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高尚的作弊

2016-08-23余显斌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8期
关键词:乡试武昌御史

余显斌

1537年,即嘉靖十六年,湖北武昌举行乡试。

乡试时,一个考生的成绩给几位主考带来了艰难的抉择,让他们费尽脑子。

这个考生的试卷交上去后,主考们一看,华彩满篇,见解新颖,让人读了拍案叫绝。翻开考生履历,此人竟然只有13岁。13岁的孩子,文思如此通达,见解如此犀利,这是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这是神童啊。

正主考顾璘手拿考卷,捋着胡须赞叹不已:“小小年纪,见解不俗,是国之大器,不可多得啊。”副主考陈束见了,也连连称叹。朝廷派来监督招考的赵御史看完试卷也深有同感。

可是,接下来顾璘的一句话,却让其他两人大惊失色。顾璘考虑再三,告诉他们,这个考生绝对不能录取。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什么?”顾璘道:“这孩子太年轻了,才13岁,不能让他路途太顺了,要磨炼磨炼他。”

赵御史担心,如果不录取,这个考生会不会泄气。顾璘摇着头道:“如果真那样,不录也不算什么损失。”

陈束更是不同意,当时考试制度特严,如果出现故意打压考生的事,一旦被朝廷知晓,轻则罢官,重则砍头,这个风险担得也实在太大了。顾璘听了陈束的担忧,安慰道:“你不说我不说,朝廷焉能知道?”赵御史再次看看试卷,咬咬牙,点头应允,为国育才,担当风险,值得!大才须得磨砺,太顺易折,不利于这个孩子的成长。他点头同意了。

那个考生带着笔砚回去了:他落榜了。

三位主考默默地望着那个13岁少年远去的背影,心里沉甸甸的。

他们苦苦等待着,等待着三年一次的乡试。三年后,三人一齐要求再次主持湖北乡试。

他们赶到武昌。那个孩子也来到了武昌。他已经16岁了,已经长成大人了。

落榜后的三年里,他显然没有放弃,没有颓废。只是如今的他少了当年的高傲和目空一切,多了一份自信与成熟。

考试之后,那个孩子的试卷在三位主考的手中传看着。三人热泪盈眶,三年的煎熬,三年的期盼。没有失望,他们知道,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面前的这份试卷,见解更加老成,这个16岁少年的洞察力和分析力,的确非常人可及。

他被录取了。

他没有辜负三位主考的期望,他叫张居正。他推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改革,被誉为明三百年来的第一宰相。有三双手托起了他的成功。

(摘自《课堂内外》)

猜你喜欢

乡试武昌御史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明代乡试副榜及其成效研究
大型黄梅戏《御史夫人》
童迷黑白秀
试析明代成化初期御史刷卷政策的变化
霍志军《唐代御史与文学》一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