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与厚

2016-08-23刘诚龙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脸皮梅贻琦斯文

刘诚龙

有人仿“人生四大喜”总结人生四大脸皮薄:近乡情更怯、老脸逢新爷、洞房花烛夜、金榜落名册。若要套古,四大脸皮薄外,还应加一条:教授去卖街。

教授玩斯文,只因没到饿肚皮;若是饿得肚皮贴背脊骨,也会想钱想得乱头绪,不想又饿自己——何止饿自己,家人都跟着挨饿,情何以堪?都说民国教授工资挺高,足够优哉游哉过斯文生活;后来到了西南联大,却情形大异,艰辛困苦,难与人言。

西南联大据说有54位教授曾于1941年11月间发了个联合声明,字字带血:“始以积蓄贴补,继以典质接济,而物价仍有加无已……”向政府声明要加工资,却要不到。政府不管大家生死,大家只好自谋生活:梅贻琦街头卖糕点去了,华罗庚家搬到猪栏牛栏上了,冯友兰据说很会理财……人人在掉斯文,也让闻一多教授乱了方寸。

闻教授八口之家,靠他一人工资,吃了上顿,下顿不知何处举火。“炸蚂蚱是大虾,炒豆腐是鱼肉”,再跑到郊外,捡半篮田螺,权是开荤过年打牙祭。有教授劝闻一多先生:您有刻印之长,卖不出文章,何不卖刻章?要脸皮,更要肚皮,填不饱肚皮,就顾不了脸皮。旁边教授一再怂恿、反复开导,一遍遍来给闻教授上思想解放课,上观念更新课,让闻教授心旌摇晃。

那先试着下水吧。闻教授先与12名教授一起下水,共同撰了一篇“生意经”,自然名称是好听的,叫《诗文书镌联合润例》,开的价码是:石章每字一百,牙章每字二百。吾从众,吾不羞,夹在一群人里,闻一多不作声,有人给他吆喝,便消了闻教授不少窘迫。

闻一多教授下海试水做生意,先前合伙,羞是羞,躲在人后不太羞。后来老友浦江清叫他出来单干,因晓得闻教授脸皮薄,便给他起草了一篇颇有文采的《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价钱也给他定好:石章每字二百元,牙章每字四百元。

让闻教授街头挂旗,门口摇铃,他是失不起那个脸皮的。闻教授不敢直接收件,委托青云街、正义路几家笔店收转。闻教授自谋生计,这生计怎么说也是自个劳动,但不愿抛头露面与街头小贩去抢生意,主要还是脸皮薄。

闻教授心意遮遮掩掩,生意也便冷冷清清,广告未曾达三江,生意如何通四海?浦江清教授将他强行拉出象牙塔,没收一分钱广告费,却给拟情深万丈广告词。只有一个浦江清这么深情厚谊吗?不,给闻一多教授散传单的、贴电线杆的、逢人口耳相传的,不完全名单是: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蒋梦麟、杨振声、罗常培、陈雪屏、熊庆来、蒋寅清、唐兰、沈从文……哪个不是现代文坛与学界的赫赫人物?都来替闻教授吆喝。从此,闻教授生意兴隆了。

闻一多脸皮薄,同志们情谊厚。因有脸皮薄,故虽有斯文欲坠,却始终不曾坠地,明月依然照高楼,不曾落臭水沟;因有情谊厚,故有世情虽薄,而知识分子间情谊未破,教授们相出援手,共同取暖,是谓:单个知识分子是脸皮薄,群体知识分子是情谊厚。

猜你喜欢

脸皮梅贻琦斯文
画与理
“斯文”即“斯德”:《论语》“斯文”新诠
越长大脸皮越厚
没你厚
斯文哥阿豪
梅贻琦的“落荒而逃”
落荒而逃的梅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