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震撼表达
2016-08-23丁杰韦志群
丁杰 韦志群
张掖丹霞方圆5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群岩耸立,如刀削斧劈一般,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赭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在八角寨观崀山丹霞,只见百余红色奇峰拔地而起,大大小小,时而被云雾吞没,时而露出首尾,恰似千万条鲸鱼涌动嬉戏。一条裂缝将江郎山一分为二,从峰顶到山脚生生剖开,路再一转,居然又有一条裂缝将江郎山二分为三!好端端的一座山峰,顿时被劈成了“川”字形。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湖南崀山、浙江江郎山是我国境内最具观赏性的三处丹霞景观。这三处丹霞风格迥异,其中张掖丹霞“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在500余平方公里的巨大区域内呈现出彩绸般华丽的景象。
湖南良山虽名不见经传,却是最典型的“中国南方丹霞地貌”,崀山正值丹霞发育的“壮年期”,风华正茂。站在崀山最高峰八角寨俯瞰,云蒸霞蔚中,无数丹霞山峰时显时没,如群鲸闹海,蔚为壮观。1938年,诗人艾青登临崀山,锦绣风景令诗人触景生情,一句“为什么我眼中噙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此脍炙人口。
与张掖丹霞、湖南良山不同,浙江江郎山没有多大面积,甚至可以说就是孤峰一座。江郎山是丹霞的“绝唱”,属于老年晚期丹霞地貌,那三座摇摇欲坠的巨岩,展现了举世罕见的丹霞景观。
甘肃张掖丹霞:500平方公里的震撼
“像大地喷洒炽焰烈火,似山岸披上五彩霓裳,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丹霞”——如果还需要更简单的表达,那就只有“震撼”两个字。
这个真正震撼的景观,就是位于甘肃张掖的“阿兰拉格达”(当地少数民族语,意为“红色的山”)丹霞地貌。张掖丹霞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丘陵地带,主要以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东西长50多公里,南北宽约9公里,绵延纵横500平方公里,气势恢宏。张掖丹霞山体的平均海拔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群岩耸立,如刀削斧劈一般,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赭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
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曾多次陪同国内地质专家进入张掖丹霞地区考察,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1992年。那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专家历时一个半月,对张掖丹霞进行了系统考查,他们一致认为,张掖丹霞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之一。
张掖丹霞主要发育于距今6500万年~180万年的第三纪时期,成因与中国其他地方的丹霞地貌大致相同——都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经侵蚀的结果。但是从景观上看,张掖丹霞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五彩斑斓、呈现出如缎带一般的优美纹理,在浑厚苍凉中又透出一丝妩媚,景色远胜于国内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丹霞。每当考察间隙、天气好时,笔者都会随意登上一座丹霞山峰,四处眺望,只见蔚蓝的天空,白雪皑皑的祁连山,红色的丹霞地貌,红蓝白融为一体,仿佛是一幅层次感很强的油画。
最近一次造访张掖丹霞,是在今年4月,这次纯粹是旅游的性质。没有了科考任务的羁绊,整个行程变得非常轻松,笔者也第一次以游客的身份来亲近这片神奇瑰丽的土地。
由于前段时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将张掖丹霞作为了主要外景地,随着电影的热播,张掖丹霞声名鹊起,很多游人、摄影家也来到这里旅行拍摄,荒凉空旷的山谷里顿时多了许多人气,热闹非凡。
除了游客多了许多外,张掖丹霞的景色依旧
连绵的赤色、赭色山脉如同一片片锦缎铺展在蓝天下,眼里充满壮阔的曲线和夺目的色彩,零星生长在山沟里的几丛绿树此时显得分外醒目。特别是到了下午黄昏时候,当斜照的阳光落在山壁丘壑上时,张掖丹霞呈现出了它最震慑人心的场景——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无数色彩恣意绽放,层理交错的线条、绚彩斑澜的色调让人群爆发出一阵阵惊呼,惊呼之后又是一片沉寂,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快门“咔嚓”声。
当最后一缕阳光隐于地平线之下,明澈静谧的幽蓝随即笼罩山野,人们也逐渐从亢奋中醒来,收拾行囊打道回府。笔者本来准备在此停留一夜,体味这“一个人的美景”,但想法刚出口便被劝阻——由于近些年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消失很久的狼群又回到丹霞山区,它们才是这里夜晚的主角。
湖南良山:风华绝代的“壮年”丹霞景观
很久以前便有一个疑问,诗人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眼中噙滿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怎么会写给崀山——这座绝大多数国人都不了解的山脉。
今年8月,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从寂寂无闻到万众瞩目,崀山一夜成名。它究竟有什么魅力,能折服诗人、征服世界?恰逢“十一”长假,笔者便动身向崀山一行。
从住地广西桂林出发,经全州、资源,翻过湘、桂交界的越城岭,就进入了湖南新宁,崀山就位于新宁县的南部。当地一个流传很久的神话讲述了“良山”的得名:相传上古时候舜帝南巡路过新宁,见这方山水美丽,便脱口而出,“山之崀者,崀山,崀山。”
传说归传说,在地质学家眼中崀山之所以成为“山之崀者”,却是因为这样:良山属于典型的南方丹霞地貌,正处在丹霞发育的“壮年期”,风华正茂,红色沉积岩层被流水侵蚀得恰到好处——高低错落的丹霞峰丛与沟谷交替排列,形态多样的石峰、石柱绵延不绝。高大的崖壁与深邃的峡谷随处可见,一些巨大的石峰如“辣椒峰”、“蜡烛峰”、“骆驼峰”等危然耸立,石峰石柱周围壁立千仞,蔚为壮观。
趁着申遗成功的东风,现在崀山地区的旅游开发如火如茶,已有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六大景区”。凭着多年旅游出行的经验,笔者到了良山休息一晚后,便径直前往那处最著名的景点——八角寨。
八角寨海拔818米,是崀山的最高峰和最佳观景处。为了避开白天的游人高峰,笔者凌晨4点就启程登山了。刚开始,笔者对海拔818米这个高度,本不以为然,步履轻快地在虫鸣、轻风中拾级而上,可越往上爬,情势渐渐不妙了——开凿在丹霞山体上石阶,陡直而狭长,在一支手电筒照射的范围里,台阶无穷无尽。行到中途,粗重的喘息驱走了起初的闲情逸致,轻风再也吹不干如雨的汗滴,只是双脚麻木机械地迈开。也不知过了多久,盘旋蜿蜒的台阶终于到了尽头,笔者眼前出现一个平台——山顶到了,一直强撑着的意志此时轰然崩塌,身体也随之瘫软在地。
还神之际,已是旭日东升。被晨光照得赤红的峰峦层层叠叠,此起彼伏,在笔者脚下的云海里隐没。飘渺间,只见百余红色奇峰拔地而起,大大小小,时而被云雾吞没,时而露出首尾,恰似千万条鲸鱼涌动嬉戏。待到太阳越升越高,雾气渐渐消散时,楚天寥廓,万山如洗,这时的丹霞峰林由远及近,排山倒海般耸峙眼前,跌宕起伏如巨浪汹涌——笔者有幸,看到了良山最美妙、最动人心弦之处。
感叹之余,那个萦绕心中很久的问题也有了答案——1938年,诗人艾青为躲避日寇战火来到良山。适逢山河沦陷、家园破碎,心力交瘁的诗人登临八角寨。他放眼望去,满目江山坚韧磅礴,一番荡气回肠,不觉热泪盈眶:为什么我眼中噙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丹霞绝唱:浙江江郎山
说江郎山是丹霞地貌的“绝唱”,是从它的演化角度讲的。在地质学中,江郎山属于“老年晚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江郎山附近原本巨厚的红色砂岩层被时光流水侵蚀殆尽,只在局部残留了几座摩天接云的孤峰。将来有一天,这些孤峰也会坍塌,丹霞地貌也就走完了“从生到死”的演化历程。
江郎山,巍然耸立于浙江西南江山市境内。同前文提及的张掖丹霞山、新宁良山相比,江郎山成名甚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墨客赋诗题咏,自居易的那句“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就是写给它的: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次游赏江郎山,赞不绝口,称其奇绝之处远胜雁荡、黄山——“夫雁荡灵峰、黄山石笋,皆森立峭拔,然俱在深谷中,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不若此峰(江郎山)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
车出江山城区,往南行约20公里,便可以看到江郎山在地平线上拔地而起。刚开始时,只觉得山势突兀、孤峰独立,并没其他更奇特的地方,但当峰回路转,此时再望江郎山,不禁让人大吃一惊:一条裂缝将江郎山一分为二,从峰顶到山脚生生剖开
不及额首称奇,路再一转,居然又有一条裂缝将江郎山二分为三!好端端的一座山峰,顿时被两条缝隙劈成了“川”字形。
弃车登山,顺着蜿蜒的“十八曲”古道直抵山下,及近仰望,但见三爿高约400米的柱形巨石并肩屹立,恍若天柱。东面最粗壮、也是最高的叫“郎峰”,西面与之对立者为“灵峰”,夹在两峰中间的称作“亚峰”。亚峰虽然最细,但形状却最古怪:它像一把插进地面的铁锤,上端粗大,越往下越细,给人摇摇欲坠之感。江郎山“老年晚期”丹霞地貌的特征在此表露无遗。
三爿石间天然形成两条峡谷,郎峰与亚峰间者俗称“大弄”。人在“大弄”里穿行,昂头举目,只见一座缺少植被的,从上到下裂开的山峰,中间留出一道空隙。一条小道就在裂缝中穿行,两边都是巨大的石壁,高耸入云,从脚到顶全是灰赭色的岩石。空气是冰凉的,在大弄里弥漫,向上一望,一线青天教人目眩心惊。江郎山“一线天”高度有300多米,无论长度、高度、气势均属全国第一,被誉为“全国一线天之最”。
走出一线天,江郎山又赫然入目——亚峰、灵峰紧挨一起,郎峰稍在一旁。站在峰下翘首而望,流云不时从山前飘过,云中的灵峰、亚峰恰如婀娜多姿的姐妹,绰约多姿,郎峰则如洒脱的男子,默默含笑。当阳光普照丹崖,三峰霎时变得金碧辉煌,目眩神驰间,一丝隐忧涌上心头——已是垂暮之年的江郎丹霞,勝景还能持续多久呢?可转念一想,这真是杞人忧天了,人类的生命历程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史上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所见的,其实就是丹霞的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