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声琴韵
——现代钢琴作品的中国及广西气韵
2016-08-23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余 立(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桂声琴韵
——现代钢琴作品的中国及广西气韵
余 立
(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着艺术领域多元化的发展,在古典音乐领域逐渐形成与民族艺术结合的发展趋势。在作曲和演奏上也形成一种新兴的合作框架。对于民族音乐与钢琴结合的深入研究,找到一种适合广西实情的结合方式,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西洋技法改编,完善成为有浓厚民族特性的钢琴曲,再加之演奏者的理解和演奏,造就一种意境式的表演形式。
民族;钢琴;结合;气韵
在当今这个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中国,人们逐渐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同时在钢琴演奏与民族性的发展中,结合广西地域、民族特点,发展和开拓出一条适合广西民族钢琴音乐发展的道路也势在必行。深入地对民族音乐体进行采集和改编,发觉优秀民族音乐新作,运用西洋技法来编配成钢琴曲。再有演奏者本身就像二度创作。可以更好发挥演奏者对民族音乐本身的驾驭能力,与改编者之间更好地达到统一和结合。这4首曲子均来自旅澳作曲家黄圣涵2014年的作品,作为广西土生土长的音乐家,作者本身对于广西民族元素融入钢琴演奏也从未停止。
一、Eclipse of the Moon 《月食》(2015)时长:5分钟
为两把小提、大提琴和钢琴而作。作曲家本人对中国和日本调式有着浓厚的兴趣,《月食》就是中日调式融合的产物。用中国调式的大和情节(太阳)和日本调式的阴柔(月亮)来展现‘圆月-月食-圆月’的过程。根据月食的自然现象,中日调式得以独立和融合。
我们之所以看到圆月是因为太阳的光芒完全没有被地球遮挡,因此,乐曲开始是纯粹的中国调式;当月食开始,太阳的照耀被减弱,中国五声融入日本调式;当太阳完全被地球遮挡,中国调式完全消失;随机再次缓慢出现,直至最后一轮明月展现在众人面前,纯粹五声结尾。
这部作品的速度标记为Adagio,慢板,整体速度较为缓慢。乐曲分为A到H段,开始部分A段,由两个小提琴的震音部分作为背景音弱奏引入,旋律部分由大提琴和钢琴共同演奏,仿佛在一个平静的夜晚,一轮圆月挂在空中,月光洒在水上,微波粼粼,整个氛围宁谧而纯粹。
B段部分由钢琴部分四个强有力的音,和大提琴由轻加重,以及由缓加快的的颤音,暗示开始进入月食。小提琴由长音#1引入,并在7 和#1的大二度音程在节奏上进行有慢渐快的变化。与大提琴的小二度音程和钢琴的八度音程轮流演奏,制造紧张,诡异的气氛。一直延续到C段继续发展,钢琴和弦音的不断变化,这个过程说明阴影在一步步扩大,从24小节开始,伴随钢琴演奏部分的大跳八度音程,和反附点节奏,大提琴和小提琴分别在调式音阶中快速拉奏,仿佛月亮在与不断扩大的阴影做斗争,一直延续到E段,第三十一小节,两把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双音滑音和钢琴部分八度的快速交替轮奏,预示着阴影最终把月光给”吃”掉了,所以到了F段描绘的是月光被吞没中一片漆黑的夜空,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的长音演奏建立在1,5#,6的基础上。小二度的透着一丝丝不安。
随着G段“mi”的出现,打破这样的气氛,钢琴演奏部分的八度低音形成转折,反复月亮从黑影中挣脱了出来,冒出一点点光,之前C段出现的调式音阶在这里再次出现,作为呼应,相较之前变得稍显柔和。力度由mp向f进行逐渐变化,反复月亮的形状又镰刀一点点地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在H段为再现段,月亮回到了圆月的样子,小提琴再次采用震音,大提琴和钢琴再次演奏开头的旋律,形成与前面的呼应。钢琴的演奏部分改用琶音,旋律显得更为清晰动人,仿佛恢复到原本的宁静。
二、Ebb and Flow 《流》(2014)时长:5分30秒
《流》作者于2014年创作的室内乐重奏,为两个长笛、电颤琴、双钢琴及倍大提琴而作。速度为行板,共分为6段(A段—F段)。作者认为西方调式与中国调式有着相似程度上的关联,打个比方:西方中古调式Mixolydian (G A B C D E F G) 和中国七声商调(C D E F G A bB)保持相同音程关系。建于这个前提,《流》采用C Mixolydian和中国商调进行创作,试图用作品探索中西音乐的融合之妙。《流》全曲以十六分音符为动力,自始至终全部由十六分音符延续,通过这种快速流畅的动力展现简约音乐的魅力。此曲带有简约风格,由于作者当时受简约流派影响,于是使用大量反复音型为核心来创作这首曲子。简约乐派为美国的菲利普.格拉斯所创办,六十年代末,美国纽约引发一种叫“简约派”(Minimalism)的思潮,是美国五十年代的“行动画派”的逆反思潮。此流派的特点是把艺术创造的构思简化为几种简单的逻辑性选择,他们反对前一代艺术家过于复杂、装饰花肖、炫耀技巧。这个流派引起了六十年代的青年音乐家,也就是简约流派的音乐家们的共鸣,从而形成简约乐派。
曲子开头(A段:第1至第13小节)的引子主要由两支长笛齐奏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用电颤琴和钢琴弹奏的和弦稍作点缀。曲子从8小节开始正式拉开序幕,延续了引子十六分音符的紧凑感和悬疑感,每个声部以紧凑的十六分音符重叠推向本曲在第13小节的一个小高潮。B段(第14小节至29小节)的音乐比较零碎,主要是为后面的音乐做铺垫。相较之下,C段(第30到第50小节)的音强偏中强,而已音符也比B段密集,使用了颤音、倚音、级进上行音阶或八度把曲子推上小高潮(37小节)。高潮后,音乐又恢复了开头的宁静,但仍保持密集的16分音符;C段也出现了节拍的更换,使用了2/4、3/4、5/4、6/4等节拍型。在D段(第51到第91小节),节拍改为6/8拍,改由电颤琴演奏持续的十六分音符为铺垫,用不同乐器的交替和声部之间的传递引进新的乐思。D段使用了许多七和弦和变和弦,听觉效果如潺潺流水,最后用各声部的重叠推上E段的高潮。E段(第92到第109小节)是全曲的最高点,节拍为4/4拍,里面使用了许多力度变化,听觉效果犹如一波接一波的浪花。除了十六平音型,也使用了许多前八后十六的音型,增加曲子的紧张感。F段(第110至第117小节)主要是曲子的尾声,零碎的音乐片段为前面紧凑的音乐形成缓冲,让音乐最后能静止下来。
在弹奏技巧方面,每个乐手需要注意保证节奏的精准和声部之间的平衡,因为曲子内有很多音乐效果由不同乐器之间的声部重叠和交错形成。由于曲子由许多反反复复的音型所组成,演奏难点就是要做到机械式的保持速度稳定。简约风格作品要求一种很严谨理性的美,需要各声部速度保持一致才能演奏出很纵横交错的音乐效果。
三、Gemini 《双子座》(2015)时长:1分50秒
此曲为钢琴独奏小品,曲子按作者的星座来命名。作曲家本人星座即为双子,创作这首作品时想通过钢琴展示双子的双重人格和时欢时喜、时动时静的个性。曲子共18小节,带有大量重复记号。曲子运用了颤音、倚音、波音等手法,为了凸显强弱之间的对比甚至运用了现代记谱法如用手掌拍键。曲子为主要为C大调,但是采用了许多变和弦。曲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0小节。第一句为1至5小节,由单音旋律,C大调主十三不完整和弦或其转位及变和弦构成;第二句为6至10小节,第二句低八度重复了第一句的音乐。第二部分为11至16小节, 音量偏弱,旋律线主要由单音颤音形成。17至18小节为C大调主和弦和C大调主十三和弦组成的结尾。
演奏的时候,要注意触键和灵活运用手腕使声音显得自然。由于曲子带有少许即兴成分,节奏可以凭感觉自由发挥,但要符合曲子的意境和音乐效果。此外,要非常留意踏板的运用,严格按照谱面要求。为了加强现达音乐的张力和对比,演奏者需非常留意谱面上的力度记号并如实演奏。
在当今这个崇尚多元化的时代,多元化艺术形式的结合,正逐渐成为艺术发展的主旋律,中国是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这种音乐体系间的融合也势在必行。以钢琴在目前全世界音乐界的地位,钢琴所表现的和声丰富,音域宽广的特点,钢琴曲无疑是最适合民族音乐改编的西洋乐器。通过对民歌的西洋技法改编,是传统艺术散发新的活力,创造出一种广西特有民族的民族性钢琴演奏形式。
我国民族调式音色和西洋调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何更好在钢琴曲中,创作这一复杂调式的钢琴曲结构,需要创作者和演奏者更好地了解和诠释民族音乐本身,让钢琴曲更好地表现民族音乐这一特性。其次,民歌大多是由民族乐器伴奏而来,这需要创作者和演奏者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模仿民族乐器的技巧,使这些民族风格,转化为钢琴的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于民族音乐与钢琴结合的深入研究,找到一种适合广西实情的结合方式,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西洋技法改编,完善成为有浓厚民族特性的钢琴曲,再加之演奏者的理解和演奏,造就一种意境式的表演形式。并在未来的教学和音乐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水平飞速发展,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对于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观众的整体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新作品,特别带有强烈民族特点的“桂声琴韵”,在新时期定将为钢琴乃至艺术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简历:余立(1977—),女,壮族,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讲师,全国钢琴等级考试评委。
本文为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广西民歌素材融入钢琴演奏之创作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220)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