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于都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分析

2016-08-23孙益凤

现代语文 2016年18期
关键词:阴平阳平于都县

□孙益凤

江西于都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分析

□孙益凤

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江西于都县岭背镇方言的单字调进行研究。实验得出:于都县方言有6个声调,分别是阴平31、阳平22、上声15、阴去11、阳去54、入声5。从调型上看,于都县方言多平调、降调,包含两个低平调,一个高降调,一个中降调,一个低升调和一个短促的入声调;时长上,阳平的时长最长,其次是上声、阴去、阴平、阳去、入声。

于都县方言单字调语音实验

于都县人口众多,但对于都方言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多是在谈及赣南客家方言的时候顺带对于都方言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主要著作是谢刘文编著的《于都方言词典》和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于都方言词典》(1998)详细地介绍了于都方言的语音系统,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1999)一书也对于都方言的音系和语音特点方面进行了归纳,两书对于都方言的声调研究较为一致,都认为于都方言有6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存在的分歧主要是在调值上,去声主要是32和323的差异。

传统的声调研究主要是靠人耳倾听调查所得,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另外,在方言里,同一调类的不同调值之间可能根本没有区别功能,①而只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因此,有必要对于都方言的声调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耳听带来误差的概率,能够更加客观严谨地描述于都方言的声调系统。其次,上述两书的调查对象均为贡江镇,贡江镇地处县城,与乡镇的语音存在差异。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于都县岭背镇方言的单字调进行研究,对进一步了解于都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和观察于都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是有帮助的。

一、引言

(一)于都简介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赣州东部,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东临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县政府驻贡江镇,县城离赣州市65千米,北距省会南昌市422千米。截止到2013年,于都县全县辖9个镇、14个乡,全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传统手工业的“三锤三匠”(打铁、补缸、弹棉絮和木匠、篾匠、泥水匠)名扬省内外。总人口94.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6.74万,人口密度326人/平方公里,全县共有汉、畲等十二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59%,畲族占0.4%。②

(二)方言概况

1.于都方言系属

据《于都方言词典》记载,于都全县通行客家方言,属客家方言于桂片。《中国语言地图集》也将于都方言划为客家方言的于桂片。

2.于都方言语音系统

于都方言声调6个,不包括轻声:阴平(31),阳平(44),上声(35),阴去(323),阳去(42),入声(54),古咸、深、山、臻四摄入声清声母字和部分浊声母字读阴去,其浊声母字和宕、江、曾、梗、通诸摄入声字读入声。而古宕、江、曾、梗、通诸摄又有少数浊声母入声字读阳去。入声为短调,无明显喉塞音韵尾。③

二、实验材料与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

本文的实验材料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方言调查字表》,选取其中的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各12个字,共72个字。见表1。

表1:于都方言单字调发音表

2.发音合作人

发音合作人孙某,男,42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岭背镇人,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工,于都方言流利,会说一些普通话。本次录音地点是在发音人家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岭背镇的一栋住宅内。

3.实验设备及分析软件

(1)Adobt Audition1.5 录音软件。

(2)praat3.0 语音分析软件,是目前比较流行和通用的语音分析软件之一。

(3)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制作图表。

(二)实验过程

1.录音

用Adobt Audition1.5 在室内录音,录音前将其设置为单声道,采样率为44100hz,分辨率为16位的语音数字信号。实验前,将按照调类排好的72个声调例字制成表格誊写在笔记本上,发音人手持笔记本进行录音。实验结束后将语音材料保存为Windows PCM(*.wav)文件类型。

2.标注

将保存的各个声音文件逐一导入praat软件,并对生成文件进行标注,标注分两层,第一层标音节,用汉语拼音表示,第二层选取韵母段为声调承载段,标注韵母时去掉弯头和降尾。

3.修改基频

在praat软件中生成pitch文件,参照宽带语图根据平滑原则第一次修改基频,再根据修改过的文件生成pitchtier文件,参照窄带语图第二次修改基频。最后保存为pitchier文件。

4.基频数据提取及处理

为求准确、客观,实验选取声调承载段中的10个基频点为实验数据,并利用praat软件自带的脚本提取基频并将其导入到Microsoft excel表格中。在Microsoft excel中对导入的基频进行简化处理,求取六个调类的基频均值,并利用LOG10函数对基频均值进行处理,得到基频均值的对数值,见表2;采用T值法,(其中其中a表示基频均值中的最大值,b表示基频均值中的最小值,x为测量点频率),利用T值公式计算出基频均值各点的T值,见表3。

表2:语音样品各点基频平均值的对数值

表3:语音样品中基频均值各点的T值

将“界域”定义为±0.1五度值,即每度边界有±0.1的浮动域。根据界域,T值转为五度的区间为:

T值 0-1.1 0.9-2.1 1.9-3.1 2.9-4.1 3.9-5五度值 1 2 3 4 5

根据根据界域策略,将T值换算成五度值,见表4。

表4:语音样品中的五度值

由此可得出于都方言单字调的折线图,见图1。

图1:于都方言单字调折线图

5.时长数据提取及处理

在提取基频数据的同时,与之相应的时长数据也被提取出来了,时长数据的处理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求Z-SCORE值;第二种是以某个声调的调长为参照,求其他各声调和它的比值,得出规整值;第三种是先求所有声调调长的平均值,然后求各个声调的调长和平均值的比值。我们用最后一种,其规整公式为:NDi=Di/(∑Di)。其中Di是绝对调长值,n是方言中调类的个数,NDi是标准化处理后的相对调长。于都方言单字调的绝对时长和相对时长见表5。

表5:于都方言单字调绝对时长(单位:ms)和相对时长

根据表5得到于都方言单字调绝对时长图(图2)和相对时长图(图3)。

图2:于都方言单字调绝对时长图 

图3:于都方言单字调相对时长图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结果的分析

由图显示,于都方言单字声调格局:

1.从表4和图1可得于都方言单字调的实验调值。于都方言单字声调有6个,分别是阴平31,阳平22,上声15,阴去11,阳去54,入声5。从调型和调值上来看,于都方言单字声调中,阴平调是位于调域中下部的降调,从3度音区底部下降到1度区底部,记为31;阳平调是位于调域中下部的平调,大致在2度音区的底部,记为22;上声调是位于调域中下部的升调,从1度音区底部上升到5度音区顶部,记为15;阴去调是位于调域下部的低升调,从1度底部上升到1度顶部,记为11;阳去调是一个位于调域上部的曲折调,从4度区底部上升到5度音区底部又下降到4度区底部,记为54;入声调是位于调域中上部的高调,大致在5度音区范围内,由于声音极其短促,记为5。

2.根据表5、图2、图3可得于都方言单字调时长格局。从音长看,于都方言单字调中,阳平的时长最长,绝对时长达到481毫秒,相对时长为1.66;其次是上声调,绝对时长达到340毫秒,相对时长为1.17;再次为阴去调,绝对时长为274毫秒,相对时长约为0.95;紧接着是阴平,阴平调绝对时长是241毫秒,相对时长为0.83;时长较短的是阳去和入声,阳去的绝对时长为218毫秒,相对时长是0.75;入声的时长最短,绝对时长只有182毫秒,相对时长为0.63。其中阴平和阳去的时长相差较小,绝对时长相差23毫秒,相对时长只相差0.08。于都方言单字调各调类时长由长到短分别是:阳平、上声、阴去、阴平、阳去、入声。于都方言单字调的时长与调型存在一定关系,平调和升调比降调的时长长,实验中的阳平和阴去均是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这三个调类的时长都比较长,而阴平、阳去均是降调,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时长都比较短。

(二)实验结果与传统调值的比较

调类 实验值 传统值1 传统值2阴平 31 31 31阳平 22 44 44上声 15 35 35去声 阴去 11 22 323阳去 54 42 42入声 5 5 54

注:表中传统值1来源于《于都方言词典》(1998,谢刘文);表中传统值2来源于《客赣方言比较研究》(1999,刘纶鑫)。

将于都方言单字调实验值与传统值比较可知,实验值与传统值的调类基本一致,但在调值上存在较大差异。实验值中的阴平值与《于都方言词典》的阴平值以及《客赣方言比较研究》记录的阴平值相同;阳平的实验值是一个低平调,调值为22,而《于都方言词典》和《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的阳平值却是一个高平调44,上声调的实验值是低升调15,而传统值是中升调35。实验中的阴去为低平调11,考虑到实验存在的误差,暂且认为和《于都方言词典》的记录基本一致,和刘纶鑫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相差较大,实验中的阳去值也和传统的阳去值相差较大,实验中的入声值和《于都方言词典》记录一致,和刘纶鑫的记录稍有差异。

这就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传统的阳平调是高平调,而本次实验的阳平调却是一个低平调。第二,传统的上声调是一个中升调,而本次实验的上声调是一个低升调。第三,实验中的阳去值和传统值中的阳去值为何相差较大。

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除了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外,还可能存在地域差异。上文提到过,谢刘文编著的《于都方言词典》和刘纶鑫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都是以贡江镇的语音为调查对象的。贡江镇是县城所在地,而本次实验的对象是于都县岭背镇,岭背镇属于乡村。据笔者了解,由于于都县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各乡镇的方言差异较大,声调上更是各不相同,甚至一个村存在几种方言。

四、结语

本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于都方言单字调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显示:于都方言有6个声调,分别是阴平31,阳平22,上声15,阴去11,阳去54,入声5;分别是两个低平调,一个高降调,一个中降调,一个低升调和一个短促的入声调。时长上,阳平的时长最长,其次是上声、阴去、阴平、阳去、入声。本次实验所得的于都方言调值和传统值略有出入,个中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注释:

①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十一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第99页。

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VRlX-gtZ80TolO34Wf_TjTak-hJL_pEvPd40HknBvNUTaN-fY9b_63VlQDGBPvhPMuj6IBrPpe9TzX8jpov7p19SIQywnrrSquCTcTA7AHMEP_6CYCfU1NlAbouCAmhsfvgWdh5fipGFy6Zjf_rI_

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90页。

[1]赵元任.语音问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丁声树,李荣.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十一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6]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7]谢刘文.于都县方言字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8]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孙益凤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27)

猜你喜欢

阴平阳平于都县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云南蒙自方言的连续变调
启航
新疆奇台县半截沟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
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