分析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大深部及外围找矿的建议。
关键词:石家西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石家西金矿赋存于栖霞一蓬莱金矿带北段。栖蓬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胶东隆起北缘,东有乳山牟平金矿带,西邻招掖金矿带,区内金矿区星罗棋布。
通过对石家西金矿主矿体的研究,初步认为深部及外围仍有比较好的资源前景。
1成矿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蓬莱东南部金成矿带中部。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鲁东地层分区栖霞一蓬莱地层小区,包括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古元古代粉子山群、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青山群及新生代第四系。本区地处胶北隆起区,经历过多期多次构造运动.形成极其复杂的构造格局。早期构造形迹常被后期构造形迹改造或掩盖,以北东、北北东为主,次为东西向及北西向。区内岩浆岩广布,以新太古代的马连庄序列、栖霞序列,古元古代的大柳行序列及中生代的玲珑序列、郭家岭序列为主,中生代脉岩亦较发育。其中,中生代侵入岩与金矿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2矿床地质特征
区内主要的蚀变带为①号蚀变带,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略具膨缩现象,岩性主要由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和绢英岩化花岗岩组成。主矿体①-1号矿体赋存于①号蚀变带内。
2.1①-1号主矿体地质特征。赋存于①号蚀变带内。赋存标高477m~-1020m;区内控制走向长340m:最大斜深550m,最小埋深580m。呈脉状,连续性较好。矿体产状与蚀变带基本一致,总体走向5°~20°,倾向南东,平均倾角80°,局部反倾;矿体沿走向、倾向呈舒缓波状,局部膨大。矿体厚度0.20~1.67m,平均厚度0.83m,厚度变化系数28%,属于厚度稳定型;矿体单样金品位1.05~170.67×10-6,平均品位8.75×10-6,品位变化系数147%,属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型矿体。矿体沿走向及沿倾向均未封闭。
2.2矿石特征
1、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矿物成份由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两大部分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次为少量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
2、金矿物的特征。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反射色为亮金黄色。赋存状态主要为包体金、次为晶隙金、裂隙金,与金属硫化物共生。形态以尖角粒状、枝叉状为主:金颗粒以中细粒为主。
2.3成矿特点。矿体主要赋存在北东一北北东向韧性一脆性叠加断裂蚀变带内,矿化带严格受构造控制。其成矿特点为:(1)矿体主要赋存在主断裂面附近,其下盘是赋矿的有利部位。(2)矿体易赋存在多种蚀变叠加部位。(3)构造交汇、分枝复合部位及产状变化处易形成富矿体。(4)石英脉或黄铁矿石英脉型矿体品位高,易出现明金。(5)破碎蚀变带中,矿石品位与多金属硫化物发育程度成正比。
2.4成矿阶段的划分。本矿床成矿作用分三个阶段,即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中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碳酸盐阶段。
2.5矿床成因。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变质水,后期可能有来自大气降水的参与,成矿流体中的金元素大部分来源于郭家岭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是该区金矿的主要成矿母岩。这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强烈,曾发生过多次幔源物质的上溢和壳源物质重熔,造成金元素多次活化迁移和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
3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3.1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新太古代形成的胶东岩群为金的矿源层,花岗岩体中有零星分布的胶东群残留体,是较好的地层标志。
2、构造标志:NNE向构造是重要的金矿赋存场所,是寻找较大规模金矿体的重要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NNE向构造,可以找到平行的、斜列的金矿体。
3、岩浆岩标志:郭家岭岩体是由胶东群地层经混熔、花岗岩化并伴随着岩浆作用形成的半原地型混熔交代侵入花岗岩。本区金矿床多产于该岩体内或附近围岩中,郭家岭岩体广布是较好的岩浆岩标志。
4、围岩蚀变标志:蚀变对于找矿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含矿热液活动有关的绢英岩化、硅化、钾化等围岩蚀变发育地段,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3.2找矿方向。根据石家西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结合目前的勘查成果,初步认为该矿床深部及外围仍然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对今后的探矿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①-1号主矿体沿走向及傾向均未封闭,深部仍有很大的探矿空间,预测深部及外围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其余小矿体的工程控制明显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控制与研究,扩大矿床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