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文献研究现状与特征分析
——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

2016-08-19蔡迎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34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国报刊发文

蔡迎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200234)



民国文献研究现状与特征分析
——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

蔡迎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34)

民国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艺术代表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近年来对民国文献的收藏、保护和研究日益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但是民国文献的整理、挖掘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对1980-2014年期间与民国文献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对处于不同时期民国文献研究的阶段特征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民国文献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民国文献文献研究文献计量研究方法

民国文献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 年9月中国出版的中文文献,在种类上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以及舆图、手稿、档案等特种文献。[1]近年来,民国文献的收藏、保护和研究日益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但是,对其整理、挖掘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2]本文对1980-2014年民国文献研究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民国文献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1 民国文献研究论文统计

本文使用民国文献、民国教材、民国档案、民国地图、抗战文献等若干主题词在知网和维普中查找,并查重、筛选,最终获得1980-2014年民国文献研究论文1248篇(统计时间2015-1-20)。从论文分布年度看,发文量有一定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2007年以后增长迅速,见图1。

图1 论文年代分布情况

2 民国文献的文献计量分析

2.1来源期刊分析

统计表明,民国文献相关研究的论文在各大期刊的发文存在明显的不平衡。1980-2014年与民国文献研究相关的1248篇论文分布在594种期刊上,具体刊物类型及发文量情况见表1。

表1 期刊类型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档案类、图书情报与文献类期刊上;高校学报类和文史类也刊载大量民国文献论文,只是由于这两类期刊数量较大,平均发文量则较低。这几类期刊如此悬殊的平均发文量,说明民国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及档案界,这与图书馆和档案馆积极倡导和开展民国文献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不无关系。

同时,本文对发文4篇以上的期刊进行统计后发现:有63种期刊发文4篇及以上,共发文516篇,占到发文总量41.3%,据此反映出民国文献研究具有一定集中性。其中图书情报与文献类19种发文165篇、档案类16种发文182篇、新闻出版类10种发文52篇、文史类8种发文38篇、高校学报类3种发文22篇、其它类7种发文57篇。

2.2论文作者分析

(1)合作情况。论文的合著率指的是合著文章在总发文中所占的比例,它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统计表明:单一作者发文932篇,占论文总量的74.68%;两人245篇,占19.63%;三人58篇,占4.65%,四人及以上13篇,占1.04%。说明我国民国文献研究仍以个体研究为主,合作程度不高。

(2)合作度。确定时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是衡量研究论文作者合作情况的另一指标。统计表明:全部论文署名作者1647人(实际作者1269人),合作度为1.32人/篇;二人以上合著的论文共316篇,占论文总量的25.32%,远低于自然科学论文平均合著率,表明我国民国文献研究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协调,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

(3)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下限应为:N=0.749*(ηmax)1/2,其中(ηmax)1/2表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的平方根。本次统计中最高单人发文量为16篇,据此可得出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即为1980-2014年民国文献研究的核心作者。根据统计,共有核心作者72人,发文315篇,占总发文量的25.24%,已超过文献计量学中核心作者发文数量应占发文总量的20%的下限。由此观之,目前我国民国文献研究领域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3 民国文献的研究状况综述

通过上文对民国文献研究成果的相关统计,并结合民国文献研究论文所涉及到的文献类型情况,具体见表2,可以看出,我国民国文献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表2 1980-2014年各类型民国文献研究论文年度区间发文情况

3.1研究起步阶段(1980-1989)

这一时期,文革刚刚结束,文献事业与文献研究如枯木逢春,开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从统计数据看,10年共发文32篇。这个阶段民国文献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文献介绍和整理方面,如《广西中央日报始末》、《关于〈中华民国史〉档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另一方面民国报刊也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内容逐渐深入,不仅局限在对报刊的简单介绍上,还扩展到文献史等方面,如《试评〈东吴学报〉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妇女报刊小史(1898-1918)》等。另外,由于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实施,研究者将目光停留在民国档案方面,引发了档案开发、利用研究的高潮,在此期间有10篇与民国档案相关,研究内容由档案的介绍、整理扩展到开发、利用以及著录方面。

3.2逐步发展阶段(1990-1999)

共91篇,论文数量的增长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和学界对民国文献问题的重视和关注,说明我国民国文献研究繁荣时期即将到来。这一阶段成果主要集中在民国档案和民国报刊研究方面。

民国档案方面,共有论文61篇。在这个阶段,政府对档案事业持续重视,档案学界对民国档案问题的关注逐步深入。一方面研究内容从传统的分类、著录,向鉴定以及数据库开发扩展;另一方面出现某一专题或史料考证方面的专论文章,如《编史修志与民国档案的考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北洋时期辽宁档案史料概述》等。同时,随着《完善民国档案案卷标题之探析》、《完善民国档案案卷标题应灵活运用“地域特征”》等研究成果的发表,著录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可以说,民国档案开始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为民国档案研究走向繁荣奠定基础。[3]

民国报刊方面,除概述、整理方面外,研究也更加深入,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不是我国第一份近代报刊》、《从改良到革命——〈豫报〉与〈河南〉杂志比较论》等。同时,藏文及回族民国报纸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关于民国初年创办的藏文白话报》、《试析近现代回族报刊孕育诞生的历史背景》等。值得一提的是,同民国档案的研究一样,《关于建立〈民国时期中文报刊篇名数据库〉的设想》一文的发表,说明民国报刊数据库的建设问题开始引起业界的讨论。

3.3逐步繁荣阶段(2000-2004)

共发文101篇,年均20.2篇,2001年和2004年发文最多。虽然这个阶段研究成果还是主要集中在档案及报刊方面,但是对教材和地图的研究也开始见诸期刊论文,如《1933年〈复学历史教科书〉作业设计的现代意义》、《〈中华民国直省舆地图〉和〈皇朝壹统图〉》等。

此阶段民国档案研究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著录、鉴定方面的研究成果增长迅速。随着四川省档案局开展民国档案鉴定课题项目研究,对馆藏民国档案进行摸底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再一次引发民国档案著录、鉴定研究的浪潮,此种现象在此期间民国档案的研究内容和论文数量方面也得到印证,61篇民国档案的相关论文中,著录和鉴定方面的论文分别为18篇和16篇;二是对民国档案的研究延伸到目录开发、数字化等方面,如《影响省以下档案馆民国档案开发和利用的因素及对策》、《福建省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实践初探》等;三是研究领域越来越宽,专题研究越来越深,如《从民国档案看北平的禁烟禁毒》、《略叙民国档案文献中关界词语的类型》等。

民国报刊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某一种或某一地方民国杂志和民国报纸的综述方面,前者有《民国期间的〈大同报〉》、《民国时期的〈东方杂志〉》等;后者有《民国时期湘西报刊出版钩沉》、《南通新文化报刊随谈》等。同时,对民国报刊与名人之间的选题也相对集中,如《方志敏与上海〈民国日报〉》、《章士钊与〈独立周报〉》等。

3.4繁荣发展阶段

共发文260篇,2008年以后,研究成果增长迅速,达75篇,是前一年度的2倍。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以“民国文献”为主题的研究越来越多,5年间共60篇。但大多集中在民国文献的整理、利用、保护以及数字化方面。“如不及时抢救,民国文献将在50年到100年内消失殆尽。”可见抢救民国文献迫在眉睫,加强民国文献的抢救和保护已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重视。[4]此后与民国文献保护相关的研究成果便如雨后春笋般见诸各大报刊与文献中,如《图书馆民国文献的社会需求和开发利用》、《浙江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等。与此同时,“数字化保护”概念开始出现,于是引发了民国文献数字化研究的热潮和实践,如《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研究》、《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以重庆图书馆为例》等。这期间对民国文献的另一热点集中在对民国时期方志或史料的专题研究,前者有《民国〈牟平县志〉的文献学价值》、《从志书内容看民国海南地方志的地方特色》等;后者有《民国“四书”题录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的广西“政报”简述》等。

二是民国报刊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青睐,共119篇。和前一个时期不同,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对民国报刊的出版、发展以及贡献等的整体性研究和综述,如《从英文〈中国年鉴〉看民国时期报刊的出版》、《民国初期湖南报刊发展述评》等。同时,对医药类报刊以及民国小报的研究也比较集中,前者如《民国中医期刊的史学与文献价值——广州现存广东期刊调查》、《民国时期上海中医药期刊特点评介》等。后者有《论晚清及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的限禁》、《晚清民国时期小报与现代都市报之比较分析》等。其次,这个阶段对某一种民国报刊的研究也得以延续,研究的报刊多集中在对《生活》周刊、《妇女杂志》、《东方杂志》、《玲珑》、《大公报》、《教育杂志》的研究,研究主题涉及到女性、广告、时尚、社会、教育等诸多领域。

三是民国教材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从前一阶段的2篇扩展到35篇。这一阶段对民国教材的研究除对教材本身的出版、特点、影响等的论述外,主要还集中在对中小学国文教材及历史教材的研究上,研究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诸如《清末民初初中语文教科书文选价值取向之演变》、《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课文结构管窥》等。

四是民国档案的研究相对平稳,相关研究成果有41篇,在这个阶段,除延续对民国档案整理保护、著录和标引等方面的研究外,研究者将角度更多的切入到某一专题的研究,如,《民国档案中家庭婚姻问题管窥》、《从档案资料看民国山东红卐字会》等。

3.5全面繁荣阶段(2010-2014)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民国文献研究的全面繁荣时期,从论文数量来看,共764篇,远远超过前30年总发文量,年均152篇;从涉及民国文献的类型来看,无论是民国文献本身,还是民国报刊、民国教材,研究发展非常迅猛;抗战及革命文献,尤其是重庆的抗战文献研究也成为这一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研究者不仅对重庆地区及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的存量、保护、开发及数字共享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探讨,还对抗战民歌民谣、经济类抗战文献等从特点、价值和整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涉及论文近30篇。

民国文献方面,一是整理、开发和保护仍然是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主题,发文近80篇。2012年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研究者不仅关注民国文献保护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障碍,探讨原生性保护方式,而且还提出诸多再生性保护措施,如缩微化、数字化、影印出版、数据库建设等方式,并且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性和实践性论文,如《论缩微技术对我国民国文献保护的意义》、《从信息共享空间(IC )视角谈古籍和民国文献的应用与保护》等;二是研究者对民国文献进行深入思考,对民国文献概念提出新的界定方式,如《论民国文献的界定》、《民国中医药文献保护中的新善本意识》等;三是对民国地方文献研究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加,如《地域认同与族群认同——民国〈潮州志〉的编纂》、《民国时期宁夏地方文献概述》等。

民国报刊方面,一是对某些报刊的研究更加深入、范围更广,有122篇,涉及到的报刊有34种。除了前一时期较集中的报刊外,《申报》、《北洋画报》、《民国日报》、《京报》、《良友》等也纳入其中;二是研究主题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女性、社会和文学等方面的主题尤为集中,关于女性的论文有25篇,社会主题18篇,文学主题15篇;三是医药、宗教领域期刊的研究受到重视,前者有38篇,后者22篇;四是对民国报刊的整理、保护和数字化的论文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民国期刊数字资源建设现状研究》、《民国期刊资源数字化的实践》等。

民国教材方面,随着2010年《开明国语课本》、《国语教科书》等作为课外书重印上市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捧,引发学界对民国老教材的研究和思考。[5]如《老课本的气质——谈民国教材热销》、《民国教材影射现世教育之痛》等。除此之外,研究者也将视角更多地投射在民国教材的发展、演变、特点,以及选文、编排等方面,从而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如《民国版与台湾版高中国文教科书的选文分析》、《民国时期语文教科书单元编排体例与文学教育的形态》等。

民国档案方面,一是研究者们更多地将视角放在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以及开发利用方面,如《民国档案数字化研究与思考》、《馆校合作数字化处理及开发利用民国档案的路径探索》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变化对档案事业的影响;二是民国档案的史料价值、社会贡献等方面的专题研究越来越多,甚至对民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现象进行研究,如《从民国档案看1944年驻滇美军肉类供应风波》、《常熟慰安所档案解读》等。

4 总结

民国文献不仅存量大,而且类型和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多个领域。目前不论图书馆界、档案界,还是学界都将民国文献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保护的同时加强整理和开发,并尝试挖掘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6]但是从研究的广度来看,对民国文献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的图书、期刊、报纸、教材、档案等方面,而对其它类型的民国文献,如地图、手稿、日记等的研究实践相对薄弱,有的甚至还处于收集、整理阶段,目前没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的深度来看,作为民国这一特殊社会转型期,恰逢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思想、教育及社会生活等各领域均发生了重大变革的时期的历史记忆和思想的主要载体,民国文献中蕴藏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不可估量,因此有计划地对各类民国文献进行深度研究和发掘是今后民国文献研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1]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Z].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2]谭英.我国民国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3).

[3]蔡迎春.回眸与展望: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与特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4]瞿剑.抢救民国文献迫在眉睫[N].科技日报.2005-02-05.

[5]胡军.民国教材热引发中小学教材冷思考[N].中国消费者报,2011-1-21(A04).

[6]张军妮.民国文献保护计划正式启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2-29(A01).

蔡迎春副研究馆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民国报刊发文
百强报刊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