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昌宁县二台坡钨锡多金属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
2016-08-22马云良
■ 马云良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保山678000)
云南省昌宁县二台坡钨锡多金属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
■马云良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保山678000)
钨锡多金属矿多与酸性岩浆岩关系密切,出露的元古界澜沧群松山组,是绿片岩相的变质岩,原岩岩性以长英质为主的碎屑岩系,有利于云英岩等蚀变作用发生容易形成钨锡矿床。
酸性花岗岩围岩蚀变成矿带云南昌宁钨锡多金属矿
1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
1.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昌宁—孟连褶皱带,临沧—勐海褶皱束北段,大石头街—昌宁右甸河断裂与澜沧江断裂夹持部位,属昌宁—凤庆锡矿带(泛称澜沧江锡矿带中段)。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广泛多样的变质作用矿区及其外围的区域构造,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这三个构造单元构成本区的区域构造格架。三个构造单元自东至西为。澜沧江深大断裂、临沧构造变质地体、昌宁—温泉裂陷槽(图1)。
图1 矿区区域构造格架概要图
①-兰坪—思茅洼陷②-澜沧江大断裂③-构造变质地体④-昌宁—温泉裂陷槽PtLn-元古界临沧群深变质岩系∈-寒武系浅变质岩系D-泥盆系灰岩、泥灰岩C-石炭系灰岩p-二叠系灰岩T-三叠系-砂页岩J-侏罗系砂岩、泥岩E-第三系-砂岩、泥砾岩夹煤层Q-第四系泥沙及冰积层
1.2矿区地质
(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澜群大田丫口组、松山组,岩性分述如下大田丫口组:岩性为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绿泥白云石英片岩,黑云二长变粒岩。松山组:岩性为灰白—灰绿色相间的绢云石英微晶片岩与绢云片岩互层,。该层是含钨锡石英脉的主要围岩。(2)构造。区内地处澜沧江北西向构造带与昌宁—营盘—亚练弧形构造结合部,龙塘山背斜南东倾伏端之南,总体为一向东倾的单斜构造,总体倾向东,倾角30—70°,片理面产状50° -140°∠40°-80°。褶皱和断裂不发育,在变质岩系中仅发育小揉皱和规模较小的破碎带。(3)岩浆岩。矿区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早期(γ52)和喜山期(γ6)花岗岩另有规模较小的各种脉岩。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分布于矿区东部,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近变质岩接触带具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具不明显的相变特征。与松山组变质岩系呈侵入接触,局部地段具超伏现象。喜山期花岗岩(γ6):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与变质岩及燕山期花岗岩均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倾向西。(4)围岩蚀变。矿区内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矽卡岩化、电气石化、铁化、硅化等。①云英岩化是矿区主要围岩蚀变,主要见于内接触带。后期含矿脉体沿裂隙充填时,围岩常具云英岩化。②矽卡岩化在矿区少见,局部形成长数米,宽数十米的矽卡岩带,与锡、铁、铜矿化关系密切。③电气石化是矿区的主要含矿蚀变,在内、外接触带均有分布,在内接触带常是钨锡矿物的载体。④角岩化在矿区内较为普遍,沿花岗岩之外接触带整个澜沧群松山组及大田丫口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角岩化。⑤硅化常与云英岩化、电气石化同时出现,在矿区内往往形成工业钨锡矿体。
2 控矿规律
(1)成矿带:二台坡处于风庆—昌宁锡矿成矿带上,凤庆—昌
宁成矿带是澜沧江锡矿成矿带的中段,澜沧江成矿带是三江(怒
江—澜沧江—金沙江)成矿带的重要矿带、在凤庆—昌宁成矿带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以锡矿为主的矿床,其中薅坝地锡矿已达到中型锡矿规模。此外还有松山锡矿、老地基锡矿、光山锡矿、改板山锡矿、阿里鲁锡矿、岩峰锡矿及凤庆一带的锡矿和矿点。
(2)地层和岩性:矿区出露的元古界澜沧群松山组,是绿片岩相的变质岩,原岩岩性以长英质为主的碎屑岩系,有利于云英岩等蚀变作用发生。而大理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岩石与花岗岩接触容易发生硅卡岩化等蚀变,这些为围岩蚀变都是锡矿成矿的最有利条件。
(3)花岗岩:钨锡矿成矿都与酸性的花岗岩有关。本区的改板山花岗岩含锡十分丰富,边缘相黑云二长花岗岩含锡45ppm;浅色花岗岩含锡70—100ppm;远离接触带的黑云二长花岗岩含锡更高达150ppm,改板山花岗岩的锡丰度值远高于普通花岗岩,可以称为含锡花岗岩。他是本区锡矿成矿的母岩,也就是本区锡矿成矿物质锡是花岗岩带来的。
(4)构造:断裂构造是锡、钨矿的成矿热液上升的通道,也是成矿物质沉淀的场所。因此,断裂构造是最重要的成矿条件。矿区成矿都与构造相关,矿异常一般分布于环型和线型构造交汇处。需建立已知工程及矿床和构造格架的关系为矿区下部构造提供参考模型。
(5)脉岩:接触带脉岩,要特别注意成矿前岩脉的研究,特别是接触带柔性变形岩脉更为重要,一般是富矿所在位置。工作中不能因为脉体细小而忽略其重要价值。
(6)接触带构造:松山地区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面产状多样,宽缓和港湾状接触面对成矿有利,特别是接触面平缓,使锡矿形成时的含锡溶液与围岩能发生充分地交代作用和沉积作用,利于锡矿床的形成。同时接触带的复杂性也为勘查带来了风险和难度。
(7)围岩蚀变:围岩蚀变是松山锡矿的重要成矿条件,也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标志。一部分红色钾长石化花岗岩和云英岩、矽卡岩就直接是锡矿体。松山矿区的围岩蚀变都是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蚀变。重要的有钾长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和矽卡岩化、硫化物化、绿泥石化等。
3 矿床成因
矿体赋存于上元古界澜沧群松山组绢云石英微晶片岩及燕山早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的雁行式裂隙中,严格受构造裂隙控制,与围岩接触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顶板交代现象不明显。矿床类型应为高温热液矿床。矿床成因初步认为是岩浆晚期高温含矿热液沿南北向张扭性裂隙充填交代形成。
4 结语
昌宁二台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矿点,矿区W、Sn、Au、Bi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应在找矿勘探时注意。
[1]李文昌,潘桂棠等.西南“三江”多岛弧-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5.
[2]赵明统,田仁华等.云南省昌宁县松山锡铅锌多金属矿预查地质报告 [M]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出版,2007.11.
[3]黄建德,刁瑞峰等.云南省昌宁县松山锡矿区地质勘查报告 [M]云南地矿总公司(集团)地质矿产勘查院内部出版,2013.6.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