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解构的方法教语文
2016-08-23杨玉婷
杨玉婷
2015年苏州市语文中考有了变化:新增诗歌鉴赏、增加课外古文阅读比重、不直接考课内现代文阅读但保留大小两篇课外阅读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每篇课文都逐字逐句、精雕细刻,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足取。选取重点,有的放矢地“解构”的方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这里所说的“解构”很简单,“解”字意为“分解、拆卸”;“构”字则为“结构、构成”之意,合在一起意为“解开之后再构成”。把这里的“解构”放在语文阅读里,就是把一段文字、一篇课文乃至全册教材,分解开来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舍、重组之后再进行教学。
一、在教学中实施解构,凸显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上学期,听到本校一位教师的一堂课,令我深受启发。这位教师所授的课文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微型小说《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情节简单、人物亦不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唯一有难度的地方是小说的结尾。作者在结尾处安排了“糖融化进入泥土,孩子尝到了泥土甜甜的”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就课文而言,这是全文的一个深化,暗示人间真情像大地那样广博,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对这样的特意安排靠自己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需要教师引导。这样的一篇课文,我授课时选择由情节梳理进入,转而分析情节中出现的重点人物及周边人物,最后攻克结尾、归纳主旨的教学流程。这样的流程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看似很合理,但是按照这个貌似没问题的授课流程上课时却发现,前面的情节其实单靠学生自己也能看懂,并不需要多讲;人物部分,人物的特质及其内心,学生都能理解,也不用多讲。但是结尾部分的讲解,每每上课都觉得讲不透,只得草草带过,一方面是因为安排在最后,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讲解,另一方面受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难帮助他们透彻理解。整堂课下来发现,需要讲解的其实没讲好、没讲透,讲完了还是云雾缭绕,不知所云;不需要讲的,已经懂了,却浪费不少时间,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那么,那位老师是怎么安排授课的呢?首先,让学生阅读全文后讲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情节的概述、了解。其次,她质疑小说埋奶糖及结尾糖化的情节,认为这两处情节都不符合客观实际,显是作者有意为之,那么作者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呢?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全文的难点——结尾的安排上。接着教者通过身边实例的引导、课文所学知识的迁移颇下一些工夫,顺利地把这个仅靠学生自己也许很难读懂的部分讲好讲透。与此同时,教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抛出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安排结局?”学生有很多想法,但是很快他们发现,这些结局都没有原文来得深刻、耐人寻味。这时,学生有了比较、有了具体的感受后,教者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结尾的妙处在于:深化了主题。同时,教者提醒学生平时写作时对于结尾的处理要注意深化。这样的安排不但解决了课文的难点,而且很好地把阅读教育和作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尚未结束,教者把课堂剩余的时间花在人物分析上,但是跟普通的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进而感知人物内心、情感的不同方面。教者设计的人物环节不仅侧重于人物的分析,更重视对于本课人物描写特点的归纳,如“描写细腻、详略得当、妙用对比”等,归纳是为了提醒学生这些方法都是写作上能借鉴的。至此,课文的讲授基本结束。
这位教者在我看来就很好地使用了解构的方法:打破课文本来的逻辑顺序,抓出结尾,重点突破,而对于其他学生能看懂的情节选择一带而过,关注到课堂的实效;在突破本文重点:人物;难点:结局,教者并没有受限于课文本身,就事论事,而是很好地由课内阅读辐射课外的写作,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关注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教者解开了课文,抓出了重点,构搭出了课文以外需要延伸的知识。一解一构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增强了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解构的方法并不只适用于这一篇课文,语文教材里的各类课文都适用。浅文可以进行解构,迁移课外、深挖亮点,使浅文不浅,比如《端午日》可以解构成为一节以场面描写为中心的阅读迁移写作的特色语文课;深文亦能解构,简化枝节、着其一端,令深文不深,比如《蔚蓝的王国》可以解构成一堂美文、幽境的语文鉴赏课。
二、在复习时实施解构,提纲挈领,优化教学资源。
语文课堂除了要上好课外,更要帮助学生复习,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平时复习已不易,轮到中考总复习时,初中三年,六本语文书,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乎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本本来、一篇篇过是十分低效的复习方法。那么,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语文复习工作,该怎么办呢?其实用解构的眼光看,这个难题可以解决。六册教材其中很多课文的主题类似、很多课文的写作特点类似、很多课文的考查重点类似,在中考复习中如果很好地解构整个教材,把同类的课文进行归纳合并并以专题的形式整理出来,就能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强化学生的印象,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比如,2015年中考新增了古诗鉴赏的考题,我们整个教研组进行研讨,把全部的诗词以名家为抓手同时兼顾主题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复习的时候一次不是复习一篇诗词而是一类诗词,这样大大节省了复习时间,同时同类诗词一起复习还能很好地强化主题,有较好的记忆效果。同样地,我们还整合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以专题的形式,选取典型课文,辅以课外同类阅读,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在教学中许多地方都可以渗入解构思想,当然我的探索和运用只是初步的,有待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