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的未来与发展思考
2016-08-23张志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31台福建龙岩364000
张志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31台,福建龙岩 364000)
无线局的未来与发展思考
张志红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31台,福建龙岩 364000)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射电台应在技术层面上有相关准备,以达到更具市场化、更具多变性、更有竞争力等目的。本文提出对未来发射机走向的探讨思路,通过对中、短波发射机自身运行原理把握,结合技术因素、市场需要进行了合理化分析,实现了对未来无线局发展的可行性探研,本探讨更结合实际,希望能对发射机的以后发展具有前瞻作用。
无线局 安全传输 无线充电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与发展,中、短波发射机的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如何将高科技元素融入到中、短波发射机工作中去,使之成为拥有更强生命力的媒体形式,现在已成为无线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的走向将由两点构成:
1 传统的国家安全传输保障
无线局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这支队伍。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更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进行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强大、最现代化的宣传工具。
无线局担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部分省市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和发射任务,以及全国10个省市卫视节目的上星任务。无线局是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把反动有害的声音压下去的骨干力量。
无线局未来依旧是传统国家的安全保障,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外势力越来越猖狂局面下,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领导力是非常必要的,将外围不稳定的因素迅速压下去,我们要坚决站好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这岗位,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不会变的。
随着无线局多年的发展,现在不仅开发出无人值班的全自动化,也正朝着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智能分析发射机故障,具有个性化的设置、丰富的外设接口、数据存储与分析、经验累积与自学习判断等功能;同时利用电子工艺水平与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超高集成度与高稳定性的电子芯片取代发射机原有的复杂繁琐的电路控制系统等等科技更新,相信我们的过去和将来都是为国家安全争分夺秒而奋斗的。
2 新型的附加业务,抢占资源,为未来的无线电充电技术提供平台
无线充电:通过设备接收无线电波进行充电。无线电波式充电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即利用微型高效接收电路捕捉从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然后将之转化为稳定的直流电压。缺点就是目前的技术不能解决传播功率小、功效低的问题。但这是未来无线充电的重点,毕竟三种主流充电技术,只有无线电波充电不受距离的限制。对于电动汽车,对距离没限制的,就需要这样的充电技术来支持,只要科学技术发展到高端,将来必能得到重用。
2.1无线充电技术的来源
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该技术最初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研究小组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他们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一团线圈附在传送电力方,另一团在接受电力方。当传送方送出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后,经过电磁场扩散到接受方,电力就实现了无线传导。
图1 电磁原理
2.2无线充电技术的介绍
无线充电是利用一种特殊设备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优点:(1)利用无线磁电感应充电的设备可做到隐形,设备磨损率低,应用范围广,公共充电区域面积相对的减小,但减小的占地面积份额不会太大。(2)技术含量高,操作方便,可实施相对来说的远距离无线电能的转换。缺点:(1)虽然设备技术含量高,但设备的经济成本投入较高,维修费用大。(2)因实现远距离大功率无线磁电转换,所以设备的耗能较高。无线传输的距离越远,无用功的耗损也就会越大。(3)无线充电技术设备本身实现的是二次能源转换,也就是将网电降压(或直接)变为直流电后在进行一次较高频率的开关控制交流变换输出。由于大功率的交直交电流转换是进行电能的二次性无线传输原因,所以电磁的空间磁损率太大。在现代能源匮乏的实际情况,这是不应该提倡的。因为采取无线传输,磁能的无用功耗损会随着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增高而上升。市场比较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有三种方式:电磁感应、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
电磁感应:采用了电磁炉原理,从而在扔掉电线的情况下直接对手机进行充电。无线电源大致上是通过热量输送能量,当初级线圈两端加上一个交变电压时,磁芯中就会产生一个交变磁场,从而在次级线圈上感应一个相同频率的交流电压,电能就从输入电路传输至输出电路(如图1)。如果将发射端的线圈和接收端的线圈放在两个分离的设备中,当电能输入到发射端线圈时,就会产生一个磁场,磁场感应到接收端的线圈、就产生了电流,这样我们就构建了一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无线电波:通过设备接收无线电波进行充电。无线电波式充电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即利用微型高效接收电路捕捉从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然后将之转化为稳定的直流电压。缺点就是目前的技术不能解决传播功率小、功效低的问题。但这是未来无线充电的重点,毕竟三种主流充电技术,只有无线电波充电不受距离的限制。对于电动汽车,对距离没限制的,就需要这样的充电技术来支持,只要科学技术发展到高端,将来必能得到重用。
“共振”原理: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能高效传输能量。这样它能将输电线中的电能传入用铜制造的天线中。天线以10兆赫的波长振动,产生电磁波,其发出的能量传播到2米(6.5英尺)外。以10兆赫的频率震动的膝上型电脑接收到电流,能量充入设备中。没有转换成膝上型电脑的能量不会被天线重新吸收。不能产生10兆赫共振的人和其他物体不会对它产生干扰。从理论上说,这一系统对处在充电场的人完全无害,因为电量只在以同一频率共振的线圈之间传输。
2.3国际与国内的充电技术发展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发展调研:全球无线充电市场将来未来五年内获得井喷式增长,到2017年将形成70亿美元的市场。日本在电子行业上一向走在世界的前端,富士通的充电系统立基于磁共振,电量可以在以同样频率发生共振的线圈之间进行无线传输。测试应用(1)测试结果显示无线传输距离大约在15厘米左右,但富士通表示无线传输距离最终可实现几米远。(2)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很多无线充电系统依靠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这种方式工作距离太短,设备需要放置在充电座上,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电量,距离设备越远,传输中损耗的电量越多。(3)富士通的系统与美国Witricity公司研发的技术类似,后者同样利用磁共振传输电量。
国内,中国公司也同样已经站在了无线充电行业的最前沿。在技术应用方面,最为主流是电磁感应技术,即Qi标准。Qi在中国的应用产品主要是手机和蓝牙迷你音箱,这是第一个阶段,以后将发展运用到不同类别或更高功率的数码产品中。使用Qi标准的一系列电子产品,只需将设备置于电子发射端上,即可简单的通过磁感应来实现无线充电。实物可以参考飚王无线移动电源,型号为SRBC523。
2.4市场未来
无线充电技术,现在慢慢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着各个便携电子用品对电量充满“饥渴”的设备迅速兴起,研发无线充电等突破性充电技术的需求日益提高。其便利性,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富士通在一份未来计划声明中说:“这项技术将为手机等紧凑型无线充电功能以及同时为多个便携式设备充电铺平道路。对多个设备充电时,设备相对于充电器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 从这就看出,无线充电的关键市场要素,其无线充电平台的建立,让公共设备的充电站成为现实,让在任何公共场所随时随地地进行充电。一些厂商更是在力争,更为高级的技术,让无线充电技术扩充到电动车的充电范围,这样可以通过各个设置的公共充电点,对小车进行便捷的随时随地充电,完全解决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难和不便捷问题,并增加汽车的续航能力,这将会造成汽车业的巨大变革。所以无线充电发展只有建立在科技技术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有质的变化才有远的未来。
2.5无线局抢占未来的立足点
无线局是国家中、短波发射资质的单位,我们的立足点就是我们的短波业务,一旦未来充电技术发展到传播中损耗能量比达到可运行的范围内,我们的频段我们大部分覆盖全国的范围,短波能量能送达到任何山区,任何无人区,这是电信、移动的基站所不能到达的地方,未来任何户外的工作都不会因缺少电量而无法长时间运行,我们就是他们的保障。
因此我们无线局在未来上需要抢占两平台:
2.5.1第一平台
资源平台,所谓的资源由频段和全国的覆盖面决定:频段,特别是短波频段如何是我们的无线局的使用范围,当然范围越大越好,这对未来的竞争者绝对地压缩了发展空间。这是必然的先决条件;覆盖面,我们的未来是整个中国的市场,那就需要覆盖全中国国土,目前,局限于业务,一部分地区我们未能覆盖到,至少我们需要做到要覆盖任何区域,我们的技术现在,马上就能去覆盖。
2.5.2第二平台
人才平台,能打硬仗的队伍,不是靠嘴巴吹就能行的,我们的技术就是在争分夺秒中锤炼出来,短波发射技术,未来无论技术再怎么变化,其核心的远程短波传输技术不变,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重点培养各个基层机房技术主干,这是未来的主心骨,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多给人才一些空间,勇于开发,不要被体制所限制,无为而为之,这需要无线局自身的调整,在安全播出和技术开发中,去寻找平衡点。
3 结语
本文从两方面大胆入手,一方面从电台实际端的国家作用入手,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合理化分析,以求对无线局未来发展的构造进行理论推测;另一方面,由现在的电子技术引申出的未来展望,介入进符合无线局的特点和特色,看能否由此构建一个合理的未来基础平台,创造一个发射机领域的革新,力求接近未来所预想的工作体系。希望本文能为发射设备的全方位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2015-2020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中国产业调研网.
[2]橞彭顽.无线充电技术Qi[J]电子质量,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