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分析论证技巧

2016-08-23禄彦海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诺贝尔练字王羲之

禄彦海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会分析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由果推因法

运用由果推因法,由结果推出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示例:

(1)论点:勤能补拙

(2)论据: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天资并不怎么好,然而,爱因斯坦相信天才出于勤奋,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常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经过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多年后,他终于提出了震惊世界的狭义“相对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分析:所以说,不怕天资不好,只怕不肯努力。“勤奋”就能使知识渊博,“勤奋”就能使学业精熟,“勤奋”就会有所造诣。“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总结归纳法

在列举的几个事例中抓住共性,异中求同,总结归纳,揭示道理。示例:

(1)论点:勤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

(2)论据: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苦苦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茶壶水沸掀动壶盖,长期探索,改良了蒸汽机;阿基米德看到浴盆里的水溢出,寻根究底,发现了浮力定律。

(3)分析:这些伟大科学家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善于开动大脑,勤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三、启发法

列举事例后,联系实际,深受启发,分析缘由,提出希望。示例:

(1)论点:无畏有成

(2)论据: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为发明炸药,父亲、兄弟被炸死,他本人也九死一生,但他毫不畏惧,坚持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3)分析:诺贝尔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无畏。如果当时他在父亡弟死时产生了畏惧。在几次被炸时退缩,今天我们就不可能知道“诺贝尔”这个名字。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诺贝尔相比,有天壤之别,但有的同学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以致荒废了学业,多么令人痛心啊。

这种启发式的分析,在论证分析了事例之后,联系当今实际,巧妙分析,使人从中受到启发。

四、假设法

这种分析论证法是假设所举事实材料中使某种结果发生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以此强化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示例:

(1)论点:人贵有志

(2)论据: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以至于池水都被染成了墨色。正是靠着这种不懈的努力,他终于练就了一手好字。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3)分析: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也不会为我们后人所知。正因为他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苦练书法,才会成为一代书法家。

有了这段假设分析,论据的力度大大增强,更好地论证了论点。

五、评判分析法

在叙述事例后,用精练的语言评判事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等。示例:

(1)论点:舍弃也是一种智慧

(2)论据: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他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

(3)分析:高尔基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舍弃应该舍弃的,就是智者。

文章在叙述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事例进行了评判,也辩证地道出了舍与得的关系,最后画龙点睛:“舍弃应该舍弃的,就是智者”。一语道破天机,深化了论点,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六、设问法

作者在列举论据后,以设问的方式,就势引申开去,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表明观点,深化论点,使论点与论据巧妙相连。示例:

(1)论点:欲速则不达

(2)论据:20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盲目搞大跃进,结局是误了生产,违背了科学规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分析:为什么想法很好,结果事与愿违呢?难道当时人们想得到这个结果吗?当然不是。原因就是当时的人们急功近利,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设问式的分析方法,运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承上启下,分析自然得体,论证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诺贝尔练字王羲之
该练字了
芭蕉上练字
王羲之送字
王献之练字
豆豆练字
阿克苏诺贝尔
2019年诺贝尔颁奖
王羲之书兰亭序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的防爆包装——纪念诺贝尔诞辰180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