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乐美术课的创设经验
2016-08-19陈萍
陈萍
摘 要 创设快乐美术课,为每堂课创设好独特的情境,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融合游戏展开,将课堂变成“游乐园”;在欣赏课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准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给予最直观的视觉刺激;重视评价,自信展示自我。
关键词 快乐 趣味 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除了传道授业,更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高尚的人格,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笔者是一名专业的美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快乐地参与各项美术活动,感受美术的内在魅力。以下是笔者在创设快乐美术课方面的四点浅见,仅做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视觉的直观感知是学生认识美术的主要方法,想要感受艺术的美,就必须亲身投入,让孩子们随着流畅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例如,在上《热带鱼》这一课时,笔者亲手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天鹅,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成功吸引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成效十分显著。
2提升趣味性,将课堂变成“游乐园”
只有让美术的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好的被调动起来。经过反复实践,笔者发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就要让他们参与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中,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用歌曲《找朋友》作为主题曲,创设了一个由音符小朋友、和各种各样的卡通五线谱组合成的“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笔者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通过愉快的游戏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上述这样的教学设计,极大提升了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学生置身其中趣味盎然,教学效果必然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应在教学设计时充分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3欣赏名家名品,熏陶审美能力与想象力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和名家名作,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
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课时,笔者把教材中的古代工艺品照片从网上清晰的下载打印出来,并购买小比例的仿制品,让学生看得清楚,摸得实在。这样讲解起来,学生就更加直观了。《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一个个犹如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徜徉。
4注重激励,让学生自信地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的表演舞台。老师在台上娴熟地表演着早已写好的教案剧本。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变成了只会接受现成知识的“布娃娃”,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因此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想尽办法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尤其是个别有独特审美领悟能力或综合美术素质不强的学生,更应采用语言和肢体两者结合的评价方法,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生活中他们受到了太多的“否定”,变得不知如何去表达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结语
总之,改变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创设有趣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的重要方面。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用快乐的心态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