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桥明月夜

2016-08-23葵花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事山行七绝

葵花

杜牧的七绝首首惊艳,许多诗句,稳稳压住物候与人事,不可替代。他的怀古之作与赠美之词在历史的长河里,像一对孪生姐妹,一个倾倒了眉眼,一个蕴藉了古今。

多少楼台烟雨中

应该是一次调任的途中,他经过江边,江天一色,鸥鸟低飞,浪花撞击着岩石,似当年的战伐声声。或许江水湿了他的衣角,一个回身,他拾到一支断戟。

又或是一次调任的途中,他经过江南的春,千里莺啼,红绿相间,吴侬软语的低回里,他的思绪一下被前朝的风物牵动,一个驻足,六朝文物草连空。

一支断戟,将赤壁之战和他引浪濯洗的姿势,绵延至今。江南的春色,引出前朝庙堂与寺宇,人事回转,都付烟雨中。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透出他不屈的骨气。二十八个字的绝句里,一边涵盖着一段历史,一边隐隐透露着他对战局的预测和分析,或者对过往人事的界定,妙就妙在,他个人的意思,顺着诗句的起承转合,自然而然地融进去,即不云天也不泥土,是另一种骄傲与爽利,恰如他自己说的“欲把一麾江海去”。

杜牧就是杜牧,一首首七绝让人觉出两肋生风的恣意。

二十四桥明月夜

谁能绕过美人呢?尤其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们。杜牧当然也不例外。

对于美人,他的相思引发的都是一场场虚构的情事。我们只能透过桃花屏风,依稀看见她们或垂手而立,或巧笑于对面,他那发烫的胸口和诗句,总是迟于人生初见时分。

他在湖州倾情于一妙龄女子,当即下聘,定下十年之约。只这十年之中,人生动荡,官职卑微,再见他的“未婚妻”时,已是十四年后,感慨之余写下有名的《叹花》句“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最具盛名的应是他的五言长篇《张好好诗》,一气呵成之下,清秀的文笔反退为其次,通篇飘逸的书法,为他赢得了书法家的美誉。他本意要在一朵花上游走,出乎意料地将情事墨事合二为一,一首《张好好诗》被夜以继日地拓印,顿抑的笔锋间,是他对美人的膜拜,却是我们对那幅墨香的推崇。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让人看到多情的杜牧,将哽在心间的离愁与寂寞,一字一字赋予诗句。字本无它,经他累叠,却生出故事和情绪,至于褒贬,他日后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中国写意的水墨画,最能恰到好处地诠释这首《山行》。

它不带有美人色彩,亦不含有时局政治。而他只是闲闲地站在山间小径,借秋天这支管毫,先浅酌白云生处微动的醉意,直到山野人家隐隐若现于云深之处时,他才倾杯尽饮,那些未展的抱负一时入土为安,眼前之景,已然让自己寻到另一种能够纯净活着的方式。

这幅《山行》,从唐至今,无论水墨与诗词,都越不出它的疆界。而他始终站在画里,任由时光一寸一寸地白,那些挑灯而上的色彩,早已与他的诗句相濡以沫地并存。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那些踉跄的痛,都隐在杏花春雨里。酒,在这个时分被牧童唤醒,内忧和外伤一边发芽蜕变,一边穿越时空完成骨血的对话。

什么都不说,目光顺着牧童扬起的手指,便有杏帘在望。百年间隐去了人事,诗句压住泛黄的宗卷。一路行来,千载江山浩渺,好在有先贤的印迹始终为他的子孙指引着家的方向。这个时节,熟悉的不熟悉的对坐,都是围绕着血脉,无关风月。

恰似返璞归真的人,遇到返璞归真的句子,杜牧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吟,多少人被泅渡。

猜你喜欢

情事山行七绝
论我国情事变更原则适用
漫谈情事变更原则
积素凝翠(七绝)
圣洁(七绝)
永恒(七绝)
山行
情事变更原则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