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中国制造的区域标杆
——2016年浙江工业展望
2016-08-23兰建平
兰建平
努力成为中国制造的区域标杆
——2016年浙江工业展望
兰建平
要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为契机,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产品换代、机器换人、制造换法、电商换市、服务换型、管理换脑,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提高工业的增加值率,努力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生态环境的统一,国内外市场的协调,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开放和共享,使浙江省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示范省
盘点2015年中国工业发展,最大的战略是什么?《中国制造2025》!出台并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经济面对国际新形势、适应国内新常态,体现“供给侧”创新的重大举措。
2016年是中国研究制定并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工业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如何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提升供给体系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是开好局、起好步的核心任务。
经济的着力点在工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着力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正从注重短期刺激向培植中长期动力转变,从需求管理向供需管理转变,从扩大内需向优化供给延伸。今后一段时期,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既要依靠总需求的适度扩大,更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是浙江经济的核心,没有工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浙江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没有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没有工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没有浙江经济的供给侧改革。
如果按照“补短板”的思路来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考虑增优势,突出问题导向,浙江工业经济的主要短板,在于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工业供给体系无法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消费需求,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增量不够高,高技术产业占比相对较低、传统产业占比相对较大,高技术产业占比仅为工业经济的三分之一,和兄弟省市相比差距较大。二是减量不够多,中低端产业过剩产能有待化解,偏低端落后产能亟待淘汰,工业的增加值率相对较低,是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三是存量不够优,全省的大项目带动作用相对欠缺。在工业领域的重大投资相对不够。投资结构体现未来的产业结构、供给结构,全省工业领域的“三重项目”2016年可以竣工项目仍然缺乏。四是容量不够大。地域小省、资源小省、环境容量小省难以维持经济大省的地位,必须依靠龙头企业、总部企业、跨国企业“走出浙江、发展浙江”。目前大企业大集团的各种溢出效应还不够,尤其是制造业的龙头企业,相比与和浙江基本现当经济规模的省份相比,仍然的相当的“稀缺”。多年来,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到转型升级,但从创新驱动战略的全面实施,到“工业特色小镇”,浙江工业经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从总体上看,2016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稳中有进”,创新驱动、供给优化、智能制造、开放合作和绿色发展趋势明显,预计2016年全省工业经济将有望保持中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效有所改善的运行态势,继续为全省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供给支撑。
联合国预测,2016年全球生产总值会略有改善,增长2.9%,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计继续处于周期性的上升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望从下滑趋势中企稳。国际经济“五低一高”特征较为明显,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挑战较大、实体经济困难加剧、新兴产业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供给优化、智能制造、开放合作和绿色发展,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占新机遇,实现工业经济的新发展,增加制造业的新竞争优势。
根据当前工业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产业技术革命趋势,预计2016年的浙江工业经济将有望保持中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效有所改善的运行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在5%以上,高端装备和时尚产业增加值在8%左右,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和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或可达到12%,工业增长动力和产业结构有望发生积极变化。
工业的着力点在于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提供工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突破口。按照“高水平、补短板、增优势”的思路,浙江工业经济要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为契机,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产品换代、机器换人、制造换法、电商换市、服务换型、管理换脑,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提高工业的增加值率,努力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生态环境的统一,国内外市场的协调,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开放和共享,使浙江省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示范省。
2016年在智能化上,要努力做好“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产品”两篇大文章。智能制造时代,网络化、柔性化、个性化生产方式和服务型制造模式将成为主流。智能制造的“红利”不仅仅是为智能终端、智能装备产业创造市场机遇,其还将为传统产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创造契机。必须坚持“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产品”两手抓。
——做好“制造智能化产品”文章,就是要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培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尤其是在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装备领域以及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服务领域培育一批优势领军企业和特色集聚基地,掌握一批浙江智能制造标志性技术和产品,着力破解产业“缺芯少魂”的弊病。不断加强宣传推广,形成优秀产品和企业的“马太效应”。
——做好“智能化制造产品”文章,就是要运用智能制造理念、“互联网+制造”模式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去优化、提升现有传统制造业,尤其是要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引领,着力提升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水平、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推进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技术向制造业各个领域渗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应用,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转变市场营销模式、产品供给模式,开辟新蓝海。
认真做好这两篇文章,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市市有智能制造特色基地、县县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镇镇有智能制造试点车间、企企有智造(信息)主管”的供给体系,形成由点到面的规模发展。
用工业经济的新发展引领新常态
短板在工业,希望更在工业。在2015年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观点,是这种希望的典型代表。“十多年前,我们做阿里巴巴的时候,没有人看好互联网,就像现在没有人看好制造业一样”。在科学技术发展正处在IT向DT迈进的过程中,新优势更在于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问题在哪里,创新就在哪里。2016年,杭州将迎来浙江改革开放35周年来最大的盛会G20峰会,这将是浙江工业经济拥抱世界千载难逢的机会。浙江区域经济要再创各省经济的新样本,必须重心再工业经济上发力。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浙江的工业经济发展必然在政府宏观管理、经济增长动力、制造业发展模式、开放合作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等五个方面加快转变,力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占新机遇,实现工业经济的新发展。
(一)政府宏观管理加快从短期需求管理转向中长期供给管理。展望2016乃至“十三五”,供给理论将深入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偏重于供给管理,逐步弥补前期需求管理造成的经济领域若干显性与隐性失衡问题。2015年底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将推进结构性改革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在工业领域尤其突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浙江寻求改革发展新思路,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具体地说,从宏观上看,浙江要以做精做强七大万亿级产业为重点,瞄准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从中观上看,要以“制造业+互联网”为重点,推进“两化”融合,精准对接需求侧;从微观上看,要以打造“三名企业”为重点,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质量水平,推进“浙江制造”标准引领,加大品牌建构力度,培育真正站稳供给端的浙商团队。
(二)经济增长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展望2016乃至“十三五”,中国制造必须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动力将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实现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2016年,要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把创新梦想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更多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集聚国内外心怀梦想的创客,延揽更多高层次人才到浙江创新创业。要牢牢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迎来的重大机遇,围绕信息经济、时尚产业、环保产业、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产业等领域,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等工作,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运用最具时代创新精神的互联网思维,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图/金川
(三)浙江制造模式加快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展望2016乃至“十三五”,“两化”进一步深度融合是“浙江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浙江将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助推浙江制造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开启发展新格局。全方位推进智能制造,首先要体现创新引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功能和附加值。其次,要发挥平台优势,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打造数字浙江2.0,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最后,要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业”,推进制造企业、用户、智能设备、全球设计资源以及全产业、全价值链之间的互联互通与高效协同,逐步形成各环节紧密协作、服务链与价值链快速联动的新态势。
(四)开放合作战略加快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引领。展望2016乃至“十三五”,“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国家战略已经预示,我国的开放合作战略将从以往的被动跟随向主动引领转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担起走在前列的“浙江使命”,争做国际竞争的探路先锋,浙江责无旁贷。实施全面的对外开放战略,必须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港口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外资源,加强内引外联。必须加快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促进宁波舟山融合发展,打造临港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大力助推温州企业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产业基地、商业网络;着力推进“义新欧”国家级新平台建设。最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浙江制造国际竞争力,抢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从资源消耗型转向绿色文明型。展望2016乃至“十三五”,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安全,必然发生转变。对于资源紧缺、环境约束加大的浙江,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显然是非常必要的重大选择。坚持绿色发展,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省的重要着力点。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发展生态工业,着力完善生态经济发展机制,注重建设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的循环经济体系,使生态经济逐步成为我省经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成为人人都可参与、都有共鸣、都能获益的富民经济。2016年,必须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增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大幅提高工业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努力破解资源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作者为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