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生遇黄”

2016-08-23李浅予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4期
关键词:江夏平生徐悲鸿

李浅予

1944年,画家徐悲鸿精心创作了一幅《奔马图》,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舒展豪迈,用笔坚实有力。画的右下方题字曰:“孟圭先生教之。三十三年夏,悲鸿。”

孟圭,即黄孟圭,1925年,在美国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赴欧洲,与在法国留学的徐悲鸿结识。两个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很快便成为挚友。其时,国内时局动荡,来自北洋政府资助的留学官费中断,徐悲鸿和夫人蒋碧微正处于极度贫困之中,于是黄孟圭便写了一封信,将在新加坡经商的二弟黄曼士介绍给徐悲鸿。

黄曼士接到信后,随即复信徐悲鸿,邀请他来新加坡。黄曼士是当地的名士,徐悲鸿到新加坡后,就住在他的江夏堂里并埋头创作,并在他的介绍下为富商巨贾作画,几个月内即筹到数千元。后来,徐悲鸿每次到新加坡都住在江夏堂,并在那里创作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因在江夏堂创作最多的题材是马,故有“万马奔腾江夏堂”之说,成为一段画坛美谈。

徐悲鸿毕生称黄氏兄弟为大哥、二哥,并视为“平生第一知己”,他曾在一幅自绘的奔马图中题款:“余一度改名黄扶,平生遇黄,逢凶化吉。”

抗战胜利后,黄氏兄弟和徐悲鸿失去联系。后来,黄氏兄弟家道中落,1947年,黄孟圭“困在澳洲”。徐悲鸿多方打探,得到消息后,立即在复一友人的求画信中表示,愿意为其画画,但有一个条件:若其能至澳洲,“以四百叻币(叻币是马来西亚、新加坡与文莱在英殖民地时期,由英殖民地叻屿呷政府所发行的货币),交与其弟黄曼士先生,仆即为命笔也。”可见其拳拳报恩之心。

“平生遇黄”所指除黄氏兄弟外,还有黄警顽和黄震之二人。

1915年夏,20岁的徐悲鸿从家乡宜兴来到上海,与商务印书馆大名鼎鼎的“交际博士”黄警顽相识。在上海,徐悲鸿举目无亲,身无分文,走投无路之际,欲投黄浦江自尽。黄警顽发觉后,追至江边将其救回,并为其提供食宿,还到处为其求职,推荐、介绍其画稿。

这期间,徐悲鸿给一个同乡送画时,又结识了丝商黄震之,黄震之非常欣赏徐悲鸿的画,于是便和黄警顽一样,不仅帮助徐悲鸿解决食宿,还为其提供了绘画场所。后来徐悲鸿准备留法,在报考震旦大学学习法文时,特意用了一个化名“黄扶”,以感谢这两位黄姓朋友的鼎力相助。

后来,黄震之做生意破产,徐悲鸿为他提供了竭尽所能的帮助。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到国立北平艺专上任,当他得知昔日的“交际博士”黄警顽生活无着,于是便邀其前往北平,让其当了管发学生助学金的出纳员。1949年后,徐悲鸿就任中央美院院长,黄警顽又随他来到中央美院工作。

“平生遇黄”,是徐悲鸿的幸运,而对于黄孟圭、黄曼士、黄警顽、黄震之来说,“平生遇徐”,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运?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江夏平生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1年总目次
甘为艺术付平生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给你一个橙子好不好?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简介
平生无别欢,与卿长相守
平生情意,悉数与君
无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