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最后一个月
2016-08-23苗向东
苗向东
哥哥49岁时,被查出患了胆管癌。因为哥哥是大学校长,年轻有为,年富力强,是学术精英,所以上级组织非常重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
哥哥在做了一次大手术后,又进行了四次放疗和化疗,病情得到缓解,后来重返了工作岗位。可是半年后又复发,治疗半年后,他觉得好受些了,又开始工作。这样反反复复,两年后,在复查时一项指标超过正常指标的50倍,不得不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在治疗一个月后,一次用药过量造成胃大出血、小便拉不出,被送进了重症病房。
哥哥从上大学、读研究生、再读博士,二十寒窗,过得很清贫。他是竞聘上岗的,当校长后虽然收入上万元,可是好日子才过四年,积蓄有限。在两年多的治疗中,自己又没有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目前癌症治疗费用又太高,而报销比例却有限,所以家里的钱花了个精光。
毕竟哥哥还年轻,就这样走了,他和家人都不甘心。只要有一点希望,就是卖房子,也要治疗。所以在用药时,只要医生说有更好的进口药,嫂子都愿意试。住进重症病房后,哥哥出现肾衰竭,几天就要肾透一次。而胃大出血后,两天就要输一次血。住进重症病房后几乎天天都是好几万,而个人交钱都要上万元。家里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现金,于是请求领导帮助,领导做出了批示:“先抢救,自费部分可以以后再交。”这样就掌握了抢救的主动权,医生没有了顾虑,只管抢救和用药。
在前期住院时,嫂子是天天陪着哥哥的。而住进重症病房后,重症病房有严格的规定,每天只有两次探视时间,上下午各十五分钟,而且每次只能进两人。此后,很多同学、亲人、学生想去看望哥哥,可是都因为重症病房有规定,让很多人没有如愿。而每次家人看望哥哥后,他都很不情愿让大家走。可是规定是死的,他那时并没有意识到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仍然觉得还有一线希望。有时哥哥也会埋怨说:“想晒太阳,想回家。”可是嫂子指着他满身插着的管子,说:“等好一些吧。”哥哥非常无奈。
就这样,哥哥住进重症病房后,再也没有出来,34天就走了。他临走前,最后悔的就是明显治不好,可是还要治,最后花了近80万元,家里欠了医院近20万的钱。如果能够理智一些,知道是治不好的,就不要花那些冤枉钱了,尤其是没有必要用自费的进口药。而且也没有必要抢救,为多延长一天,可能就要花上五万十万,真的没这个必要。实在痛时,打止痛针即可,而不是插管、抢救。
在最后时刻,没有比与亲爱的人在一起心灵更能得到安慰,也就是说,没必要进重症病房。因为治不好,还送重症病房干啥?进去了,就与亲人分隔开了。最后34天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天。最后时刻能够回家,能够天天与最亲的人在一起,这样才是最重要的事。
哥哥走了,不仅留下了欠债,而且留下了很多遗憾。也让家人懂得了,在癌症病人最后时刻最需要的是人文关怀,而不是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