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口语交际并肩而行
2016-08-23汪怡萍
汪怡萍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就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每次阅读都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根据文本的特点,站在课堂教学这一舞台上,设计出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的训练方法,将口语交际融入阅读教学中能起到春风化雨般的效果。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32-01
吕叔湘先生曾认为:“语文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来讲,可以有两个讲法,一种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另一种也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学,那就不一样了。中小学这个课程的名字叫语文,原来的意思可能是语言文字,但是很多人把它理解为语言文学。”吕叔湘先生这里虽然也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但仍然是指“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故而,语文教学可分为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口语的教学即“口语交际”的听、说,书面语的教学即语文课堂教学的读、写。吕叔湘先生又指出:“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共同提高的目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以书面的读写为主,而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吕先生也曾尖锐地批评过:“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渐密切频繁,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越发重要。因此,应将“书面语”(阅读)与“口语”(口语交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阅读教学中渗入口语交际,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呢?
一、创设情境“说”、看图“说”
每堂语文课传授新课伊始都会有个导入的环节,导入是为了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但更能激发起学生“说”的热情,可以就本课的主题设置一个恰当的话题,引导学生踊跃发言。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可以先通过课件出示在荷花池所拍的荷花图片,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荷叶、池水等方面观察,之后再请学生们来说说,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荷花?由于有图片直观展示,学生就会有内容可说,教师再引导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语言,在这个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就得到了训练。
教师不但可以寻找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还可通过课文的插图来让学生“看图说话”。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课均配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这无疑是现成的好材料。在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图片的内容准确清晰地描述出来,在描述的过程中,口语交际的训练也就在无形中进行了。如在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时,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再描述:看看图上画了什么景物?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又说了什么话呢?你又有什么感想?在学生条理清晰地说完了之后,教师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二、“说”课文、“演”课文
在平常的教学中,每读完或学完一篇课文,许多学生都不能将课文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地复述出来,“书面语”懂了,“口语”则蔫了,从这一现象便可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有极大的欠缺。因此,教师可从这一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在初读完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复述一遍,以讲故事的形式也可,只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即可。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们有极强的表现欲,爱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从这一特性出发,针对一些可表演的课文,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演出来,通过表演呈现出来的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复述,包含着学生们创造性的演绎、逻辑性的连贯、口语表达的交流应对,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虽然耗时费力,但收效显著。
三、师生互“说”、延伸续“说”
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过程,而是将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的过程,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公。故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设置的问题也应是开放式,无统一的预设答案。这样,不仅激发起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也收获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领略到了不一样的精彩。学生也变得愿意去探讨、乐意去交流,在探讨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教师可这样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朋友把老人的遗像放到湖边。这时,海鸥的老大哥老沙飞来了,他扑到老人的遗像前大声鸣叫,他会说?不一会悲痛的独脚也来了,他猛烈的扑到遗像上说?就在这时,老人最疼爱的公主也来了,她说?当我们不得不收走遗像的时候,这群儿女们大声悲鸣,他们说?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口语交际训练也在无形中开展起来了。
还有不少课文在末尾总会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思考空间,由学生去填补空白,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感悟,放任其思想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以形成独特的想法与别具一格的语言文本。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结束时,可这样设置:渔夫和妻子桑娜,抱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他们现在需要养活7个孩子,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呢?又如《坐井观天》: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口语交际不应是单单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应将其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去,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